再回首 忆香日德农场往事(十一)过年

香巴佬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抒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回忆不同的人生感悟 </span></p><p><i style="font-size: 20px;">人生就像行驶中的列车🚉,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就像这趟列车上的旅客,不管你购买的是卧铺,坐票还是站票,到站后不管你怎么留恋列车上的美景!你能做的就是按秩序下车,但是列车上你所经历的一切,会让你终身难忘,记忆一辈子。</i></p> <h1><i style="font-size: 20px;"> 鼠年春节,因为一场突发的疫情,几乎所有的计划都被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节日里没有了鞭炮声,没有走亲访友,也少了一些红红火火的色彩。可是另一种“中国红”却在顽强绽放——那就是宅在家里,正所谓:国家有难,我不添乱,宅在家里,精忠报国。</i></h1><h1><i style="font-size: 20px;"> 疫情期间不能随便外出,宅在家里这段时间,我没少回忆以往年都是怎么过的!</i></h1><h1><i style="font-size: 20px;"> 说起过年我觉得唯有儿时的年味异常浓烈。儿时的年,是满满的期盼,是满满的喜悦,是满满的祝福。那浓浓的年味,总是勾起我深深的记忆……那时的年,简单与快乐同在,纯真与幸福并存。 童年过年是甜的,现在过年就好像是在过关, 以前过年和现在过年,我感觉还是小时候过年比较有年味。那时候,物质虽然匮乏,但年味却很浓。每每想起,都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i><i> 思来想去我们这代人一直寻找的年味,其实就是童年和家的味道。小时候各家各户的日子过的都不容易,平时大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但是过年时各家各户却是非常隆重甚至有些奢侈,我想这些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年"文化吧。</i></h1><p><br></p> <h1><i> 过年对小孩来说是有无穷吸引力的。小孩们从进入腊月开始就掰着手指头算计着过年,每天都兴冲冲的盼望着年的到来,小朋友们在一起都也会显摆子家里买了什么。大年三十开始大多数家庭都会在家里摆上糖果,有些人家的亲戚在大城市,会邮寄一些高级糖果给他们,香农商店平时只有有两种糖果,一种是牛轧奶糖,另一种是用糖菜熬制成糖稀,做成那种很便宜的黑糖0.10角十块,过年过节的时侯商店才会有一些大白兔奶糖和高粱饴糖</i><i style="font-size: 20px;"> ,有的家里还会摆上瓜子,大豆,豌豆,花生还有冻梨,冻柿子,童年时期过年这几天是自己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过年期间自己不用写作业了,而且还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尽情的享受着"过年"带来的快乐!大人们喜气洋洋,小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年期间小孩子要“忌口”,不能讲一些不吉利的话。大家相互拜年,嘴里说着吉祥话,非常的热闹。</i></h1><p><br></p> <p><i style="font-size: 20px;"> 香日德农场随说是个小地方,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我们香农人的日子比周边的都兰县,香日德镇,西香日德,新源村,新华村,上柴开村,下柴开村,上柴源村,下柴源村,沱海村等地方老百姓的生活要好很多,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这些村民家里也舍不得买些肉来改善生活。一九七九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去新源村看社火,当时我有一个朋友家就是新源村的,人很热情,他发现我们后,硬是把我们拽到了他家里做客,并叫来了村上的几个朋友陪我们喝酒,第 1 道美食是炸油饼,炸散子,香豆花卷,现捞带冰碴子的酸大白菜,第 2 道美食是酸菜炒粉条,炒洋芋片(土豆),量很足一次性上来 4 盘子,第 3 道美食是洋芋面片,油泼辣子。一九七八年以前香农人生活比很多城里人的日子过的还要好,我们享用着香农人自产的粮油,蔬菜,蛋,禽,猪,牛,羊肉,就是没有杂粮,特别是在过年过节期间除了正常供应以外,农场还会加工一些精细粮油供应给大家,有农场户口的居民,场部还决定每一个人多供应5一10斤猪肉,食用油也会多供应2一5斤。香农子弟在外工作回家过年的,你只要找到场行政科和供销科说明情况,就会在猪肉,食用油方面多批一些,所以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农场人没有那30%杂粮的生活。</i></p><p><i style="font-size: 20px;"> 少年的时候我经常去找李红光玩,李红光比我大两,三岁,他个子不是很高,人长得很结实,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上五年级,他家住在香农邮局后面的第一排老房子里,隔壁是洪长录家,岳经武家,王跃民家,当时邮局和银行都是新建的,邮局和老家属院第 1 排房子挨得很近,邮局围墙还没有建好,李红光,洪长录两家人进出都要经过邮局院子, 快过年的时候我去找李红光玩时,一走进邮局的院子,就会发现进出邮局的人比平时多了不少,观察发现大多数人都是来邮局用小麦面粉兑换玉米面的,兑换比例是一斤白面换1.5斤玉米面,这些玉米面都是西宁市邮局职工家的口粮。他们把杂粮集中起来,用邮车运到农场兑换成小麦面粉准备过年,换杂粮这样的事一年有好几次。母亲有时也会用白面换些玉米面吃个新鲜。</i></p> <h1><i>  我朦朦胧胧记事的时候是在文革期间,每年春节前父亲单位很忙,家里的事父亲基本上帮不上母亲,母亲除了要忙家里的事还要参加香农家属队组织的拥军活动,去驻场解放军连队帮助连队战士拆洗被褥。 </i></h1><h1><i> 那些年父亲把什么事情都看的很淡,所以过春节时候我家很少贴春联,父母亲每年大三十晚上也很少熬夜。</i></h1><h1><i style="font-size: 20px;"> 妈妈慈祥而坚强,在她身上,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优秀品质。 母亲干活非常麻利,每年过年期间的饭菜都是母亲一人操办,炖鱼,红烧肉,炖鸡,红烧丸子,水饺,元宵还有一些家常菜母亲都会做,每年大年三十那天下午,母亲都会做一桌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感觉很幸福。吃过下午饭后我就早早的出门看热闹去了,我和小伙伴们听到哪里有鞭炮响,我们就去哪里看热闹,一直疯到夜里十二点多才回家。</i></h1><p><i style="font-size: 20px;">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很早就起来准备早饭,猪肉大白菜水饺,我和弟弟随后起床放鞭炮,大姐帮父母亲把饺子包好,吃饭前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穿戴整齐,一起给父母拜年。祝父母身体健康……。</i></p> <p><i style="font-size: 20px;">  元宵节的时候,小伙伴们就会提前找一些罐头瓶子洗干净,找一些彩色纸贴在瓶子外面做成灯笼的样子,里面再放上一节点燃的小蜡烛,东家走走,西家串串,就是这样简单的玩具我们也能耍上好几天,那种快乐和喜悦还有那种满足,现在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i></p> <p><i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常常会听到人们抱怨过年如何如何“没意思”,如何如何“没年味”。也许,年,原本就是属于孩子们的。对大人们而言,或许,年只是意味着又长了一岁。现在,如果谁还想找到曾经的“年味”,那只有在梦里,或是回忆里。年味变淡的原因应该还有我们年龄大了,已经不再具备小时候的童心,我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渐渐消失。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循时,你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童年。</i></p><p><i style="font-size: 20px;"> </i></p><p><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2020年4月 25 日 香巴佬(西安)</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