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谷雨是季节深处的一座诗意的楼牌,她一头联接着繁花喧闹的春天,一头牵起雨巷幽深的夏季。暮春初夏之际也正是民间农忙时节的开始,因此古诗词中的谷雨,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生活味道。</p> <p>《谷雨》明/方太古</p><p>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p><p>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p><p>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p><p>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p><p>这首诗,作者描写了谷雨时节,山间农家收茶的美好劳动画面:两杯小酒后诗人有点春困,遂来到山间闲逛。</p><p>农事忙完后的人们趁点闲暇时光来采收山间的茶叶,蝴蝶也凑起了热闹,在茶丛间翩翩飞舞,阵雨过后斑鸠在山林茶园边飞来飞去的觅食,远处那绿葱葱的荒岛上渔夫悠闲的撒网捕鱼。</p><p>如此唯美的山林野趣和渔舟唱晚般的生活,搞得作者有些失落与惆怅,也想去云游四海。真是古今同,如此美好谁又不想呢!</p> <p>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时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醇厚,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p><p>因此每每在这个时节,我也学学古人品品茶,品我搜逻来的本地特色小茶,一山一家的细品。</p><p>茶是本地人每日必不可少的粮食。新县地处北纬31度,大别山腹地,气候温和,山高林密,降雨丰沛,山中常年云雾缭绕,花香满谷。</p><p>散落其间的茶树也无从考证源自哪朝哪代,不过到了唐代,茶圣陆羽所编写的巜茶经》倒是有一段文字的记载:“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想必这也是他老先生一路走一路喝出来的结论吧!</p> <p>小城正是古时光州地界,因此域中民众爱喝茶的习惯也算是吃货有岀处啦。茶圣都说好喝的茶自然也就成了往后历朝历代上贡的土特产了。至于具体到哪块茶,哪家茶成为贡品,那就语傿不祥,众说纷纭……</p><p>县域内有十七个乡镇都产茶,而且都有本地小有名气的地块片区茶。如陈店乡的磨云山,八里畈的七龙山,郭家河的天台山,田卜的黄毛尖,新集镇的老庙、金兰山等等。</p><p>每年春天我就会去那些地方收一些鲜叶,然后找一处信得过的做茶师傅加工成干茶,存放在冷库中。然后再用小罐装上,贴上自己的品牌,名曰:山人部落小罐野茶。(解释一下野茶:山林或谷地无人管理的野放生长状态的茶林)</p> <p>正常情况下每天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壶茶。依然是老习惯,烧一壶沸水,盛于水壶中稍凉一会儿。</p><p>洗净茶壶和茶杯,收拾一下茶盘茶具。然后就抓一把适量的新茶放入壶中,因个人喜好欣赏绿茶在壶中优雅舒展的模样,玻璃透明茶壶和木质的茶盘就是日常茶事的标配了。</p><p>第一道水入壶叫冼茶,水量不必多,快速淖倒。喝茶的人都会在这个间隙深嗅茶香。紧跟着注入第二道水,水满八分于壶处。此刻是最触动茶人诗意的时候了:片片新芽在壶中轻缓的淀放,像是在绿波中翩翩起舞的芭蕾女子一般。</p><p>茶绒随着水气的蒸腾不断的弥散,似青纱薄雾般萦绕在新芽与壶壁之间。起壶一晃,那茶香便扑鼻而来,春天再一次溢满了整个清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