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字辈,也称行辈等。先人们为了体现家族的血缘关系,往往同辈间起名要找一个共用的字(一般都是中间字,按汉族传统姓名三字居多,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字则为字辈用字),不同辈分的共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明晰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是一个血缘家族的记忆链条,可以把家族的繁衍次第记录下来并流传,这样就容易分清理顺家族内部的长幼高下,据说字辈产生于汉唐盛世时期。</p><p class="ql-block"> 一般字辈排序下来都是类诗体或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流传。大多都是祖上对晚辈的一种寄托,多含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幸福安康,兴旺发达之意。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无形礼制,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长恩照希立,怀殿占庆广,永顺吉世昌”这三句五言诗,就是我们大窝铺宁氏的字辈,我推测原本应是四句五言诗,可暂无据可查。这三句的头一句也是我根据平叔提供的家谱推断出来的,与宁家世代口传的后两句非常吻合。这三句整体释义就是:长长的恩惠照耀,希望(宁氏子孙)能够自立,心怀家国,才能福运宽广,永远顺利吉祥,世代繁荣昌盛!仔细琢磨一下释义会更能感觉到我们的字辈缺首联。或许首联表现的就是我们祖上的身世,或许我们的祖先非等闲之辈。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p><p class="ql-block"> 话又说回来,我们近支宁营子村后洼、宁营子村、四龙梁西和朝阳湾等地宁氏的字辈一直严格流传,可我们大窝铺为什么却在我太爷辈就乱了,按理我太爷辈应该占“怀”字,可根据现有记忆及推测,他们可能占“久”字,我太爷可能叫甯久令(父亲一直记得我家原来有一枚甯久令的印章(一肯中我爷爷的表弟闫殿廷却非常肯定说我太爷叫甯树深,时间久远无从考证),庆国太爷叫甯久山。其余几位本家太爷(本辈不足十位)名讳不详。</p><p class="ql-block"> 再来看我爷辈,也仅仅九位。字辈却有殿,宝。至于为啥有占“宝”字的,父亲说“宝”字是跟随大城子朝阳湾甯宝合(甯怀玉大儿子)而起的,他为同辈老大,父亲说甯宝合是一个匪头,双手使枪,解放前曾带领人砸过茂福沟姚家(姚家和宁氏也是表亲,我太爷被砸门火的土匪打死也与姚家有关,两个事件先后暂时无法排序)后枪毙(年仅23岁)。“殿”字辈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是本定字辈。</p><p class="ql-block"> 父辈,这一辈可以说是已知字辈中起名最乱的了,仅仅十几位,辈字却有“秀”“国”“占”三个字。可谓烦乱无章。至于比父亲大的两位“国”字兄(宁国臣,宁国荣)及比他小的几位弟怎么用的“国”字,父亲也不知道,朝阳湾也只有甯宝合一人占“宝”字,还无子,只有一女。甯宝合的三个弟弟就都改回“殿”字了,后代皆按家传字辈起名,这样就排除了延续甯宝合那边的可能。我父亲和爷爷曾赶马车去那边换土豆,在甯宝合弟甯殿春家住过,再看另一个“秀”字,父亲的名字是他的小学老师喇嘛城子的陆永祥起的,此后有几位我的叔叔姑姑也就延续了“秀”,甚至父亲的表弟也就是我的表叔也沿袭了“秀”字。有一次红白喜事上大窝铺的不知哪位爷爷和后洼的四太爷谈起了孩子名字字辈,受到了四太爷的严厉指责,自此后比父亲小的几位他的弟弟起名又回到了本字辈的“占”字。父亲也改过“占”,可没叫出去。此后在大窝铺出生的下辈“庆”不论男女都严格遵守,没有一个乱起。只是在承德和包头出生的没有按“庆”起名。或许“庆”字辈是起名最整齐的了,由于社会文化发展,居住环境的变迁等种种原因,以后字辈起名可能更会杂乱无绪。</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有个《宁氏宗亲网》,曾有一位宁城未知地区宁氏留言说,他们字辈为“伯相秀庆广”另“宝成祥”,这里见到了“秀”“庆”“广”“宝”等字辈,不知是否与大窝铺宁氏有关联,值得探索。宁城究竟有多少宁氏,还无从得知,蒙汉都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