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首次对外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愿景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步骤,它在追求在国家之间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共赢关系,与当前国际关系中仍然盛行的丛林法则形成鲜明的对照。<div> 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凸显了“一带一路”与各国共识的交织,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充分肯定。</div> 进入21世纪后,根本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全球化,广大的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地区。<div> “一带一路”满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持,“一带一路”着力打造联通,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资金,从根本上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渠道。"一带一路"还努力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中国提供发展经验和技术,沿线国家得到了切实的物质收益。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欧非亚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div>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对世界布局发生重大影响,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的资源会得到全面的开发与使用,增加全球资源供应量,深刻改变全球边缘经济以来沿海地区这样的一个布局,世界政治景观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div><br></div> <p> “一带一路”自实施以来,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回应,写进了联合国大会决议,打破了西方金融话语垄断,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一带一路”,一步一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海国家的发展,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开放格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