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寒夜那份暖

轻舟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邂逅南医急诊科医师张<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艳红</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font color="#191919">&nbsp; &nbsp; &nbsp; 时光辗转,缘续南医,重回故里,一切都显得陌生而熟悉,内心深处还是满满的感情,稍有闲暇,便会踱步院内外,感受医院面貌,一花一草总关情。 &nbsp;</font></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一日午后走近医院急诊科,记忆里携父就诊的那个冬夜又回心头,情景再现。两年了,邂逅的那位女医生依然是回忆里的那份暖。“这次,我得去认识一下这个女医生”,我暗暗想着,走到医务人员公示栏前,一眼便认出了那双眼睛,照片里一张清秀朴实的脸,公示牌下显示:医师张艳红。迟疑间,鹏飞护士长迎面走来,热情同我打招呼,为了怕认错,我再次确认,鹏飞介绍说:我们急诊科就这一个女医生,已经在这里工作快5年了。不过最近她在休产假”。应该就是她了!&nbsp;</span><br></h1><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18年的一个冬夜,因为家中停电,我早早睡下,夜里10点多,被电话吵醒,母亲在电话里焦急的说,父亲自觉头痛恶心胸闷。我心头一惊,冬天是老年人最难过的季节,也是做儿女最担惊受怕的时间段,一边叮咛母亲做好去医院的准备工作,一边通知姐姐姐夫迅速汇合父母家中,接了二老便赶往区人民医院。寒风凌冽,一行人穿过门诊大厅来到急诊科,里面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医生,身形清瘦,因为捂着厚厚的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却清亮有神。互不相识,应该是这几年新分配到医院工作的大学生吧。父亲坐下陈述病情,听闻有高血压患病史,她便要求给父亲测量血压,结果显示:收缩压180,舒张压130。再次问诊,才知父亲最近几天因为吃中药而擅自停了降压药。“估计是是血压升高导致的症状,先吃片降压药观察1小时后复查血压,如果能降下来就可以回家,降不下来就需要住院治疗….”,女医生边说边开了处方,我从药房里取来两片药让父亲服下。这1小时观察时间要待在哪里呢?我站在诊室门口环视候诊大厅,夜里人少,大厅空荡冷清,塑料帘子时不时被风掀起来灌进一股穿堂风,这么冷的天,年迈的父亲坐在大厅里会不会着凉?“不用坐出去,外面太冷,就靠边坐在诊室里吧,不要影响别人看病就行了”,女医生仿佛看出了我的顾虑,说了一句。“谢谢啊”,我忙和家人搀扶父亲靠墙边坐下,松了一口气。</h1><h1> 不一会儿,诊室里进来了一对村里来的老年夫妇,女的怀里抱着个两三岁的孩子,包裹的严严实实,男的一手提着个头盔,一手提个硕大的布包,满身寒气,风尘仆仆。老妇人一进门就焦急的喊着:“大夫,我孙子发烧了,你快给看看啊!” ,但见孩子满脸通红,昏昏欲睡。“好的,不要着急”,女医生有条不紊进行检查,当说要查看咽喉的时候,那孩子一看到手电筒和棉签,大哭起来,摇头抗拒着,胡踢乱蹬,脚不时踢到女医生,白色的工作服上印上黑色的脚印,但她不愠不躁,轻声哄着孩子,抓住时机迅速查看了孩子咽喉。一会儿体温结果出了,“38.7度”,她微皱了一下眉头说,“那快给我们打针吧,输液也行!”二老一脸愁容。“扁桃体没有发炎,先吃点药,体温如果能降下来就不用打针。”女医生思考了一下开始开药,“这能行吗?我孙子从前感冒去诊所都是打针的,发烧烧久了会坏脑子啊”,“不要动不动打针输液,抗生素不能随便用的,孩子还小,这会影响他身体健康的!”老太太半信半疑的抱着孙子服了药也靠墙坐下。</h1><h1> 诊室里人多了起来,我突然想起自己也受凉了,咽喉肿痛的厉害,一边担心医生会不会嫌我多事,普通感冒也要看急诊,一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女医生说:“我的嗓子发炎了,我去挂个号给我看一下行吗?” “不用挂号了,我给你看看”,检查完,她淡淡的说“没啥大问题,咽喉是受凉红肿了,我给你开点药,你先吃两天”。拿着处方来到缴费处,“1元3角!”,窗口传来的报价让我以为自己听错了,愣愣神接过一板速效伤风胶囊。</h1><h1> 1个钟头过去,父亲的血压降了下来,女医生问了父亲的常用降压药和现有药物,又开了些药作补充,严肃叮咛以后不能再擅自停药。姐姐去取药的间隙里,孩子烧也退了,女医生又开始给老夫妇介绍回家服药的注意事项,叮咛老夫妇以后尽量不要带孩子打针输液,抗生素不能随意使用,孩子有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老夫妇两人如释重负,道谢离开,我们一家人也跟着道别,诊室里陆续又来了新的患者.......</h1><h1> 回家的路上,姐姐说:“今天这个医生还不错,挺有耐心,医术也不错。”“是啊,这是个懂得体贴人的好丫头,还不乱开药,在区医院看病比在外面看病放心,医生也不容易,这么冷的天,夜里还要值守….” 父母也絮叨着。我想起忘了问问这个女医生的姓名,只记住了那双眼。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家人的心里却是暖暖的。两天后,一板胶囊治好了我的咽喉肿痛。</h1><h1>&nbsp; &nbsp; &nbsp; 离开南医有些时日,但一直关注医院的发展变迁,随着医院的业务拓展,职工人数已经从300多人扩增至700多人,每每去医院就诊或者办公,总会见到很多陌生的年轻面孔,80后,90后,这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呢?这样一群在物质精神都相对富足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内心精神世界的构建是怎样的呢?他们怎样看待医务工作呢?有着怎样的情怀?他们具备南医60、70年代医务人员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作风和自觉肩负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吗?我曾不得而知。</h1><h1>&nbsp; &nbsp; &nbsp; 然而,这样的一个冬夜,一次简单的就诊经历,一名普通医生的工作日常却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作为一名学医人,整个诊疗环节,我看的真切:诊疗规范、用药合理、对患者贴心的关爱、自觉适度的健康宣教,无不体现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优秀品德,于小事于细节处,闪耀着人性光辉,透露着人间真情。</h1><h1>&nbsp; &nbsp; &nbsp;&nbsp; 每念至此,我心甚慰。一叶知秋,透过张艳红医生,我相信我已经看到了南医年轻一代医务人员在前辈医务人员的言传身教下体现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更仿佛看到了区医院崭新美好的将来,看到了区百姓的安康富足、岁月静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