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定义语文》有感</h3> <h3> “语文既要守卫自己的边界,完成独当之任,又要善于打开边界,向其他课程学习,构造课程共同体,为学生搭建更宽更高的平台。”翻开《定义语文》一书,我被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全书包含四大部分:用专业的眼光看语文、语文的世界眼光、语文教育家和知识分子和种诗的人,以教育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书中成尚荣老师关于语文的新颖观点带给我很多思考。在阅读全书时,有些观点比较难懂,有些看得半懂不懂,幸好还有些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有所感悟,偶有所得,心中自是十分欣喜。</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div> 定义语文,不仅是界定语文,更重要的是阐释语文、诠释语文,这是一个文化理解过程。每一个中国孩子,入学之后首先就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承担着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重任。每个汉字都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每个汉字都有一个中国的故事。中国要走向世界,要融入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文也要走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也要放宽自己的眼界,不能以过去的标准要求新时代的学生,要时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br></div></h3> <h3> “不虚度每一天,读书、读报、思考、写作成为一天的主要生活内容,也成了我的生活方式。”这是成尚荣老师的退休生活,每天安排得充实而又规律,丝毫没有一点点浪费,这也是需要我努力学习的地方。“走这么久了才知道现在才是开始。”“人生没有统一的深度和高度,也没有统一的进度和速度,全在自己努力,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努力了,达到自己的高度才重要,把握自己的进度才合适呢。”看到这,我满心感慨:我们总是害怕开始,以为一切都太迟了,其实不然,从现在开始努力,总比从未觉悟好。</h3> <h3> 在读教育理论类的书籍上,我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类书,不比读小说有吸引力,要靠自己的毅力、专注力,经常读了几页便觉枯燥无味,往往不能静下心来用心品味,如果能每天给自己定一个任务,坚持读下去,收获应该比随心所欲要更多。</h3> <h3> 由此我想到,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因为不能坚持而错过了很多成长的机会。经常在上了一节成功或失败的公开课后,当时有很多感悟,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慢慢地,那些感悟就消失了。等要写论文、写材料时,很多事例就想不起来了,真是非常可惜!如果能经常及时地写下所思所悟所得,那进步肯定是很快的。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笔还要再勤一点,时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心得,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持续的、永久的过程,不能停下来。</h3> <h3> 学无止境,不仅仅是对学生说的,对老师也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是一潭死水,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从《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都是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近几年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也是对阅读教学的积极探索。对此,我们项目组研究也能够顺应大势,在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上大胆探索。</h3> <h3> 成尚荣老师在书中说,要做一个种诗的人,学生就是一朵朵鲜花,让他们诗意地开满田野。我想,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教会学生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天地人”,不是会认会写几千个常用的汉字就可以了,语文的价值更多的应该体现在育人上,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文化的人,成为有修养的人。</h3> <h3> 一个教师,一个语文教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离不开语言,离不开对语言的修炼与淬炼,为此,他应该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充溢着生活的情趣,跟着语言去旅行。让我们以书为伴,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修炼、不断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