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p><p> 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p> <p> 纸的发明大约在西汉时期,东汉时蔡伦加以改进,纸书轻便、廉价,易于保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p><p> 通过书本我们可以传承历史的记忆、传播知识与文化,交流记录思想……那么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明的国度,书有着怎样的发展演变史呢?</p> <p> (1)甲骨文</p><p> 文字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商周时期人们很重视占卜。遇到祭祀、征伐、灾害等大事时,都要举行仪式求神问卜,听听上天的安排。在龟甲和兽骨之上,就记录下了他们问卜的种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经过近现代的不断研究,我们已经识读出了不少甲骨文,一幅古老的历史画卷得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p> <p> (2)金文</p><p> 青铜器是商周时期贵族使用的重要器物,有礼器、兵器、食器、乐器等。青铜的铸造颇费人力,如传世的青铜大鼎可谓“国之重器”。在这些珍贵的青铜器上,有些会刻有铭文,记录下铸器的缘由,和属于人物家族的回忆。在传世的青铜器中毛公鼎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仔细看看你是不是也能认出几个呢。</p> <p> (3)简牍与帛书</p><p> 春秋战国时期,书籍有了初期的形态,简牍和帛书是主要的形式。《诗》《书》《易》《礼》《春秋》这些经典大约成于这一时期。不过竹简制作麻烦,使用笨重,孔子因喜读《易》,还发生“韦编三绝”的故事。帛书则是另一种相对轻便的材质,但由于它是用丝织品制成的,成本很高,因此也无法广泛使用。</p><p>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这些都是早期的文字形式和记录工具,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慢慢发生了改变。</p> <p> (4)今天的书籍</p><p> 随着网络、电脑、手机的普及,今天我们的阅读早已不局限于纸质的形式,电子化读物使阅读大大便利了,几乎不需要空间的储存,也不受时空的约束。</p> <p>为了响应号召,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滕庄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也纷纷捧起手里的书本,在书的海洋里畅游,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精彩朗读吧!</p> <p>刘烨彤小朋友读书发音标准。</p> <p>胡佳依小朋友读书语言清晰流畅。</p> <p>张宇聪小朋友读书富有感情!</p> <p>袁晨皓小朋友读书声音洪亮。</p> <p>肖依漫小朋友读书条理清晰。</p> <p>刘雅静小朋友读书沉稳大气。</p> <p>杨艳芸小朋友声音美妙动听!</p> <p>李梓诺小朋友读书富有感召力!</p> <p> 世界读书日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了,各小组都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读书小达人!希望书香与我们常伴,期盼日日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