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环湖之旅

黄健

<p>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p> <p>泸沽湖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属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p> <p>泸沽湖,古名勒得海、鲁枯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又因西岸盐源县元、明、清三代设左所土司千户所,解放后设左所自治区,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泸沽湖,俗称左所海。</p><p>泸沽湖,因西岸盐源县元、明、清三代设左所土司千户所,解放后设左所自治区,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是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为四川、云南两省共有,但四川的湖岸线比云南的湖岸线长,约占2/3,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区,区域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36′55′′-27°47′2′′,东经100°43′36′′-100°54′20′′之间[4],中心坐标为东经100°45′~100°51′,北纬27°41′~27°45′。</p><p>泸沽湖是中国第三深的淡水湖,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四川部分20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31.2平方公里。湖泊集水面积247.6平方公里,四川部分140.6平方公里。泸沽湖最大水深105.3米,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拔2685米。</p> <p>泸沽湖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共同管辖,其中四川省盐源县管辖东部的29.6平方公里(含沼泽湿地5.8平方公里),云南省宁蒗县管辖西部的27.0平方公里。[5]泸沽湖中有5个全岛,4个半岛,一个长岛,14个湖湾,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湖周群山环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沽湖。</p> <p>泸沽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横断山块断带和康滇台北斜交界地带,形成时期较新,为第四纪中期新构造运动和外力溶蚀作用而形成。泸沽湖是一个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 同构成。泸沽湖流域属巴颜喀拉地槽区,金沙江褶皱系,湖区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发育,第四纪地层仅见湖边之砂砾层,无典型的湖相沉淀,湖周断崖三角面及U型冰川谷地型到处可见,湖盆系由断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湖盆四周群山环抱,湖岸多半岛、岬湾。</p><p><br></p><p>泸沽湖在横断山脉地区属于相对低洼的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属断层结构,是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高原溶蚀断陷湖盆,这种构造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北面的赛里木湖类似。整个湖盆质地为岩石,内壁非常陡峭,但四川一侧因在地质史上有大量山脉泥沙冲积入湖,其内壁陡峭程度较云南一侧轻一些,云南这侧的山脉几乎是直插湖底。泸沽湖属溶蚀地质,沿岸多岩溶发育。</p> <p>里格半岛</p><p>里格半岛位于泸沽湖的北侧,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面是与陆地接壤的一条小路,只有2米宽,走完小路就是一个白色的转山包,当地居民会从转山包的左侧进岛,然后会从转山包的右侧出岛,这样走就相当于绕着转山包转了一圈。岛上除了有当地居民几百年的古老住所,另外还分布着几家景色很棒的临湖客栈,一个村民自用的小码头就在这2米多宽的接壤道路旁边。早晨的里格半岛很神秘,被晨雾所围绕,从岛外看起来若隐若现,宛如仙境。</p> <p>草海,占地15000亩,在泸沽湖东面翠。37种水生植物,42种珍禽异鸟,11种鱼、虾、贝、螺、蛙。</p><p>泸沽湖是一个外流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积与湖泊面积的比值(即湖泊补给系数)仅为3.82,这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湖泊中尚属罕见。</p> <p>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等部门在第一次民族识别中,将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识别为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则为蒙古族)[27],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双方分别叫“阿注”、“阿夏”,故称“阿夏婚”。</p><p>泸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蒙古族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云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p> <p>泸沽湖摩梭人建筑特点</p><p>泸沽湖民房大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每块长约1米,宽0.17至0.26米不等。内部结构为适应其母系原则而组成家庭特点,有火塘所在的正室,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他们的“阿注”的居室,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些特点。泸沽湖摩梭人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被称之为“神秘的女儿国”,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摩梭人几乎全民信教,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达巴教”外,还信仰喇嘛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