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4月23日下午2:30,商丘市梁园区民主路第一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在业务校长陈琛的带领下,参加了区小学数学网络教研(第三期)活动,共同观看学习了特级教师华应龙“审题”教学研讨观摩课。</p> <p> 华应龙老师以“审题”为主线展开的知识整理,让自己对审题分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p> <p> 华老师出的题0.3×0.9÷0.3×0.9,就有学生质疑答案应该是“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想大家都很明白,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都遇过这样的情况,为什么明知道的算理却还是犯了这样的错误,那就是因为孩子第一眼的视觉“欺骗”了他们,完全一样的0.3×0.9,中间多了一个除号,相似点的无意识归类,使得视觉直观越过了对计算法则的思考,就变成了(0.3×0.9)÷(0.3×0.9),这也是计算中常见的审题失误——视觉欺骗,孩子应该学会认真审题,想清顺序再下笔计算。</p> <p> 又如:“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到乙,4小时后离甲地有多远,算距离?那就用300-60×4”</p><p>孩子在审题上过程中,没有仔细推敲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就容易用数据堆砌答案,300千米完全是一个多余的条件,但孩子没有认真审题,就会有数即用,就想当然的用“总距离—已经走的路程”。</p> <p> 最后一道相遇的问题不仅有两个小朋友,还有一只小狗一会跑到这边,一会跑到另一边,孩子还用手势比划了一下小狗跑的路线,那就更是眼花缭乱了,抓不住关键,小狗跑的路程又分成了好几段,怎么办?正当课堂上一片沉寂,孩子不知道从何分析,左思右想未得要领时,华老师引导孩子“拨开云雾见明月”——小狗无论是在哪一段遇到谁转身再跑,它的速度都是不变的,从小明和小兵相向而行时开始跑,到他们相遇时结束,小狗奔跑所用时间就是两个小朋友相遇时所用的时间1200÷(55+65)=10(分),求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就可以用速度×时间,即用240×10就可以了。层层抽丝剥茧,思路就会渐渐地清晰起来,看似复杂的条件,只要经过认真审题,抓住核心,就一定能解答。</p> <p> 老师们仔细聆听……并不时发表自己的评论</p> <p> 老师们拿出手中的笔,用心记忆,认真思考……</p> <p> 听完课的老师们意犹未尽,微信群中交流着自己的心得感悟:</p> <p> 一节课四十分钟,华老师留给自己的思考却远远大于这样的数值,对与错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层面,而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学会“做得对”,还要让分析孩子“为什么错”,只有当孩子真正“学会审题”,才能真正有所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