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开学时光在浅浅淡淡中流逝,线上教学在跌跌撞撞中摸索。<br>在乍暖还寒的漫天飞雪中,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为我们一线教师送来了融融暖意,举办了省初中名师课堂公益讲座活动,我们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精致语文”的首创者徐杰老师的做课及省语文教研员勾阿莹老师的精彩赏鉴。<br>教研活动共分三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是观摩徐杰老师执教的《动物笑谈》一课,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理念落在了实处;第二板块是徐杰老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在本课的设计中徐老师根据单元教学重点采取相应策略,做到了一改,再改,三改,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注意课程的整体性、关联性,尤其是“代言争辩”环节的设计跳出教材,唤醒了学生的灵魂;第三板块是勾阿莹老师对这节课的赏鉴点评,勾老师从“眼中有势,胸有怀策”“自成一格,无问西东”“缓步徐行,静美不哗”“善引资料,巧练旁批”“自嘲调侃,一课一得”“代言争辩,唤醒灵魂”六个方面做了精当的赏鉴,给予此课以高度的评价。</h3> <h3>踏雪采撷,品茗饮泉。<br>此次线上教研活动,给我们鹤山语文组提供了契机,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新的方向,经过组内教师的研讨交流、思想碰撞,我们组的每一名教师都收获满满:<br>收获一(吕玉玲老师):“笑”字切入,由难变易。整堂课没有一个环节不体现“笑”,真是一个“笑”字了得。它让整篇文章内容简单起来,徐老师这节课明显体现出自读课的特点, 让我懂得,教师授课前,一定要弄清课型。教师要弄清自己的地位-引领者、点拨者,不要喧宾夺主。<br>收获二(葛云秀老师):推陈出新,厚积薄发。徐老师没有按常态课那样进行枯燥无味地分析,面目可憎地概括,而是在学生饶有趣味的活动中快乐地完成语文任务。这些创新活动形式不是偶然间的灵感乍现,也不是示范课的一时作秀,而是徐老师在自评时说的那样“要设计精巧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能力,自主阅读、交流,教师要提升唤起学生的原初体验”。这体现了他一贯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的。<br> 收获三(刘慧敏老师):名师引领,自读有径。一直以来,我们语文教师遵循“教读”与“自读”的差异,“教读”不厌其繁,“自读”力舍无价。然而,经由徐杰老师的这节示范课,令我茅塞顿开:自读课正可彰显教材编写意图,“放羊”式的浅阅读不是自读课的形态。自读课应该培养学生“沉入”文本,选择性的阅读而非面面俱到,这样的自读课教学亦是今后教学的方向。 </h3> <h3> 踏雪寻芳,沁香而归。 我们鹤山子弟校语文教师通过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体悟,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及教研活动有了新的感受 陈敏老师说:进取,脚踏实地的探索!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教研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教研让我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在实践中又可以调整理论知识的运用。</h3> <h3> 踏雪寻幽 偶得一气奇<br> 此次讲座勾阿莹老师的评课语言生动,层次清晰,娓娓道来。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顿然醒悟---哦,原来评课还可以这样评啊!那真叫一个美啊!余音绕梁,余味无穷。自愧学识尚浅,由衷发出吾辈还需努力的感慨!<br> 庚子初春,因坚守而动人;防控疫情,用奋战来回应。虽然我们无法做那最美“逆行者”,但是我们凝心聚力进行线上教研,用实际行动为“抗疫”助力。这次精彩的教研活动,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满怀研究的热忱,且行且思,一定能为我们鹤山语文教学创造更美好的未来</h3> <p>策划:闫瑞华</p><p><br></p><p><br></p><p><br></p><p>撰稿:陈敏 吕玉玲 葛云秀 刘慧敏</p><p><br></p><p> 孙景娥 秦雪梅</p><p><br></p><p><br></p><p><br></p><p>编辑:葛云秀 秦雪梅 孙景娥 陈敏 </p><p><br></p><p> 刘慧敏 吕玉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