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开

沙青

<p>  最近,被二二二的杜鹃花海震撼了。</p><p> 整个朋友圈都在刷图,转载;抖音,美篇层出不穷。不知何时,荒凉之地竟成为东川人的网红打卡地。</p><p> 每天,城里人蜂拥而至,驱车两小时,到海拔3200多米的山巅之上一睹心中的英雄花。巨大的人流,把平日宁静的汤因公路堵得水泄不通,把原本人迹罕至的山林踏出了无数条道路。</p><p> 车流走走停停,游人停停走走,看山,赏花,遇人。牛羊不再寂寞,山野不再孤冷,破败了二十年的高山矿区,顿时,因为杜鹃花开而热闹非凡。</p><p> 从小生活在落雪矿山的我,对于杜鹃花,自然熟悉不过。记得那时候,杜鹃花开,寻常不过,或许因为每年都见,哪山哪岭都是,所以也就不足为奇。每年清明后五一前,开得最旺。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形形色色;高的,矮的,伏地的,形态各异;大树,灌木,低丛,层次分明;碎米,马缨,映山红,种类繁多。开起来,整山整岭,粉红连绵,像是泼洒的水粉画,可谓漫山遍野,山花烂漫。</p><p> 那时候,没有一点赏花的性子和雅趣,自然不会细细观之,品之。生活在那个吊儿郎当的年龄和生活紧凑的年代,会静静赏花才怪呢?只是在花开的时候,会整枝整枝的扳扯下来插上先人的坟头,亦或摘下几片花瓣塞进嘴里,吮吸丝丝甜味。</p><p> 对于二二二,当然也不会陌生,通常都习惯叫二百二。那是落雪人下东川城的必经之地,那时候的公路,大多是土路,拉物资的大车很多,压得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堪,路窄弯急,每次坐车一路晕车难受,即使这样,也磨灭不了去城里的渴望,对于矿山的孩子,没什么重要事,一年也去不了一次。</p><p> 那时候的二二二,老式砖房沿路而建,不大,但是热闹,是选厂工人的生活区,有学校,有商店,离他不远的包子铺还有公园。可以说完全是因选厂而建,因矿而生。一条水泥路穿生活区而过,走上去冰冷,生硬,像极了这里的天气。即是路,也是街,沿路都是餐馆、商店,常常有拖布卡、杉木一带的村民走路来这里摆摊卖菜,来回一天,换回一些油盐辣子。小时候,有亲戚生活在这里,常常跟着大人走路来,沿路的三江口、回头湾、卷草沟、包子铺、土洞都有人居住,很是热闹,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搭乘拉矿的车子。</p><p> 二二二选厂,当初是亚洲最大的铜矿选厂,那是真大,依山而建,山头有因“头顶青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而出名的大井架,其实了解的人知道,大井架不是因为十六个大字而出名,其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般存在,可惜后来拆掉了。山腰是5、6栋梯次排列的大厂房,是粉碎车间和浮选车间,山底有两个很大的圆形沉淀池,这些现在都已不复存在了。这和落雪的很多地方的命运一样,有矿就有人,有人就热闹,矿没了,人散了,自然也就萧条落败了。命数好的少数房子还被利用着,工人文化馆变成了清真寺,矿办公大楼成了社区和企业办公用地,电影院一度成为村民的牛圈。但像落雪医院、东六中、百货商店、幼儿园等大多数,就这样摆放着,任由风雨洗礼,岁月蹉跎。甚或像包子铺、回头湾、三江口等地,已然找寻不到半点当年的景象,就连断瓦残墙也没有,仅仅留存的只是名字和记忆。</p><p> 那时候,二二二到零公里的路边也有杜鹃花开,但感觉没现在开得火艳,开得漂亮。究其原因,或许是周边村里人家牛羊成群,践踏着山林,植被总长不起势头,现在人都搬走了,没了牛羊,杜鹃也就迎来了她的春天。又或许是,那年代生活所致,条件有迫,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自然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年年岁岁花相似”,只是“岁岁年年人不同”罢了。</p><p> 杜鹃花开,为一度萧条落败的二二二带来了季节性人气,也为曾生活在这里的矿山人,找回许多遗失的记忆。</p><p> 我也知道,热闹,是暂时的。游人来了一波,又走了一茬,花期一过,便又会回到往日的荒凉,年复一年,年年相似。这样的轮回好似二二二的命运,也像极了当年的落雪。</p><p> 但终归是有了人气,有了轮回,有人念想,有人记忆。</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