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乡移动反腐倡廉月微信课堂(第三期:世界读书日 扬清风气正 讲廉洁故事)

乔纳金

<p>  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了在公司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加强全体党员同志的廉洁意识,柏乡党支部结合反腐倡廉月活动主题,在全体党员内开展了“扬请风气正讲廉洁故事”活动。</p> <p>  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穿平时便服,不放如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讲述人:刘业卿)</p> <p>  六尺巷的故事: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讲述人:贾光磊)</p> <p>  公仪休不受鱼: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讲述人:李晓卫)</p> <p>  一顿饭的故事:1940年5月,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参观团以及募集到的大量抗战物资回到祖国。在重庆,蒋介石为了取得陈嘉庚在经济上的支持,大摆筵席,极尽奢华,一顿饭就吃了800大洋。陈嘉庚饭后陷入了沉思:“国难当头,一位国民党的领导人竟然如此奢侈,中国的希望在哪里啊?”带着疑问,他不顾蒋介石的阻挠,去了延安。毛泽东在窑洞门外露天场地设宴招待陈嘉庚,十多人围坐一桌。饭菜上桌,只有在延安比较稀有的白米饭和洋芋、豆腐等陕北农家菜,唯一的美味佳肴是一只鸡。陈嘉庚感慨良多,意味深长地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nbsp;&nbsp;(讲述人:王娜)</p> <p>焦裕禄的家风故事 </p><p> 焦裕禄的家风故事:焦裕禄同志从贫苦娃到县委书记,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将职权看作是为人民掌权,将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子女,形成了独特的家风。</p><p> 焦裕禄非常疼爱孩子,从小就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家里人口多,有6个孩子,还有老人,其中3人没有粮食指标,9个人吃6 个人的粮食定量,所以生活一直很清苦。临终的时候,焦裕禄仍不忘与妻子徐俊雅“约法三章”:不准向组织上要钱、要东西;不准给组织上添麻烦;不准向组织上要救济。(讲述人:张东元)</p> <p>  姚崇不徇私情的故事: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唐玄宗有意提拔他的儿子,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讲述人:杜朋波)</p> <p>  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讲述人:张文英)</p> <p>  周恩来总理廉洁故事: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只一次地听到周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p><p>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周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正英答到:“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度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正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回答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正英回到水利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讲述人:王飞)</p> <p>  吴波的故事:公私分明,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表现。作为我国财政部部长的吴波表现尤为突出。吴波,1941年就在陕甘宁边区财政厅任秘书主任,建国后担任财政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部长,几十年来一直做财务工作。吴波从不居功自傲,不搞特殊化,总是以一位普通党员干部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表现出一位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一个领导干部的廉洁,关键在于公私分明。只有公私分明,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敬爱拥戴。吴波做到了。他不占用公家的财务,不占用公车,不徇私舞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颂和学习。(讲述人:黄炜)</p><p><br></p> <p>  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p><p>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讲述人:马菊璞)</p> <p>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的廉洁故事,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他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讲述人:魏巧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