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月10日,《焦作晚报》刊登了原修武县副县长马玉生的文章,标题是《我的老师邓洪波》。</p><p>邓洪波是我的父亲,孟州史志专家宋志道看到后非常兴奋,他曾经为孟州近200人写过小传,也有计划为我父亲立传,终因没有我父亲的准确消息遗憾作罢。这次看到马玉生的文章后,又重新燃起写作欲望,他翻出早年积累的资料,又采访多位孟州老人,写出了《孟州人氏邓洪波》,文章详实,弥补了很多我的资料空白,在此向宋志道老师致敬。</p><p>宋志道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于孟州市广播电视局,他热心历史研究,撰写过历史故事集《孟州史话》和史志专著《孟州民国史志大全》、《孟州历史大事记》,还与他人合作主编了《孟州博览》、《孟州教育志》、《孟州馆藏文物图鉴》、《孟州地名志》、《孟州今古》等史书,为孟州史志工作做出很大贡献。</p><p>现将宋志道老师书写我父亲的《孟州人氏邓洪波》转发给我的亲朋好友。)</p> <p>我在《焦作晚报》上,看到原修武县副县长马玉生的回忆文章——《我的老师邓洪波》。</p><p>文章中的邓洪波是我们孟州人,我以前做过孟州近200人的小传,邓洪波早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孟州抗日积极分子,后来被捕脱党,他也是我的写作计划之一。但由于解放之初邓洪波突然调离孟州,去向不明,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离世,此念只能遗憾作罢。</p><p><br></p><p>现在看到马玉生的回忆文章,时间长度虽然不到一年,却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信息量:他曾经在修武二中任过教师;“脸上有些沧桑,看出是个久经风霜见过大世面的人”;严肃但又平易近人;知识渊博,经历丰富;主持正义。文章详细介绍了邓洪波在修武二中的工作和去世情况。</p><p>这自然引起我极大的关注和重新书写邓洪波念头。</p><p><br></p><p>邓洪波原名邓赐江,出生于1917年,孟县上口村人,参加革命后改名邓洪波。1933年高小毕业后,邓洪波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孟县官立师范学校。他和进步学生董奥林、耿一林等组织“萌芽社”,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1933年暑假,因校长邓瑞明与事务长勾结贪污,邓洪波和席公权等在进步教师姚质中、王一行的支持下发动学潮,要求清理学校账目。县政府虽然被迫撤销了邓瑞明的校长职务,但仍以“嫌疑分子”和“思想不纯”的罪名将席公权、王一夫、邓洪波等除名。</p><p><br></p><p>邓洪波在组织帮助下设法转入沁阳师范学校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国共开始合作,八路军办事处在新乡举办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这是一所培养我党革命干部的学校,由红军著名将领朱瑞创办。邓洪波在沁师毕业后,由组织介绍成为“华干”训练班第一期学员。1937年冬天,邓洪波在“华干”训练班毕业后,被任命为豫北政治工作队第二队副队长,在辉县、焦作、博爱等地,做国民党豫北师管区部队及地方的抗日宣传工作。</p><p><br></p><p>1938年1月,刘刚受朱瑞之命在晋城举办第二期“华干”训练班,邓洪波被朱瑞派去协助刘刚,并在这一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p><p>1938年3月日寇进犯晋城,“华干”转移陵川,以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干部为骨干,成立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刘子超任司令员。邓洪波被任命为第一支队政委,活动在修武一带。5月司令部移驻武陟,三支队合并到五支队,邓洪波接成洲任第五支队政委。</p><p>1938年10月部队奉命转移太行山时,邓洪波正发疟疾,随军不易,按照组织安排回老家孟县养病,并在这年底结婚成家。邓洪波的党组织关系转回孟县,公开身份是孟县第三完小教师,在刘建领导下搞地下工作。</p><p>1939年1月,刘建调离孟县,邓洪波接任中共孟县南庄区分委书记。</p><p><br></p><p>在当年孟县“民先”事件中,邓洪波等“民先”领导人被传讯。1940年春,他和李勃然等16名抗日青年被国民党县政府诱捕,送往洛阳劳动营,由洛阳送至陕西咸阳关押,日本飞机轰炸时,孟县大部分被捕青年逃出,邓洪波和另一个同伴没能逃走而脱党。</p><p>孟县解放之初,邓洪波曾任孟县第三完小和第五完小校长。1951年邓洪波调离孟县。</p><p><br></p><p><br></p> <p>(后排左三为邓洪波)</p> <p><br></p><p>我对孟州民国的历史有过研究,对孟县抗战史和中共孟县党史耳熟能详,现在我把了解的情况归纳如下。</p><p><br></p><p>在《中共孟县党史》、《南庄乡志》、《孟州民国史志大全》、《孟州史话》、《老区孟州》等史志书籍中,都有关于邓洪波在孟县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动员青年投身革命的历史记载。</p><p><br></p><p>1986年编写的《南庄乡志》,对邓洪波在南庄各村宣传抗日救亡、动员青年投身革命的记载更为详细:</p><p><br></p><p>——1938年,日寇第一次侵孟,孟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张淼亭同进步教师邓洪波、董希芳、毕秀云等一起,建立了地下进步组织,在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他们利用时事课讲《论持久战》,学习《新华日报》,教唱《抗日进行曲》等抗战歌曲。</p><p><br></p><p>——邓洪波积极动员进步师生和农村青年投身革命,先后有王清池、王清涛、行培钦、行天位等不下百人报名去陵川八路军129师干校受训。</p><p><br></p><p>——解放后曾任孟县县委书记的王毅夫,当时是第三完小的进步教师;八十年代在焦作市委工作的王清池、曾任西部某省省委副书记的董希芳、曾任重庆市委组织部长的梁子平、曾任国家建委副主任的谢北一、在中央工作的林宝槐,以及为革命牺牲的王清涛、行培钦等,当年都是第三完全小学的进步学生。</p><p><br></p><p>孟州是革命老区,有98个老区村。2009年,孟州老区建设促进会编写了《老区孟州》一书,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老区各村的革命斗争历史,书中有邓洪波在孟县第三完小和南庄、上口等村进行革命活动的记载:</p><p><br></p><p>——1939年5月,为壮大抗日力量,邓洪波等以南庄为中心,以官庄、上口、下口、杜村、田寺为活动地点,以青年学生和教师为对象,发展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百余人。</p><p><br></p><p>——1939年7月7日,南庄区分委还在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时举办“提灯会”,组织数百学生和农村青年上街游行,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汉奸卖国贼!”等口号。</p><p><br></p><p>——为了开展游击战,南庄区分委还在桑坡秘密举办50余人的“游击战术训练班”,邓洪波亲自为他们讲述“抗日救亡十大纲领”和“论持久战”。这些学员大部分为“民先队员”,很多人后来都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p><p><br></p><p>——这期间,为扩大宣传教育,唤醒民众,中共南庄区分委创办了《妇女先锋》,每周出版一期,在全县造成很大影响。</p><p><br></p><p>——在中共南庄区分委的教育和培养下,南庄及周边各村一大批抗日骨干迅速成长起来,武秀英、行培钦、王恒顺等成为共产党员,王明治、张春魁、张春禄等百十名革命青年,先后前往延安及各抗大分校,结业后都参加了八路军,奔赴抗日第一线。</p><p><br></p><p>我和邓洪波的儿子邓少勇取得了联系,他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包括他父亲1940年春被捕后脱党、乘国民党开办青年训练营混入学生队伍、被迫集体参加三青团、安排工作后趁机逃跑、因孟县沦陷被滞留洛阳,回孟县后被国民党县政府胁迫工作,以及利用自己身份掩护我党地下工作者情况。</p><p><br></p><p>1945年,邓洪波乘日本投降之际,他趁乱跑到博爱,寻找已经改编为“唐支队”原抗日队伍,在博爱被新乡行署公安处调查历史问题,在教育所反省了一年多时间,于1947年2月结束调查,确认邓洪波在劳动营和国民党时期没有暴露组织和党员身份,没有叛党行为。</p><p><br></p><p>1947年孟县全境解放后,邓洪波被安排到孟县公安局任教育所长,和从部队回来的秘书股股长李庸夫一块整理敌伪材料,一块参与审讯和羁押案犯工作,前后约8个月。</p><p><br></p><p>1948年邓洪波转调到教育行业,先后在禹寺任孟县第三完小校长,在县直机关业余学校任教导主任,在横涧任孟县第五完小任校长。</p><p><br></p><p>邓少勇说,1951年10月,他父亲拿着新乡专署调令到修武一中任教导主任,时年34岁。</p><p>(左为邓洪波,时任修武一中教导主任)</p><p><br></p> <p>由于国情,他父亲带着历史阴影,在修武的日子并不好过。“三反”、“五反”、“整风”,“反右”,无休无止的运动,每次都要翻一次历史烧饼。在修武一中工作10年后,终因扩建修武一中操场,为了争取学校利益受到行政记过处分。1961年,又因选用有能力的教师被疑阶级立场,并和他所谓的“叛徒”问题挂了钩,他已经下过结论的历史问题被重新定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由修武一中教导主任降级调往修武二中当普通教员。</p><p><br></p><p>邓少勇老师提供的史料翔实有据,加上孟州史志的有关记载,邓洪波的完整形象已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然而我并不满足,为了写好《孟州人氏邓洪波》,我又采访了多位了解邓洪波的孟州人。</p><p><br></p><p>谈起邓洪波,孟州教育界的老人都赞不绝口。他们告诉我,邓洪波思想进步,思路敏捷,工作能力强,有魄力,有方法,讲起话来出口成章。</p><p><br></p><p>原孟州市教研室主任陈克祯说,邓洪波1943年逃回老家后,有多人向国民党县长推荐邓洪波,曾经被安排到孟县师范学校担任过一段教导主任,解放后又被新政府安排培训教师队伍,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水平。</p><p><br></p><p>和原孟州市体校校长张景瑞提起邓洪波,她连声说:“知道!知道!他当过我们的老师。”</p><p><br></p><p>86岁的张景润老校长接着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我是解放初参加工作的,当时孟县教师缺乏,许多教师还采用旧式的教育方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孟县师范利用假期举办几期师资短训班,我们1951年那期是第三期,学员几十人,邓洪波是班主任。短训班开的课有好几门,记得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学常识》、《教学管理》和《小学教法》等。我后来当教师和校长,许多知识和本领是在那次短训班上学到的。”</p><p><br></p><p>“他在横涧孟县五完小当校长时,学校管理得有条不紊,考试成绩在各完小常名列前茅,在宣传抗美援朝和破除迷信等工作上都走在前边。邓洪波调走以后换了一个姓毛的校长,由于领导能力差,学校管理混乱,老师和学生都有意见,要求上级调走这个校长。”</p><p><br></p><p>“邓洪波的许多学生,如关树青、关绍智、耿起良、师青濂等,在孟县都小有名气,有的当上了校长,有的走上领导岗位。谈起邓老师他们都很佩服,对他十分怀念。”</p><p><br></p><p>2020年4月17日,为了写这篇文章,笔者来到邓洪波的老家上口村,见到了邓兆轩、郭竹青、邓赐民等五、六个老人。年龄最大的邓赐民出生于1932年,他和另外一个老人都亲自听到过邓洪波在村里的抗日宣传,还跟他学唱过抗日歌曲。</p><p><br></p><p>那个时候村民都知道邓赐江的朋友很多,每天家中人来来往往,后来才知道邓赐江是在自己家中秘密召开党员会议,东半县农村的地下党员常在夜间来他家开会。</p><p><br></p><p>邓赐江利用在南庄第三完小任教的便利,明宣传暗动员,发动南庄周边10余村的百余青年和学生分批奔赴太行山参加八路军,其中上口村的阎一洪、顾太平都在抗战中为国捐驱。邓赐江的弟弟邓赐淮,也是在那时被他哥哥送到山上参加八路军,后来牺牲在河北。</p><p><br></p><p>邓洪波的儿子邓少勇在《我的父亲》一文中写道:“我父亲是个才俊,写一手好文章,可以编剧,办刊物;拉一手好京胡,临去世当晚还在用琴声表述心头郁闷;写一手好书法,修武前烈士陵园的三块主碑的行草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就出自他手;喜爱打篮球,他带领修武一中篮球队在县城所向披靡;有天生的文艺细胞,话剧,歌剧,京剧样样拿的出手;演讲口才出色,在街头、在学校他的演讲感染过无数人。”</p><p><br></p><p>我认同邓少勇所说,这不是溢美之词。我采访了孟州10多位见过邓洪波的老人,无论是陈克祯、张景瑞、毕永中、张清富,还是邓赐民、郭竹青、邓兆轩、行清定,他们的谈话都或多或少谈到邓洪波的多才多艺。有的谈到他的文章和书法,有的谈到他的演讲和口才,有的谈到他的文艺演出,有的谈到他教育学生有方,有的谈到他的平易近人,村里好几个人还特别谈到了他的善良。</p><p><br></p><p>我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在我的采访中好像没有听到有关邓洪波负面的东西,我在潜移默化中已被邓洪波的个人魅力所感动。</p><p><br></p><p>纵观邓洪波的一生,确实是命运多舛:闹学潮被开除学籍,部队转移时患疾病,因“民先”事件被错误地停止党籍,在咸阳日机轰炸时因被圈禁未能逃脱,解放后的运动中多次被审查,国运昌盛前英年早逝。他的一生诸多磨难,我为邓洪波深感惋惜</p><p><br></p><p>好在历史是真实的,改革开放后,邓洪波的家属重新按干部遗属对待。1981年5月,河南省委作出决定:凡在“民先”事件中承认参加“民先”而登记悔过的,一律不按“向敌人投降”对待;凡因为“民先”事件受过处分而没有其他自首行为的,都给予昭雪平反。</p><p><br></p><p>在即将完成这篇文章之际,本人感慨良多。一是感到世事无常,造化弄人。邓洪波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这样的悲剧并不罕见,世道不公古今皆然。历史太多悲剧,但愿不再重演!二是感慨邓洪波生于忧患,死于冤屈。他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无比忠诚。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职务升还是降,他的信仰和革命意志始终不变。三是感慨邓洪波儿子邓少勇,集半个世纪心血寻找真相,写就《我的父亲》,还父亲以清白。邓少勇是德文双馨的资深高级记者,相貌如父,才华如父,人品如父,在他身上能窥见邓洪波的身影,也能窥见邓洪波的才德。四是感慨我们伟大祖国如今国强民富,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想邓洪波老前辈如果在天有灵,看到他投身革命时的憧憬已经变为现实,他离世时的遗憾一定会释然,他一定会含笑九泉。五是感慨历史史人民写的,公道自在人心。孟州的历史没有忘记邓洪波,孟州人没有忘记邓洪波,邓洪波永远活在孟州人的心中。</p><p><br></p><p>宋志道 2020年4月22日</p><p>以下是了解邓洪波的孟州老人。</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