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力 庙 纪 行——杨占田

蒙古马

<p><br></p><p> 国庆节期间,带着虔诚和久违的心情,自驾前往久负盛名.文明远近的莫力庙。</p><p> 莫力庙,法号集宁寺,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历时十几年工期竣工,后经几个朝代修缮恢弘……。据史考证,距今约300年的历史。"莫力"蒙古语"弯曲"之意,寺庙因选址西辽河入科尔沁草原拐弯处风水宝地而得名。也有此处水草丰美,天地祥和,人杰地灵,这片草原上时常出现龙驹(小马驹,"马"蒙古语称"莫力")的情形而得名之说。当时,清朝廷拨银修建,规模宏伟,大师名鼎,僧侣几千,信徒上万,而远近闻名,影响甚远。文革中不幸遇到劫难,被视为"迷信产物,牛鬼蛇神"而毁于一旦,昔日金碧辉煌一夜间荡然无存……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宗教政策指引下,通过爱国爱教人士赵友先生的倾心资建,莫力庙重新矗立在这片草原上,成为农牧民祭祀.祈祷.祝福心灵之魂的神圣殿堂。目前还在续建中……。历史就是一场暴风雨,就是一个起伏跌宕的交响乐章。这三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动人的歌谣!今天我带着牧民的信仰,百姓的寄托,只身的情感,来到你的身边,再次感受和重温:阿爸讲述多少故事,让我向往让我自豪,阿妈唱过多少歌谣,让我陶醉让我骄傲……庙宇深深铃儿叮当,为百姓把吉祥祈祷,彩虹降落大地圣洁,敖包呼唤文明古老……感受这莫力庙的神奇,亲吻这心中的太阳!</p><p><br></p> <p><br></p><p><br></p><p> 深秋的草原,牛羊肥壮,五谷飘香,一片丰收在望的美景;深秋的草原,微风瑟瑟,蓝天白云,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卷;深秋的草原,牧笛声声,琴声悠悠,一首歌唱牧人幸福生活的绝美赞歌~~在莫力庙草原上随风飘荡。通辽出发,自驾西行20多公里,便来到这里。</p><p> 从区位上看,莫力庙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西辽河宛如吉祥的哈达镶嵌在这片草原;通辽~开鲁国家一级公路,把其所属嘎查像珍珠一样从东到西串在一起,修路人自然尊重"莫力"的历史,把这段"神弯"予以保留;历史上,莫力庙背靠郁郁葱葱几万亩沙召野生杏林,坐北朝南而矗立,向南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辽阔牧场,水草丰美,真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现状看,南有亚洲最大沙漠水库~莫力庙水库,碧波荡漾,荷花映日,鱼儿欢跳,渔歌唱晚,好一幅草原上的"江南美景";西有远近闻名的羊场,昔日种羊场,今朝"葡萄之乡",家家户户都过着像葡萄一样甜甜蜜蜜的生活;北有守护草原绿色,治沙之丘,美化绿化家乡的林场;东和东北有逐水草而居,划区轮牧,乳香飘飘,六畜兴旺的牧场……。这些都错落有致,远近搭配的分布在莫力庙的周围,像一颗颗明珠一样闪闪发光。呦,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啊!难怪皇帝御批兴建,难怪当时的王爷选中这里,难怪这里的人们这么善良聪慧勤劳……地杰人灵,天人合一啊!</p><p><br></p><p><br></p><p> 据老人们讲,清代莫力庙建筑非常雄伟壮观。主次分明,一字座落,从几十里开外就能看到其高大形象。庙东北3里的坨岗上,有一个非常高大的"查干敖宝", 现仍保存完好,供人们祭祀祈祷之用。庙西南2里处,有一处圣水井,叫"鼎格尔"井,传说专供寺庙和附近百姓求治疾病之水。在庙宇周围,还有配套的喇嘛僧尚居住生活的地方,还有一些商业网点。莫力庙,俨然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每逢庙会,佛经传诵,香烟缭绕,经筒持转,铃儿叮当,商贾云集,牧民们远道赶来,拜佛求安,络绎不绝,好不热闹……。</p><p> 从寺庙整个建筑看,所有砖瓦.木材都是从外地人工运来,石材石柱亦是,通梁直柱都一根之长,没有接续之痕。众横交错的石柱和木梁,都是精美图案雕塑,或龙凤呈祥,或吉祥图案,或经文表符,七彩涂绘而成。庙体所用砖瓦都呈灰色,砖比现在的约大1.5倍,厚度也是1.5倍,砖俩面都有圆形的凹凸之形,使用时互为相扣,很是结实牢固。主庙分别有几层楼高,我小时候有幸看过小庙的轮廓,也有约三层楼高。可想而知,当时施工修建运输原料之艰辛,工匠技术之高超,雕刻工艺之精湛秀美,特别是当时没有机械,全靠人工,修建难度之多大不可想象,堪称奇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劫荡了这里,古庙就这样被一场"风暴"席卷而走,喇嘛和僧和信徒们被驱散,……那情那景,周围广大农牧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个信仰和寄托的精神之物之魂消失了。对此,人们众说不一,褒贬纷纷。</p><p> 历史终归就是历史,三百年的风风雨雨和说说笑笑,随时光而去,随日月而去,留下的是传说,留下的是信念,留下的是怀旧,留下的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愿上帝保佑,但愿佛主现灵……但愿草原风调雨顺,但愿牧人幸福安康,因为:我们努力的工作,执着的追求,就是为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p><p><br></p><p><br></p><p> 这里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勤劳的人们在这里一代接一代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生存生活。由游牧生活逐渐向半农半牧生活过度,再由半农半牧再向农林牧副渔过度;由单一的游牧文化逐渐向农牧结合的文化迈进,再由此向农牧工商学多元文化迈进……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蒙汉各族兄弟携手并肩,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创造着莫力庙独特的灿烂的文化,谱写着一曲民族团结的嘹亮赞歌!</p><p>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各嘎查水库羊场林场牧场的人们,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商则商.宜工则工……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致富之路。农牧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殷实。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莫力庙的神奇!</p><p>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着独特的教育和文化。历史上,这里已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之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最辉煌时当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初,通辽县直属民族中学设在这里。一大批大学学历教师和天津北京知青在此任教,师生规模数以千计,高中考升学率飙升,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一些学科成绩与当时的通辽一中.五中和蒙中相媲美,有很多家乡骄子,在此摇篮成长,飞高走远成为祖国有用之才。时至今日,有很多老师的形象,仍然历历在目。他们的育人恩德彪炳史册,言传身教的师德教风,载入莫力庙光辉历史,一言一行铭刻在那片土地成长的每一个赤子的心灵深处!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兴起,为莫力庙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继承,弘扬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文化之根厚植,就是莫力庙的神奇!</p><p><br></p><p><br></p><p> 莫力庙确实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应为几类:一是历史文化和传说。如上文所述,围绕莫力庙起源.兴建和后来"几落几起"的真实故事和传说为代表的相关内容,当然包括顺治皇帝御批,清代拨银兴建,后经康熙.雍正.乾隆几朝扩建修缮,目的是稳定草原皇亲部落,巩固朝廷政权,清廷与皇亲国舅达尔罕王,孝庄与科尔沁草原……等等许许多多真实故事和传说。二是蒙古族游牧文化和蒙汉农耕文化,以及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拓展形成的多元文化。三是以蒙文蒙语教育为代表的独特的民族教育和文化。教育上文已涉及。文化方面探究独特的莫力庙文化,以《包姑娘》为代表的民歌挖掘整理,以现在各嘎查场广场舞为代表的安代文化。四是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涵盖莫力庙各民族特别是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各地称谓,民间吹拉弹唱.乌力格尔.手工艺品等。五是寺庙文化佛教文化和那达慕文化。这些都需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挖掘。六是以上五个方面综合发展,由此带来的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等等。</p><p> 相比较而言,莫力庙那达慕文化发展较快。历史上,这里每年举行一次那达慕盛会,后来改成不定期几年举行一次。主要以赛马,射箭,摔跤等蒙古族"传统三绝"为主 ,辅之以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等,吸引周边几百里牧民慕名而来。时间上,主要安排在7~8月份。原因之一,6月份牧业年度,畜牧业生产成绩出炉,农牧民喜庆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之二,7月8月是莫力庙草原水草丰美的季节,山水相宜,风景秀美,如诗如画;之三,借此大好时光和机会,扩大开放,增进往来,提高知名度,招商引资,促进地区发展。我大约12岁的时候,曾参加这里那达慕,看热闹:民歌长调飘荡草原,骏马奔腾嘶鸣长啸,安代红稠舞动天地,商潮滚滚名声鼎沸,那场面壮观动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简直是大狂欢大聚会……</p><p><br></p><p><br></p><p> 说起莫力庙的文化源远流长,说起莫力庙的那达慕丰富多彩,说起莫力庙的故事很多很多……我感觉情深意长,意犹未尽。年幼时就听阿爸额吉讲很多关于莫力庙的故事和传说,虽然没在此地出生,但有亲属在此生活和我的二哥三哥分别在这里成婚,儿时便有很多机会,从距30公里外的左中来这里玩耍,看那达慕热闹。1979年我到这里念初中,后来父母和家也来此,这里就成了我成长的摇篮……</p><p> 说起文化.那达慕,我们有"三段情"或"三步曲"。历史时针指在2003年初的时候,我在通辽市委办公厅负责文秘工作 ,我的挚友.时任莫力庙党委书记包宝君说:这几年莫力庙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干部群众强烈要求今年开一次那达慕庆贺庆贺。过去都是松散组织的,这次想举行一次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盛况空前,内容丰富的"那达慕"。经各方推举,我们研究,想请家乡人占田老弟和市文联罗庆主席,创作会歌。我没敢推辞,怕不识抬举,也觉得这是报答家乡养育之恩的时机,顿时也感觉压力很大。后经多次实地采风,体验生活,访问各方老师,加之自身成长感悟和写作灵感,站在时代角度看历史,站在大旅游大文化的角度看区域,站在民族团结的角度看寺庙,站在发展的角度鼓舞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激情……一首带着浓浓家乡情感.带着欣喜眼泪而作的《神奇的莫力庙》歌词应运而生。国家一级作曲家.时任市文联主席.自治区音协副主席罗庆,对这片草原并不陌生,年轻时常来往这里走亲访友,看到"三百的风,三百年的雨,遥远的传说,动人的歌谣……三百年的说,三百年的笑,绿色的希望,草原的富饶……"的歌词后,融入情感,激起创作灵感,一气呵成……后经歌唱家王英民和刘燕演唱,中央广播合唱团合唱,一曲佳作如期诞生。是年八月,在通辽广播电台.通辽电视台和通辽日报社等市区主流媒体大力支持下,蒙汉俩种语言文字同时发表,在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下,"莫力庙首届那达慕大会"在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圆满成功。由此,苏木党委会和人代会,把《神奇的莫力庙》定为永久"莫力庙那达慕会歌"。第二年那达慕大会,我从词作者角度应邀参加了盛会。这是第一段情感或第一步曲。第二步曲,2011年我已调到市水务部门工作,与已提任区委常委.秘书长的包宝君和罗庆老师联系,共同出资为莫力庙树碑立传。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石材从福建选定,整石砌块,约几吨重,运至沈阳。一面是我撰文的蒙汉俩种文字莫力庙简介,一面是罗庆题字的"神奇的莫力庙"歌词,由著名雕塑大师博杰亲自雕刻完成,后运至寺庙举行剪短落放仪式,低调完成,成为历史的历史。第三步曲,今年八月,应相关方面要求,罗庆老师和我们共同制作歌匾及专题歌曲《神奇的莫力庙》光碟,在科尔沁区相关领导的支持参与下,赠送寺庙管委会.赠送苏木政府和莫力庙水库管委会。通辽广播电视台每周一歌节目适时重播了《神奇的莫力庙》,让广大农牧民又一次感受到了莫力庙的神奇,那达慕的吉祥……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强烈热情,迸发了他们积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