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没有人能留住岁月的脚步,但我们可以留住美好的回忆。因为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深深的情怀和眷恋。所以我总想不断地讲述古镇的往事,是因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许多传奇故事值得人们倾听……</p><p> 自从有了码头文明,碧口与茶不离; 茶馆文化无处不在,古镇从此神采奕奕。</p> <p> 碧口码头文明进入兴盛时期就如同张择端老先生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古镇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那时候碧口古镇的茶馆已逐渐衍生出很多实用特殊功能。茶馆不简单是一个为人们提供喝水休息的地方。而是一个集体公共文化场所,由于茶馆的文化氛围的酿造,人们更多的是文化层次的享受。演变成一种新兴的精神价值和文化集体人格。</p><p>(注:这组老茶馆照片来自于网络,但它确真实的反映了碧口古镇人们的市井生活景象。许多老人看到这组照片后有深情亲切感,他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父辈和祖辈们在老茶馆喝茶的情形。)</p> <p> </p><p> </p><p> 古时碧口有四十多家大小茶馆。大到能座客一百多茶客人,小的只座二三十人。有高级茶馆,也有简陋的茶馆。高级的茶馆雅间用的是红木家具铺地毯,由茶博士倒茶续水服务。简单的在街边用竹扞撑起一块白布遮阳也是一个茶馆。但大多数茶馆还是在照片中看到的这些大众化茶馆。每个茶馆又有各自的特色。如清茶馆、书茶馆、酒茶馆、棋茶馆、讲理茶馆、评书茶馆、戏曲茶馆、……。他们各自演绎出碧口茶文化的进行曲,真是包罗万象,精彩绝伦,令人回味无穷……。</p> <p> 人们在茶馆喝茶聊天(摆龙门阵),品尝小吃,谈生意,签合同。民事评理,商帮之间、客商之间、解决各种纠纷。还有听评书艺人讲故事和各种文艺戏曲在茶馆演出。在茶馆还能获取各种商业和时事信息等等。那真是小茶馆大世界。每个茶客都能在茶馆找到自己身体和心理需求,这就是茶文化在古镇的魅力!</p> <p> 碧口古镇地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旅客众多,还有川流不息小商小贩和骡帮船队。 这些流动的大量人群每天多时有几千人滞留碧口,这些流动的客商有时超过本镇的常住居民。这些旅客和客商人群以及碧口喜爱茶馆的居民,就是碧口茶文化生存的土壤。</p> <p> 这是茶馆倒茶续水的堂倌, 而碧口人却叫他们为幺师。这些幺师可不简单,他们是一个茶馆的灵魂人物。茶馆生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幺师的本事。好的幺师不仅懂得茶礼、茶道、更有在拥挤的茶楼里倒茶续水滴水不洒的功夫。他们见多识广,有丰富的为人处世能力。他们总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若悬河的招呼着客人。他们只说天下奇闻怪事,和客商们所需求的市场信息。不说张家长李家短。所以碧口人又给好的幺师送一个雅号“茶博士”。</p><p> 幺师的脸上永远面带笑容,总是那么惹人喜爱。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位茶客。不分高贵与贫贱,都是以礼相待。好的幺师总能使茶馆充满活力,客源满堂。让人们在充满和谐快乐的气氛中享受喝茶的乐趣</p> <p> 每当茶客走进茶馆的第一步。(这是碧口老茶馆经常发生的一幕)如果是常客,就会听到幺师热情招呼到“王大爷来啦,里面请座”。这时先来的茶客中张大爷会招呼道,“幺师,王大爷的茶钱记我帐上”。王大爷会双手抱拳致谢张大爷。这时候幺师会高声吆喝到“王大爷的茶钱张大爷付了,谢谢啦——”。这一声吆喝好不敞亮,引的满堂茶客回头观望。幺师就是要给足王大爷、张大爷的面子,让他俩感觉到活的敞亮风光。当然幺师他这一声吆喝,同时也给自己的茶馆赢得好名声。</p> <p> 和谐——是碧口古镇茶文化不朽的灵魂。饮茶之道就是饮茶修道,饮茶得道。增进友谊,美心修德。所谓茶道,其实就是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却是儒家思想的全部精髓。它确切地迎合了民众的期盼和实用心理。这种美好的茶文化在碧口古镇表现出丰富多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总是那么美好和令人向往怀念</p><p> 码头文明名下的碧口古镇商业经济很发达,用现代政治经济学术来讲,那就是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古镇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发展问题。比如人们自发地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如商会帮会组织等,自发地解决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商帮之间、商帮内部、包括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纠纷,人们都会自发的想到茶馆来解决各种问题。自然会请上当地德高望重明事的社会贤达来茶馆解决纠纷。以和为贵是碧口社会价值观的精髓。人们都愿意接受茶馆调解方式,并遵从调解的结果。这种美好并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生活观, 就是碧口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可能有人要问,这种民间调解又没有法律效力。有人不遵守怎么办?……事情很简单,后果很严重。有由商会、帮会和社会贤达参与在茶馆调解的所有事项,如果有人不遵从。他将会被驱除商会或者帮会。他在碧口也会名声扫地如同过街老鼠,古镇人们厌恶流氓无赖。所有人都不会跟不讲诚信,没有信誉,臭名昭著的人来往和做生意。这就是碧口古镇几百年来茶文化所形成的优秀集体人格。</p> <p> 碧口古镇的茶馆。最大特色是雅俗共赏,不分高贵低贱,无论是军旅或达官贵人,巨商和贫民百姓可同堂就座,具体在茶馆活动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喝茶怡情悦兴,怡情养生,怡然自得,怡然自乐……</p><p> 所谓茶文化,既饮茶文化和制茶文化(碧口古镇是先有饮茶文化的)。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最早的茶文化就起源于巴蜀茶文化。而古镇碧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巴(重庆)蜀(成都)茶文化的交汇集地。不要看碧口古镇只是一个弹丸之小镇。它的确传承了巴蜀茶文化的所有精髓并由此发扬光大。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之势,更加具有碧口茶文化特色。</p> <p> 古镇碧口有非常丰富的茶文化内涵, 小茶馆大世界在古镇碧口表现的淋漓尽致,丰富多彩。我这里还特别想说一下,在茶馆文化的影响下,古镇的戏曲文化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喝茶听戏成为碧口人的一种乐趣。到后来发展成人们到茶馆自己组织唱戏,这种自娱自乐的唱戏方式,碧口人叫“打围鼓”。……碧口古镇就是一个茶馆文化折射出各色人间混杂的地方。愿意奋斗的人疯狂拼搏,安逸生活的人静享太平生活。如果人人都想成为守信誉讲规矩的君子,那道德自然兴起。在碧口古镇总有讲不完倒不尽的茶文化故事……。</p><p> 人们 接受了茶文化,就是接受人格。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真是尽善尽美,这就是古镇茶文化一直所追求的理想美德。说实话, 古镇在茶文化几百年来的浸泡感染下。民风淳朴,讲究诚信,开放包容。真有点像陶渊明老先生笔下的《桃花源记》。……</p> <p> 铜壶煮茶三江水,</p><p> 宾客往来茶为媒。</p><p> 一杯春茶暂留客,</p><p> 两盏茶后几欲仙。</p><p> 品茶清雅醇如馥,</p><p> 相思茶楼举杯回。</p> <p> 老舍笔下的(北京)茶馆,讲述的是清末到民国后期北京茶馆的兴衰史。王利发老板的茶馆,虽然他一生励精图治。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军痞豪强的骚扰,地痞流氓的勒索。最终他的茶馆和他一起走向衰亡。但我要说的是古镇碧口的茶馆恰恰没有王老板那样的遭遇。碧口古镇的茶馆楚楚表现出人性的光辉和真善美正能量。古镇碧口的茶馆就是人们在此讲道理、评真理、主持正义的地方。所以军阀也罢,地痞流氓也罢,都不敢在碧口茶馆兴风作乱,而是循规蹈矩的做人。这是因为碧口几百年茶馆文化所形成的优秀集体人格正能量充斥着整个碧口社会。这种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这就是碧口古镇茶文化的精髓</p> <p> ……由于昔日的骡帮船队和川流不息的商队所组成的码头集市不存在了。这是由于社会的进步。铁路代替了水运,公路代替了骡帮驮队。昔日繁忙水旱码头自然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碧口古镇茶馆是碧口历史上一场文化大戏的光辉谢幕,它给碧口古镇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种强大的文化基因至今还在并将永存于世。这种美好的茶文化总是那么令人向往和回味无穷,多么想得到传承……</p> <p> 这是碧口镇马家山一户普通茶农出嫁女儿的婚礼照片。只因新娘在北京工作的表姐,由于业务的关系,她在北京认识了几位德国朋友。这其中有几位还是德国驻北京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这些德国人知道她要回家参加表妹的婚礼,应邀也想来看看甘肃省最南边一个古镇当地的风土人情,婚礼习俗。但这确是一次说走就走纯属朋友间走亲访友式的旅游。没有官方色彩。</p><p> 他们一行八人,其中德国翻译一人,中国翻译一人。</p> <p> 德国朋友的到来。他们不住碧口镇上的星级宾馆,也不住马家山上木屋别墅,他们就住马家山茶农家里。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就是要感受马家山青山翠绿,万亩茶园的美好景象。吸纳天然氧吧一样的洁净空气。面对原生态的碧水青山,龙池美景,和富裕起来的茶农们。他们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完全颠覆了他们对甘肃的印象。甘肃省的最南边还有这么美丽的一块风水宝地……</p> <p> 德国朋友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当茶农,在风景秀丽的马家山采茶,他们每人釆得的鲜叶由茶农加工出来有几两干茶。他们识这些亲手采摘的龙井茶为珍宝,表示要带回国和家人共同分享。</p> <p> 德国朋友参加了新娘家的出嫁婚礼,又作为新娘家的娘家人参加了新郎家在碧口举办的盛大婚礼。他们作为这场婚礼的见证者。他们对婚礼现场热闹的气氛所震撼,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他们并给新娘新郎送上了他们的祝福!这是有由每位德国朋友亲笔签名美好的寄语和祝福!</p> <p> 德国朋友吃到了真正的山珍——龙井43号嫩芽炒鸡蛋。你看他们个个充满幸福感!他们使用中国的筷子,吃上了真正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p> <p>新娘和妹妹的合照。</p> <p>笔者夫妇和新娘的合影。</p> <p>这是茶农一家人和德国朋友的合影。</p> <p> 这些德国人的行程原本计划是两天,但他们太喜欢马家山的大自然美景。他们一再延期自己的行程。他们最终在马家山上住了五天。他们感受到了碧口人们的热情好客,更欣赏到了群山翠绿,碧茶丰茂的万亩茶园。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德国朋友非常喜欢留恋。……但行程不能再延期了,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德国朋友恋恋不舍,收获满满,幸福满满的走了。临走搁下一句话,他们还会带更多的朋友故地重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