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我走了五十年…

瀚海情天

<p>天津市汉沽区天津化工厂职工新村宿舍平房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初期先建新村南、北一至四段。由于企业职工增加,为了解决职工住房,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加快建设新村南五段直至八十年代初完成新村南八段小二楼建设。期间因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致使大部分宿舍受损,从1978年开始对新村职工宿舍进行大规模维修、翻盖,1983年开始对新村南五段原三层一号楼进行重建,1984年在一号楼南侧增建二号楼。</p> <p>走到新村道口最熟悉不过的就是老水产店。如今这个店已被开发商拆除,变成了海宁湾售楼处。</p> <p>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南五段一号楼。</p> <p>现在的一、二号楼为带阳台四层楼房。</p> <p>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出生在新村南四段。当时爸妈刚参加工作不久,因不够分房条件借住在亲戚家里。后又住过大清职工宿舍、天化职工一宿舍。1971年爸妈终于分到了新村南五段职工宿舍。新村南五段这条路从此一走就是五十年……</p><p> 刚搬过来时这里就是一排排孤零零的房子,房子里只有统一的草席板床铺,上面放上稻草垫子铺上炕被就睡人了。到了冬天草帘子里往外爬潮虫。那时候日子虽然清贫,但人们都很乐观。这排头的水井管子可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p> <p>后来各家各户建起了自家小院儿,在自家院子里种菜种瓜,有了家的乐趣。</p> <p>已经关闭的天化新村大门。</p> <p>1973年夏天,弟弟在场新村大门前的留影,那时候场大门就是木栅栏门。</p> <p>老爸和弟弟在自家宿舍前,每家墙上都有一个烟囱孔,一到冬天家家攒烟囱、装炉子,买煤、点炉子、做饭、倒炉灰…那可是时代的一景啊!</p> <p>和邻家小伙伴一起玩耍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光。</p> <p>七十年代末汉沽的第一批液化气炉灶从这里分发;那年月家家房上的电视天线杆子是时代的特征,八十年代初这里有了闭路电视。我在这里经历了小学中学…</p> <p>这里的春节是简单快乐的…</p> <p>老婆也是来自于这职工宿舍的胡同里,我们在这里成家生子,并看着八零后、九零后们成长起来。</p> <p>这胡同里有孩子们快乐的童年。</p> <p>娶亲的婚车把八零后从这里接走。</p> <p>父辈们在这里住习惯了,不愿离开。</p> <p>老人和左邻右舍们聊家常。</p> <p>门前的自行车、瓜秧,还有宿舍的木头窗户。</p> <p>在自家小院里种花种菜自得其乐。</p> <p>年轻人都愿意住楼房,这新村道口冷清了许多。</p> <p>新村街南五段入口。</p> <p>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家在院外搭起了小棚子。</p> <p>北四段和旁边的五中,以前这里是体育场小学。</p> <p>2010年以后这里的私家车多了起来,虽然宿舍间的马路加宽了可还是挤的满满的。</p> <p>在家里开个小超市成了职工宿舍里新的一景。</p> <p>这温馨的情景十分难得。</p> <p>这些年在排头儿胡同里玩儿的孩子已不多见了…</p> <p>2018年根据天津滨海新区棚户区改造要求,决定从2019年开始对天化新村职工宿舍进行搬迁拆除。</p> <p>一家人在职工宿舍里过最后一个春节。</p> <p>开始搬迁。</p> <p>在自家门前的最后一张留影,签字交房。</p> <p>房子都交了,东西都搬走了,可老邻居们还舍不得散场。</p> <p>这里曾经是汉沽最大的职工宿舍片区,最多时近两千户职工。</p> <p>家…人去屋空。</p> <p>人搬走了,房拆了。</p> <p>曾经居住的地方…</p> <p>只剩下几棵树。</p> <p>平房在城市里越来越少,职工宿舍已被四周高楼包围。</p> <p>天化新村宿舍拆了,那里留下了天化职工几代人成长的印记。五十年是人们的大半生,这世间已经大变样,也许新村平房的记忆会被人们慢慢淡忘,希望将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