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阅读不积累难作文

三木

<p>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想谈谈这个话题。</p><p> 前几天, 一位朋友转发他与在外省的朋友的私聊微信给我,对方对我这位朋友说:“群里面那个三木(本人笔名“三木”)老师很有文化啊,诗书画都来得。”我虽然没有他说的那么大能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阅读不积累是写不好文章的。我写的文章之所以能让多数人认可,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坚持做笔记。</p><p> </p> <p>  什么是阅读?说白了就是看书、读报、翻杂志,这当中也包括看电视新闻、各种电视讲座等。不阅读之人,虽然也能写,但是,写的文章不是“站位”不高,就是说理不透,再不就是不贴近实际,缺乏感人的东西,不能让人感悟,更不会让人回味。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也说:“彼知识不足者,目能睹日月,而不能见理义之光;有物质界之感触,而无精神界之欣合,有近忧而无远虑。”这些经典之言,讲的就是阅读的好处。</p> <p>  阅读的好处有太多太多。具体讲,我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紧跟形势。这个“形势”,有国际热点问题,有国内焦点、重点问题,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最新的思想、理论、论述等。如果不注意阅读、学习,不注意每天看新闻,写的东西就是“站位”不高的。二是积累知识。我写文章或在外讲课,喜欢以古论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且力争做到古今交相辉映,让人有“往下看”的念头,都源自于我的积累。把恰当的知识用在文章上,既能说清道理,又能让人有新鲜感,会让人有往下看的念头,还能让人以回味。如能做到这样,这篇文章就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了。三是丰富语言。我帮许多人都写过、修改过几百篇文章,有的同志对我说:“林老师:就这一点点事(比如:党员参观廉政教育展、党员义务劳动、演讲比赛等),您怎么能写出那么多东西?虽然您没在现场比在现场写得还真实、贴切、感人。”这个功夫就是注意长期阅读和积累出来的了。不阅读的人,大都心里明白,脑子也清楚,但真正提起笔或坐在键盘前,往往就没词了。所以有的人对我说:“我坐了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p> <p>  那么,怎么积累知识呢?我的办法虽笨,但很适用,即:凡读书、阅报、看电视,我身边总是有一张纸、一支笔,凡看到、听到有用的名言名句、有意义有特点的故事,我就快速地把要点记下来,经过整理后再抄到专用的笔记本上。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事,看(或听)一遍、记一遍、整理一遍、再抄一遍,什么事都会印象深刻了,即使忘记了,翻翻笔记本就行了。我曾经在一个技校讲了6次课,校长问我:“林老师,您怎么有那么多的故事?而且每次都是新的?”这就需要不断地积累了。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嘛,这是有道理的。</p><p> </p> <p>  积累的好处也是有太多太多。就我个人来说,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锻炼思维。你要积累知识,无论是看、阅、读,还是听,都得集中精力,认真地看、听,加上还要记,则更要全神贯注,之后还要整理、抄写。这个过程是极好的锻炼思维过程。在阅读、作笔记上,脑子只能越用越灵,不会越用越坏,真正把脑子用坏的是无事生非时的茫然、无助、憋闷、发火、燥动等。若把你的心思用在阅读、作笔记、写作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世间的烦心事了,特别是老年人!二是不怕忘记。某一件事,在你看、阅、读、听、抄一遍后,本来印象就挺深了,要忘记也不太容易了,即使忘记了,翻翻笔记本也就得了的。三是留给后人。作好的笔记本,全是方方面面的知识,一方面是自己可以随时用;另一方面即使自己“百年”后,晚辈还可用,甚至世世代代都可用,因为许多知识是不会过期的。四是做好样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喜欢读书,一般来讲,孩子差不到哪去;如果家里摆着麻将桌、字牌、扑克牌,那么,望子女“成龙成凤”是挺难的。家庭的读书氛围很重要,它在潜移默化、一点一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甚至健康成长。</p> <p> 总之,读书这个话题永远也谈不完,愿希望有个美好人生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应围绕你从事的专业或想要去奋斗的方面,多读、多看、多积累、多丰富你的脑子吧,久而久之,必有一个出彩的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