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不在亲情仍在

Hongwei

<p>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p> <p>竹,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p> <p>中国人爱竹,不仅仅爱竹子的清雅澹泊,也勉励自己像竹子一样有傲然风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p> <p>我喜欢竹子,喜欢竹子的品质。竹子陪伴着我的成长,见证了我的成长。</p> <p>我的老家在梅州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祖居“文华第”座东朝西依山而建,已有过百年历史,是做木材生意的太公倾尽所有积蓄建设的(上下堂屋,右横屋由爸爸和叔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合建),在当年可算是“豪宅”了。门前有大片的良田,一条清澈的小河从中穿过,屋后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将祖屋与公路隔离开。</p> <p>小时候,屋后这一片竹林就是我们的乐园。小伙伴们经常在竹林里玩耍,爬竹子、掏鸟窝、捉笋虫、捡竹壳……竹林有玩不尽的游戏,给我的童年带来太多太多的乐趣。</p> <p>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这片竹林也曾是我们家唯一能卖钱的东西。每当屋后竹林传来“有竹子卖么?”,我就知道有“大生意”来了,高兴地找爷爷奶奶:“有人要买竹子哦”,或者快快跑到屋后大声回应“有啊!有啊!”,生怕竹贩子走了,错失了这单“大生意”。</p> <p>“少小离家老大回”,而我可是每年都回几趟。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来到祖屋对面的小河堤上,凝望那白墙黛瓦的“文华第”祖居和三幢并排而建的小洋楼。</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这是传统客家建筑与现代洋楼的完美结合,是几代“文华第”人不畏艰难建设美丽家园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简直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span></p> <p>前几年,祖屋后面的竹子全部砍掉了(有部分是邻居的),“文华第”后人们舍小家顾大家,以大局为重,无偿支持石中扩建校道,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教育事业。</p> <p>而今,校门口的路是宽了顺了,可是竹林没有了,再也听不到竹林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了......</p> <p>竹林虽然没有了,但“文华第”还在!亲人们还在!亲情还在!</p> <p>每次回去,我都喜欢房前屋后走走看看,给花池的花草松松土,给花盆的桂花浇浇水,希望它们快点儿长大,快点儿开花。</p> <p>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哥哥嫂子为绿化美化“文华第”种植的。在妈妈、叔叔和婶婶们的呵护下,长势喜人,花儿争相斗艳,芬芳沁人,多少弥补了没有了竹林的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