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州旧影二帧

严州俊哥

<p class="ql-block">  看惯了网上的几张严州老照片,以及文人们翻来覆去写的严州牌坊、小巷,心里不免生出些遗憾来,是否还能有更多的严州老照片面世呢?</p><p class="ql-block"> 机缘巧合。近读《屈巡按使出巡全浙文稿》,为屈巡按使巡视时所记日记。见其中两幅照片,不禁眼前一亮,撷之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首先来说说屈巡按使,其真名叫屈映光(1883—1973年),字文六,浙江临海人。早年与秋瑾、徐锡麟等人参加革命,曾任浙江民政长、巡按使、山东省长、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等要职。北伐以后,退出政坛,专志学佛及救灾慈善事业。</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还不熟悉他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当年胡亨茂的卫生五加皮酒瓶外包装上的“春盎金盐”四字,就是他巡视建德那晚接风宴会上由他所题。</p> <p class="ql-block">  民国3年(1914年),浙省大旱,以建德一县受灾最重。屈映光批阅地方政府旱情通报,深悯恻难,特免建德县当年税赋九千两并拨官米五百石赈灾,但至第二年建德县依然钱粮难以为继。屈映光于1915年3月25日始至8月7日止,4个多月时间里,遍巡浙江省内诸多县域,对各地的风土民情进行深入的调研。5月26日坐船由桐庐进入建德境内,见两岸山峰苍秀腴润,最适宜造林,心想倘若能凭借此地利建造林场植树造林,过得十年树木成材,正好可以带动地方经济,以弥补水灾和旱灾带给百姓的损失。当即在船上与前来迎接的建德官员和县绅畅谈此一想法,得到众人的一致赞同。下得船来,只见从南门到府前街地上一路铺着草席子,头顶罩着彩布彩篷,街头还搭着彩牌坊,一时风光无限,众官员步行随着八抬大轿将屈映光送至府前街倪仕宝家下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屈映光在行辕召见建德男女校教职员生百余人并合影,此即为新觅得第一张老照片。背景为一带平房,房前为一大广场。屈映光叉腰立于房子台阶前,身后台阶上立着地方官员,前景广场两侧列队站立着教职员,而于屈映光左右两侧则是学生的方队。</p> <p>  细观此照,正中平房及两侧厢房极为宽敞,门前广场正中有青石铺就的道路,颇有官府气派。自民国初年建德县民事长叶诰书开始,之后的知事均在原清代的严州府衙内办公,现巡按使莅临本县,自然应在该府衙内公干,且日记里也明确说明是在行辕召见教职员生。 </p><p> 再来看看民国8年《建德县志》对县公署所在的旧府衙内的描述:“......由甬道行数十步为二门(仪门),距二门不半里为大堂,堂东为征收处,以原有官厅签号房及土地祠改设,西为官营产事务所,由验契所改设。”</p><p> 另外,从《严州图经》的子城图上所绘仪门与之也极为相似,只是两侧的青龙、白虎门已不见踪影。由此看来,此照极有可能是在府衙内仪门外甬道所摄,而门内二进厅堂则为大堂。或许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严州旧府衙内景照片也未可知。</p> <p>(民国8年版《建德县志》对公署的介绍)</p> <p>《严州图经》子城图中的仪门</p> <p class="ql-block">  屈映光当日在建德县知事夏曰璈陪同下,参观了不久前刚刚成立的县平民习艺所,这是一所由县知事和县绅王庆茀、唐雨时、洪昌炽一起创办的手艺培训“学校”,将当地闲散劳力组织起来学习木工、油漆工、箍桶工、穿棕工等等手艺,利用建德山区木材较多的优势,加工制作木制品等。屈映光饶有兴致地参观完平民习艺所,并在此摄影留念,可惜未能见到此照片。</p> <p class="ql-block">  之后众人又考察了东、西两湖。在东湖边的严祠,屈映光与地方官员详细筹划了开荒造林及湖区筑堤一事,并在严祠前手植松柏以示对造林的示范引领。顺便提一句,严祠的位置大致在靠近现建德第二人民医院前的东湖北岸处,乃为纪念东汉严子陵所建。</p> <p>  此照片中,左右排列着护卫士兵,中为地方官员乡绅,屈映光长袍著身,右手握着亲手所植松柏树枝。身后的背景是严州东湖及远处起伏的山峦,在照片的最右侧可看到一座城楼,连接着贯穿整个照片的一道城墙。这座城楼的出现,让我想起另一张严州城楼照片来。</p> <p>(阮有志先生提供)</p> <p>  这是一张1910年由外国人在东湖边拍摄的照片,同样在照片的右侧出现一座两层飞檐的城楼和一带城墙,城楼边也同样有房子的一面白墙。从两张照片的局部放大图上可以看出,两张照片的角度几乎一致,甚至于拍摄者于同一地点拍摄也有可能。那么,这座城楼是小南门(福运门)还是东门(兴仁门)城楼呢?</p> <p>(城楼放大对比照片)</p> <p>  让我们来看看从相同角度拍摄的三都方向的山峦,从左至右一大一小两座山的走向和高低对应关系,与屈映光植树的那张照片上的背景山峦走势十分相像。另外,假如照片上是小南门的话,那么两张照片中央都应该出现南峰宝塔的身影;而严祠所拍的照片应该是从严祠向东南方向的老虎桥及远处的三都方向拍摄,所以笔者推断此城楼应是东门城楼。而城楼边那面白墙,是否就是东门旁的关岳庙呢?还望有识之士考证。</p> <p>(严祠植树照片拍摄角度示意图)</p> <p>(同向拍摄三都方向山峦 凌谨先生提供)</p> <p>  民国5年(1916年)春 ,因严州城楼年久失修,知事夏曰璈下令拆除包括兴仁门在内的4座城楼。从民国27年(1938年)1月18日开始日机时常轰炸梅城,为方便城内居民外逃疏散,除南边一段城墙保留以利于防洪外,包括照片中的东边城墙在内的严州城墙于该年被下令拆除。</p><p> 严州府衙大堂、兴仁门城楼与城墙,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