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湛河区李堂小学世界读书日活动——书香抗“疫”

绽放李堂

<p>今天是4月23号,也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p><p>“世界读书日”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p><p>“世界读书日”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p><p>&nbsp;</p> <p>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读书可以解决问题,使人明白事理。</p><p>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p><p>从古至今,读书其实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早在印刷术没有发明前,读书是权贵们的专利,普通人想要读书,是非常困难的,那时的“知识”意味着“特权”,属于垄断状态。后来印刷术发明后,书籍逐渐开始普及,但价格也非常昂贵。穷人买不起书,想读书只能想办法把书借回来,自己抄录,所以在当时读书的成本是极高的。毫无疑问,读书成为千千万万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机会,所以才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学习精神。</p> <p>&nbsp;</p><p>明初著名学者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p><p>“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p><p>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p><p>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宋濂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无奈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借来书籍,再亲自抄录。那怕是大冷天,砚都结冰了,手指被冷得都弯曲不了,也不敢停下,要赶在约定归还的日子前抄录完毕,准时给人家还回去,不敢违约。</p><p>而宋濂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读书和求知,才有了后来的大作为。他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并且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而如今,尽管“书”本身不再高不可攀,但读书的意愿和时间却成了读书人的门槛。&nbsp;</p> <p>尤其我们这个年代,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读书不再那么难,甚至也不见得必须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总有孩子会问:“我为什么要读书?”特别是网络上还有一些“读书无用论”在流传,孩子们对读书这件事开始有了质疑。</p><p><br></p><p>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能够考一个高分数?读书是为了能够上一个好的大学?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p><p><br></p><p>答案是未必,我们见过很多孩子到了大学阶段,就开始放纵自己了,从而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已达到,不需要努力了。</p><p><br></p><p>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呢?我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胡适先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p> <p>杨绛也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p><p>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p><p>&nbsp;</p><p>没错,读书是一个人获取前人智慧精华最便捷的方式,一个人的见识和气质都藏在他读的书里。</p><p>我们读书既不是为了考取高分,也不只是为了上大学,读书是能够帮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借助人类所记录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突破困境。</p><p>是的,读书本身并不那么“功利”,但读书确实“小可兴家,大可帮国”。</p><p><br></p><p>在今年的疫情中,再次挺身而出的钟南山院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60年,钟南山院士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6年5月,钟南山院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71岁的钟南山院士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74岁的钟南山院士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4年,78岁的钟南山院士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正是这份追求知识的无畏和执着,才最终造就了钟南山,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更让他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p> <p>孩子,请珍惜今天这么好的读书时机,要知道,在很多地方,读书对于那些孩子来说,依然是件困难,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才能获得的事。</p><p>正如2018年网络爆红的冰花男孩,因为家距离学校太远,当时气温已经是零下9摄氏度,但“冰花男孩”却依旧赶路上学,这才有了那张满头雪白爆红的照片。</p> <p>&nbsp;</p><p>正如今年疫情,学校开始上网课,四川的一个女孩因为需要上网课,大山里网络不好,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爬一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距离家4公里外的悬崖。</p> <p>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坚持读书学习,只为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相比于他们,我们大多数人的条件要好太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读书累呢?</p><p>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作者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p><p>这是大部分家长内心真正的声音:孩子,读好书,好好读书,换来的将是你选择不同人生的自由权。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书,打好基础,为以后的人生增加光彩吧。相信以后的你,一定会感激今天认真读书的你,因为你为未来的自己开辟了无限的可能。</p><p>&nbsp;</p> <p>编辑 李静静</p><p><br></p><p>审核 王伟 张耀杰</p>

读书

钟南山

院士

孩子

我们

世界

宋濂

书籍

抄录

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