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美篇】 宾县第四小学校 五年二班 魏丽艳</p> <p>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模式,阻止了我们相聚的脚步。但无论病毒多么的肆虐疯狂,也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及追求进步的脚步。2020年4月22日下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小学数学“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网络研讨会。</p> <p> 在今天的学习中,听到了吴老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建好“承重墙” 打通“隔断墙”》的精彩讲座。</p> <p>“承重墙”:指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核心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p><p>“隔断墙”:指不同知识模块之间,不同教学单元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p> <p> 本次讲座吴老师从对“深度学习”的思考,“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了专业指导。让我深刻体会到深度学习不是知识深度有多深,而是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某一问题不停的追问,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它是一个全面育人的过程。</p> <p> 吴老师特别强调了“承重墙”和“隔断墙”这两个词,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承重墙”是支撑点,必须要建立。“隔断墙”是阻碍,必须要打通。我们在教学时,不但要重视知识表面的东西,更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p> <p>大单元:指不局限于某一“自然单元”,每一单元的内容都要归到一个大的知识体系中。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深度学习,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研究和把握,要熟悉小学1至6年级12册教材内容,把握核心概念,建好承重墙,还要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重点整合大单元体系,知道所教某一节内容的前后知识的联系,从而打通隔断墙。这就给我们老师备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不单单是需要背一课、背一单元、背一册,而需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出发,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研究,这样才能更多的给学生以指导。</p> <p>吴老师以《小数教学》为例,图文结合,从实际教学出发,以问题情境为突破口,设计教学活动提出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问题,细分单位、精确表达,并强调了“单位”在整个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整数、小数、计数单位等具体内容,水到渠成的让学生理解了小数的算理、进率、位值等概念,还把这种数学思考的模式引申到了分数和整数的教学,从而不但避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且把学生破碎的、零散的知识整合融汇贯通了起来。</p> <p>吴老师指出统计教学不仅是让儿童认识、绘制统计图表,掌握计算平均数等知识技能,重要的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她强调数据分析观念不仅是学习数学人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而且是生活在21世纪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人也应该具备的素养,在这次的疫情中,数据分析对防控工作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 <p>吴老师为了让我们深刻理解为什么“拍脑袋做决定”不靠谱,而要用数学说话,分别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实例:折线统计图、平均数,这既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又强调了数学的实用性。只有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才能在处理数学难题时更好的利用相关知识。通过简单的统计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有用之处,初步体会到统计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办法。</p> <p>吴老师以小学数学“对统计教学的思考”为核心,结合现状,以疫情实际数据为例,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到判断预测,根据结果与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讲解,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和价值。</p> <p>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停歇,疫情虽然将师生隔离在不同的空间,但线上学习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手机成了我和孩子们的联络站,我们每天准时相聚在微信群、钉钉群,在群里报道、答疑、发作业、听直播课,每天让我们收获满满,也乐在其中。</p> <p>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会把学到的、感悟到的践行在数学课堂上,向吴老师所说的真正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以孩子的发展为本,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