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字编辑/平常心</p><p>图片/珍藏老照片+部分网络</p> <p><br></p><p>时光悄悄的流逝,留下的只有回忆。一段封存了44年的芳华岁月,像电影胶片一样,一幕一幕的在眼前闪现。</p><p><br></p><p>那是1976年6月初,当兵才不到3个月,有一天,科教导员突然通知我到滁县(今滁州市)的军下属部队进行手枪射击选拔。从来没有摸过手枪的我居然鬼使神差的打出了好成绩。</p><p><br></p><p>几天后,教导员又通知我收拾行囊,到南京参加军区射击专业训练,并帮我在军需仓库借好了一支54式手枪。</p> <p>六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我是在南京军区教练场后来改名为南京军区体工队(即现在的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度过的。我们有男、女手枪班,步枪班,男子手枪班还分速射班和慢射班,步枪班还分慢射班和跑猪班。我们手枪班八个女兵中,有5位是68-71年的老兵,76年的新兵3位。</p> <p>训练是艰苦的,枯燥的,前两个月进行基本要领的训练,不发子弹,每天练举枪、瞄准,练臂力(挂砖头)、练稳定性、练食指单独用力无意识击发和呼吸调整等等。两个月后开始发子弹啦!子弹的数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p><p><br></p><p>因为靶场是半开放式的,所以实弹射击时,很惧怕那震耳欲聋的响声,我们就用子弹壳塞着耳朵,这样可以减少响声,也可以降低旁边靶位射击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到后来,我们每天每人发六十发子弹(一盒),打不完可以留着下次训练用。</p> <p class="ql-block">实弹射击一开始是很兴奋的,几天下来就腻了,因为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重复一样的训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射击训练时,每人配一个炮台镜,打一枪观察一下弹着点,找出偏差,予以纠正。由于手枪的枪距短,准星和缺口距离只有15cm左右,瞄准的难度相当大,再加上身体和手臂的晃动以及呼吸的影响,还有虚光的排除,所以每打一发子弹都要总结一下、体会一下,每天训练结束都要写小结和体会以及经验总结,第二天再继续训练,班长会检查我们的小结。</p> <p>我们训练的是50米慢射胸靶,在最后一个月,开始训练手枪速射,即5个半身靶,5发子弹要在10秒钟内击发完毕,否则靶子就会侧翻过去,这是最考验射击手动作协调的,必须让瞄准、射击、移动一气呵成。</p> <p>每天训练下来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擦枪。要把枪卸下来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用油布擦拭干净,上好油再装好。枪有时用用会出现偏差的问题,就要叫枪械师校正,准芯缺口磨白了要用烟火熏一下。</p> <p>射击队的伙食是高标准的,每天中餐和晚餐都是八菜一汤,吃得我像个小肥猪似的。全班八个女兵住在两个大房间里,内务要求没有像部队那么严格,那么正规,被子也不要求叠成像豆腐块一样,晚上吹了熄灯哨还可以聊聊天,哈哈哈,生活上比较松散稀拉。</p><p><br></p><p>班里丽丽姐、小宋我们仨相处的比较好,丽丽姐比我大两岁,却是个比我早当六年兵的老兵。她原来是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小宋跟我是同年兵,来自上海。丽丽姐经常带我俩到篮球队去玩。</p><p><br></p><p>教练场里还有足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好像还有游泳队,都是部队的体工队。我们闲暇时也会看他们训练,但是看篮球队训练比较多一些,因此认识了篮球队的几个巨人帅哥。有一次到篮球队宿舍玩,看到他们吃饭的碗,把我们笑翻了,简直就像小脸盆。</p> <p>平时我们一般是上午训练,下午有时训练有时学习,学习完了会到教练场的田径跑道上跑步,锻炼身体,增加体质。我记得每次都要求跑1500米以上,还要做一些拉伸运动。射击运动是一项相对静止的运动,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到了赛场上,心理会输给身体,临场发挥一定欠佳。</p> <p>(这张英姿飒爽的照片是位兄弟部队的兵姐姐在当年参加全军运动会时拍摄的,特此借用,谢谢照片主人)</p> <p>1976年是多灾多难之年,1976年的秋天是多事之秋。1月8日周总理逝世,7月6日朱老总逝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毛主席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p><p><br></p><p>唐山地震的第二天,我们就搬到了临时拉起的帐篷里。南京七月底的天气热得让人如坐火炕,帐篷里没有窗户,没有风扇,更是闷热难忍。不知是谁给我们班帐篷里送来一台电唱机,也叫留声机,闲下来放放歌听一听,可以驱赶一天的烦闷,当然,那时也没有多少好听的歌。就这样,从7月29日一直到9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都是在帐篷里度过的。</p> <p>(和男子手枪班战友合影)</p> <p>(我班战友)</p> <p>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时,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仿佛山河破碎,国家危在旦夕,我们班的战友个个都趴在帐篷里的床上痛哭流涕,伤心欲绝,感觉天好像都要塌了,那种朴素的感情,现在的人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p><p><br></p><p>地震警报解除后,队领导安排我们射击队搬到了东宫,即现在的“东部战区档案馆”,一起搬到东宫的还有其他运动队。</p><p><br></p><p>我们八个人住在二楼的一个大房间里,每天躺在床上,望着宫殿的梁柱、天花板,欣赏着上面的图案、彩画和雕刻。当然住在宫殿里并没有丝毫贵气的感觉,听着老兵们讲东宫、西宫(即现在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遥远的故事,感觉冷风嗖嗖,毛骨悚然。</p><p><br></p><p>记得在我们住的房间旁边有个小楼梯,可以一直上到宫殿的顶层,胆大的战友都上去看过了,可是我一直不敢上去,上面是什么样子,我也一直不知道,因为他们的故事太吓人了……</p> <p>四个月的集训,打下了军用手枪射击坚实基础,哪怕你以后10年、20年甚至再长的时间没有摸过手枪,扎实的基本功底永远都在那儿,就像你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游泳,过多少年以后一样可以拿得起。</p><p><br></p><p>转业到企业后,有一次保卫部门弄来了一盒子弹,一支54式手枪,处长带队到靶场玩了一把,他们叫我先讲要领,做示范,并叫我先打5枪(25米),想不到宝枪未老啊,5发打出了两个10环,两个9环,一个8环,这时我已经是十年不摸枪啦,大家都惊呆了。后来他们每人打了5发,大部分都是光头,不用糊靶,只有保卫科的人(当过兵的)不脱靶。以至于后来处长每次看到我就先竖起大拇指,哈哈哈哈……</p><p><br></p><p>到了2012年,我在南京汤山实弹射击场又玩了一把,打了10发子弹,仍然是54式手枪,成绩也相当好,全在8环以上,靶场工作人员说遇到了“老枪”。</p><p><br></p><p>也庆幸这两次都遇到了校好的枪,让我有了正常发挥,也嘚瑟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10月中旬训练结束,我们拍了这张全班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排左2是我们班长,68年的老兵,我们叫她老裴。</p><p class="ql-block">前排右2是杜宁生,老兵都应该记得,她是当年全军运动会打破世界纪录的专业手枪运动员。</p><p class="ql-block">前排右1是小宋。</p><p class="ql-block">前排左1是海门的兵,我忘了她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后排右1是丽丽姐,还是山东老乡呢。</p><p class="ql-block">后排右2是副班长狄冰,她是个温文尔雅的姐姐。</p><p class="ql-block">后排左1是黄建姐,黄建姐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对我们新兵十分关心。</p><p class="ql-block">我在后排左2。</p> <p>(漂亮的丽丽姐)</p> <p>(副班长狄冰)</p> <p>(黄建姐)</p> <p>(英姿飒爽的杜宁生)</p> <p>(班长裴国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