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参加黑龙江省小学数学“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网络研讨会所感</b></p> <p> 暖日和风,柳绿花红,四月春光正好。4月22日,黑龙江省小学数学“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网络交流研讨会在线上如约召开。佳木斯市红旗教育集团二学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交流研讨会</p> <p> 历时半天的会议中,老师们聆听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老师、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莉老师、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高枝国老师围绕会议主题所做的专题报告,观摩了继红、大庆机关直属一小等学校线上学习质量检测与分析优秀经验分享,并于会后展开了学习交流与分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立足素养 深度学习</b></p> <p>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学习中,二学年的老师对于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更加明晰了数学教学前行的方向,对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以及线上教学评价的有效路径,复学后线上、线下教学实现精准衔接有了有了深刻体会,尤其吴正宪老师的“深度学习”的再思考和高枝国主任的“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活动设计”,带给老师新的努力方向。</p> <p> 吴老师从教学的角度谈了对深度学习的最新思考,去单纯知识化,而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核心要素,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习真正在课堂发生,而这需要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从学生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p> <p> 吴老师结合《大单元下的“小数的意义与运算教学”》和《大单元下的“统一教学主题”数据分析观念》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单元主题,从现实的问题情境创设、关键问题的提出、结构化活动安排等层面展开解读。尤其在“小数的意义和运算为例”案例中,她形象地做出了“数学核心知识(单位、位值、数位、进率)——承重墙的建构”,“相关碎片知识的联结(小数与整数、分数)——隔断墙的打通”的比喻,使得学生的学习参与更深度、经历学习学习过程、主动构建学习成果,学生不仅学会,更会学。</p> <p> 高枝国主任阐述《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活动如何设计》,让我们明晰了今后数学教学中的前行方向: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导向走向“素养”导向,要注重数学性、实践性、思想性、思维性的深度融合,强化在数学教学中要设计好大任务下的主问题,教学中要指向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发展。让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学习路径中学会数学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经历独立思考、验证,不断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思辨中逐步达成学习成果,在经历多种方法的不断对比、选择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得以发展,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长,学生深度卷入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活动的经历中潜滋暗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研思结合 学用并举</b></p> <p> 网络培训后,我们在高永红校长的带领下,继续进行深入思考,感受到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心中始终有学生的素养提升这一主线,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p> <p> 在不断思维碰撞中,我们更加明晰了数学教学中努力方向:</p><p> 一是教师要研读教材,瞻前顾后,环顾上下,盘点知识点,确定核心内容,深入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打破知识模块的同时要善于整合知识,寻找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找准核心知识,穿成串,形成线,进而梳理成网,建立好知识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以核心素养统整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p><p> 二是帮助学生卷入“深度学习”。设计素养导向下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p> 三是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参与深度学习中,经历不会到会的过程,学会学习,真正授学生以“渔”。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深度解读,研究好学生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深度卷入数学学习之中,需要我们要回到对小学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教学系统观的建立 ,给核心概念以核心地位,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设计挑战性问题 ,抓主问题,引发深度思考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和思考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不断思考中自然打通“隔断”,将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p> 学习就是不断构建的过程,培训中我们只有思行结合,学用并举,把学习中的触动力求转化成自己的行动力,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才会在数学教学中越走越深远,越走越稳健。</p> <p>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春天就是承载希望和梦想的地方。我们将秉持着步履不停,学习不止的态度,播撒下梦想的种子,让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字:高永红 魏婉莹</p><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片:魏婉莹</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