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衣食农事,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它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倾听。</p> <p>立春</p> <p> 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万物即将复苏,这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叫立春节气。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已过去。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始。从今天开始就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季节。</p> <p>雨水</p> <p> 雨水是24节气中第2个节气。一般从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雨水前天气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接下来,我为同学们背一首关于雨水的古诗。</p><p> 春夜喜雨 </p><p> 唐 杜甫</p><p>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p><p>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p><p>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p><p>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p> <p>惊蛰</p> <p>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第三。蛰,是指入冬之后藏在土中不饮不食的小动物们。进入“惊蛰”,意味着天气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春雷一声震天响,那些蛰伏于地下的蛇和昆虫都被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陆陆续续结束冬眠,开始出来活动,因此这个节气便被叫做“惊蛰”。“到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农民伯伯开始了辛苦的田间劳作。此时,我们小朋友们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放风筝,打羽毛。除此之外“惊蛰”还有“打小人”“吃梨”的习俗,意在驱除害虫,祈求福泽,远离病毒。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希望新冠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可以快快返回校园!接下来我给大家读一首惊蛰的小诗 : </p><p> 风吹万物醒,雷动惊百虫。</p><p> 雨水渐渐多,花草悄悄荣。</p><p> 瘟神快匿迹,还我世太平。</p><p> 但愿人长久,苍天终有情。</p><p><br></p> <p>春分</p> <p>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同学们这首诗的名字叫春分,你们知道春分这个节气吗?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四个节气,每年的3月20日前后就是春分,春分也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使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俗话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对于小麦等农作物来说春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此时春光正好,人们也会放风筝、吃汤圆或者竖蛋来庆祝春分,民间俗语有“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竖蛋的中国习俗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游戏。</p> <p>清明</p> <p> 同学们好,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这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固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还有很多其他习俗,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牵钩、插柳等。清明节的饮食,各地差异比较大,饮食各有偏好,比如青团子、馓子、枣糕、画卵、清明螺等美食。</p> <p>清明节的来历</p> <p>谷雨</p> <p>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每年4月20日前后,就到了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降水也逐渐增多,非常适合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民间所说的“春雨贵如油”正是此时。谷雨过后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开始提醒人们播种,然后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南方谷雨有摘茶的习俗,北方谷雨有食香椿习俗。</p> <p> 七言诗</p><p> (清)郑板桥</p><p>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p><p>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p><p> 几枝新叶萧萧竹, 数笔横皴淡淡山。</p><p> 正好清明连谷雨, 一杯香茗坐其间。</p> <p> 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让祖先的智慧在传承中熠熠生辉……</p> <p>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谷雨已过,立夏将至,美好的春光流进了岁月的长河中,时光悠悠,愿我们都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跟随二十四节气去领略四季的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