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征集 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

曾超

<h3>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宾县第三小学校三年一班主任 曾超 在学习中感悟 在实践中探索</span></h3> <h3>  2020用一种别样的方式拉开了帷幕,将我们拥入了怀中。却带给我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初的日子,我们都很彷徨。在这些不知所措的日子里,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国家的强大,中国人的团结,医务工作者的伟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是疫情期间最美逆袭者,但是我们也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默默地坚守着。线上教学的50多天里,我们在竭尽所能的把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变成“一场最美丽的意外。”</h3><h3><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这些看似平常却又不普通的日子里,我从未停止过学习、实践和思考。偶尔也会稍有倦怠。4月22日,我参加了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举办的小学数学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网络研讨会。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犹如一个方向标,给我的数学课堂指引方向,让我如沐春风。</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给我这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吴老师提出的数学学习中要建立“承重墙”,打通“隔断墙”不就是告诉我们找到一个支点,去撬开数学知识的大门吗?依托核心素养,找准核心内容,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数学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环环相扣。</h3> <h3>  本次学习活动中。吴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支撑。又有两个具体案例展示,为我数学深度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数学世界的风光旖旎。</h3><h3>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数学深度教学的重点是:我们应该找准大问题→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确定学习主题→以问题情境为突破口设计教学活动→从问题串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最后回归单元整体。</h3><h3>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熟悉小学1至6年级的所有教材内容,把握核心概念,建好“承重墙”,还要横向建立知识之间的练习,整合知识体系。同时在具体单元教学中,还应该以单元主题为大任务,再把大任务具体细化成小任务,也就是在打通“隔断墙”,再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形成有联系的“知识链”,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思路。</h3> <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吴老师的深度教学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是我学习的最终目的。</h3><h3> 一位老师,一名家长,一根网线,一块屏幕。这又何尝不是线上教学的“承重墙”呢?</h3> <h3>  老师与家长无障碍沟通。各自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既要做好监管,又要做好纽带。我们携手并肩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能合作学习的“隔断墙”,打通学生与知识之间的“隔断墙”,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积累,成长。</h3> <h3>  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给我线上教学《面积》这一单元很大启发。</h3> <h3>  先找到本单元学习的单元主题。把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作为主线起支撑作用。然后以问题情境入手。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br></h3><h3><br></h3><h3></h3> <h3>  教学中,我通过每天的预习单细化具体的小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堂中,教师有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找到关键点以及问题突破口。生活中学生有实际操作测量,还有摆正方形推导面积公式。</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在这些直观教学之后。我会像吴老师讲座中示范的案例那样。在视频会议中或者微信群中抛出一个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回答中会引发认知冲突。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充分学习,深度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抛出自己想问的问题。使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并在这些问题串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h3> <h3>  最后,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这种图形化的思维记忆方法。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让打通的“隔断墙”紧紧围绕着“承重墙”。让深度思考生根,发芽。</h3> <h3>  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历练,在反思中成长。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感谢每一位老师为我们指引方向。学习无止境,我将一直追寻……</h3>

学习

教学

学生

承重墙

数学

老师

隔断

知识

打通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