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二周每周一诗诵读

天师附小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span></p> <p><b>写作背景</b></p><p> 公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宴席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受到了韦皋赏识。</p><p> 韦皋任节度使时,随着接触的增多,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这些事对于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韦皋仍然感觉大材小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向朝廷打报告,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开始做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薛涛才华出众,不免有些是恃才傲狂。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找薛涛帮忙,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如此,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今四川松潘县),以示惩罚。</p><p>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兵荒马乱,走在如此荒凉的路上,薛涛内心非常恐惧。用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轻率与张扬,于是将那种感触诉诸笔端,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后被召回了成都。</p> <p> <b>诗文赏析</b></p><p>   陈情上韦令公(原文):</p><p>  闻说边城苦,今来到始知。</p><p>  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p><p>  陈情上韦令公全文(译文):</p><p>  曾经听说边疆的生活很苦,如今到了边疆才体会到。我难以启口将过去的贵族宴席上唱的歌曲,唱给驻守在边疆的军士们听。</p><p>  闻说:犹听说。</p><p>  陇头:陇山。借指边塞。</p> <p><b>人物轶事</b></p><p>薛涛字</p><p>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p><p>薛涛笺</p><p>薛涛自贞元初被罚赴边回,即退隐于成都西郊之浣花溪甚久。浣花之人多业造纸,但篇幅较大,不便写作小诗,她在成都浣花溪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后世流行之红色小八行纸,薛涛笺也。</p>

薛涛

韦皋

书郎

花溪

成都

节度使

边疆

陈情

省校

因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