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岗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p><p> 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二日是我难忘的一个开心日,我们一行十四人组团进藏拍摄,一大早从兰州出发经过甘肃的玛曲县,到达青海的久治县、班玛县,进入四川的色达县、白玉县。从西藏的东大门进藏,沿317国道经西藏的江达、昌都、到八宿,然后沿318国道经波密、林芝、工布江达到西藏首府拉萨市,然后沿109国道经那曲、安多、唐古拉山口到青海省的格尔木、青海湖、西宁市,五月六日到达兰州。历时十五天,行程五千五百多公里(包括去景点)。从兰州出发回到兰州转了个圆圈。我们起早贪黑边走边拍,走了一路玩了一路,开心快乐!</p><p> 进出藏15天,众多的景点我们只玩了部分,圆了进藏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部分景点没能去成,留下了一定的遗憾,等以后条件成熟还要争取补上这一课。</p><p> 进藏拍摄的大量图片没有处理发布,今天是进藏3周年,借机从每个景点选择一两副调整处理,发于美篇共享,敬请浏览的老师点评交流、斧正指导,谢谢!</p><p><br></p><p><br></p> 宏伟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 2017年4月22日下午5点到达甘肃甘南州的玛曲县湿地。 在甘南玛曲县藏民家里做客,他们热亲的用酥油茶招待我们。 2017年4月23日8点,到达青海省的年宝玉则景区。 离开年宝玉则去色达的第一个高海拔垭口——扎拉山垭口,海拔4239米。 离开年宝玉则的第二个高海拔垭口——隆格山垭口,海拔4398米 同日中午十一点到达青海省班玛县休息拍摄,吃午饭。 同日下午四点多去色达县经过的弯道盘山路。 同日下午六点多到达四川省色达县,旅店登记完后赶赴三十多公里到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已是七点多,下车后急忙背上设备在高海拔反应下,上气不接下气的爬到山顶,就拍了这张夜景图,回到旅店已是深夜。 2017年4月24日早晨六点多从色达出发行程七个多小时下午一点到达炉霍县卡萨村卡萨湖观景台。卡萨湖海拔3510米,是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总面积1.92平方公里。1999年被命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当地有名的圣湖。每当藏历羊年,数以千计的信徒不畏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转湖。 倒映着群峰白云的卡萨湖,将湖光、山色、天景融为晶莹的一体,巧织人间美景于一湖。 二十四日下午六点到达亚青寺,晚上住亚青寺。色达到白玉县亚青寺400公里,有些路段不太好走,车速慢。<br> 亚青寺周围现常住有两万余僧尼,以河为界分为扎巴、觉姆两区,河左为扎巴区,河右为觉姆区。<br> 亚青寺的居住和生活、卫生条件较差 下图为觉姆区。 下图为扎巴区。 亚青寺到江达岗托村金沙江渡口200公里。4月25日上午10点从亚青寺出发,在雪地行走,上山下山极其危险。下午4点到达进藏东大门口江达县岗托村金沙江渡口岸边。<br> 1950年仲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扫清了进军西藏道路上的反动势力,胜利强渡金沙江,五星红旗迎着金色的晨光,第一次在西藏的土地上迎风飘扬。这片土地就是西藏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br> 金沙江渡口属于古茶马古道连接内陆和西藏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极其险要。为防止解放军入藏,旧西藏噶夏政府负隅顽抗,在渡口边上修筑了3个军事碉堡。正义之师的胜利是必然的,而这3个碉堡,60年来依然矗立在金沙江边,伴随着江水的奔腾不息,诉说着当年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 进入西藏江达县下午5点半到进藏的第一座高山——矮拉山,海 拔4245米。 317国道旁的玛尼堆。 2017年4月26日上午六点半赶到雪集拉山(海拔4240米)拍日出,山顶白雪皑皑,一片银光闪闪。 同日下午六点多到达业拉山(怒江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内。垭口于G318,标高4658米。。业拉山属横断山脉,由藏语“年拉”音译而来,从业拉山垭口到怒江峡谷陡峭的几十公里路程落差达两千多米,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依次呈现出峡谷暖温带、高原温带和高原寒温带三种不同垂直气候,并造就了业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异景象。 同日下午六点多到达72道拐。从业拉山往下走就进入72道拐。<br> 怒江72拐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也是位于川藏南线上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也称“川藏99道弯”。怒江72拐并不是什么景点,但是几乎所有首次路过此地的人到达路途制高点时,都会稍做停留,拍照留念。怒江72拐从较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至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br><br> 怒江大峡谷、怒江桥。从业拉山顶到怒江桥,称川藏天斩,死亡之路。有中国人民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支队养护。’穿过没多久,就是山下海拔3260米的八宿县了。<br> 4月27日8点在川藏线318国道上。 2017.4.27.8点到达然乌湖。<div>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其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br></div> <br> 2017年4月27日12点波密县318国道旁。<br> 同日下午3点波密县318国道旁拍摄。 同日下午7点波密县318国道旁拍摄。 2017年4月28日上午7点30分林芝地区波密县迫龙沟特大桥<br> 川藏公路迫龙沟特大桥为西藏自治区内最大的公路双塔斜拉桥,大桥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大桥全长743米,桥跨布置为:156米 +430米 +156米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边跨为混凝土主梁,中垮为钢混组合梁)。其中1号索塔高146.7米,2号索塔高139.7米,桥面以上塔柱为A型,桥面以下合并为单柱形式,下部采用群桩基础。2015年11月26日12点15分完成合龙。 同日10点到达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br> 鲁朗镇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原林芝县南部),境内有鲁朗林海等景区。平均海拔3 385米。处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气带,海拔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素有"西藏江南"美称。附近的崩巴才(崩巴菜)村曾是该地的标志性名称,有的老地图上这里标注崩巴菜。 同日11点30分318国道旁的鲁朗林海。 同日12点到达林芝色季拉山口,山顶上下着鹅毛大雪。<br>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西藏林芝县东部与中西部的分界带,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为川藏公路南线所跨越。登临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会有高原反应,要预防缺乏内源氧),可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色季拉山西坡的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苯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四季不绝,信徒来自四面八方。每逢藏历八月十日,还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转山活动,称为"娘布拉酥"(为请神求宝之意)。 在色季拉山口拍到的山下林芝市郊区。 4月28日下午4点多游览了林芝卡定沟景区。<br> 卡定沟:又名嘎定沟,位于西藏318国道拉萨至林芝段距八一镇24公里处,海拔2980米,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br><br><div> 此处山势险要高耸入云,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山崖天然形成的大佛、女神、观音、护法、如来佛祖、喇嘛颂经、神龟叫天、神鹰献宝、酥油灯,以及藏文"六字真言"佛字等;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将使您无限陶醉。 </div> <br> 同日下午7点,林芝市中心的代表性雕塑——藏舟——牦牛雕塑——四通八达的路。<br> 林芝市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把“尼池”写作“林芝”并运用至今。<br><br><div> 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市、那曲地区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被称为西藏的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br></div> 4月29日,我们整天游玩了雅鹿藏布江大峡谷。<br>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br><br> 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br><br>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br><br><div> 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有的地方成为西藏江南。 </div> <div><br></div> 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旅游接待中心。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拍到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 4月30日清早离开林芝市,上午9点半到达工布江达县的巴松措景区。<div>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巴松措在1994年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同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世界旅游景区(点),200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div> 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有“小瑞士”美誉。 </div></div> <div> </div><div><div> </div></div> 同日下午2点到达工布江达县格萨尔古堡。 <br> 相传,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在征战中,为方便军队之间的联络及屯兵和防御,修筑了具有统治标志的古堡群。古堡在西藏各地均有分布,其建筑风格根据各地的风情和建筑材料而定,有石片砌成的、泥垒的、木制的三种。秀巴千年古堡属片石、木结构。古堡也叫戎堡,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烽火台,在工布江达县境内有多处古堡群,而秀巴古堡群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经专家的实地考证,证实古堡始建于唐朝后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后来古堡周围经常驻扎军队,如今已被荒废。古堡群由5个高低不同的堡垒组成,间距大约为30至50米,各个堡垒相互呼应,互为犄角。<div>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古堡竟是由片石和木板搭建而成,内部小空,上不封顶,外观呈现出12面12棱柱的几何状体,内为规则的八角形。堡垒墙体厚约2米,非常坚固,内侧则嵌有木板,可供防守一方登顶攻击。古堡顶层设有了望孔,可随时观察方圆数十里敌军的一举一动;而防御时亦可向来犯敌人射箭,有效地时杀对方。堡顶还可燃放狼烟,向远处友军传递咨询,请求支援.</div><div> 古堡周围也经过一番精心布置,以石砌房屋环绕,高低互为策应,形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防守体系,可谓固若金汤。古堡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雄伟挺拔,异常牢固, 真实展现了一千多年前藏民族精湛的建筑工艺。一批现代理筑专家、军事专家在观看古堡的雄姿之后,也对其精湛的工艺啧啧称奇,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完成如此大的工程,完全是一个奇迹.<br><div><br><div> </div></div></div> <br> 同日下午7点到达离拉萨市最后的一个高山——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div> 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div>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br><div> 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川藏公路南 线经山口翻过米拉山口,就踏进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 </div> 四月30日夜间到达拉萨,五月1日早晨直奔70公里外的羊卓雍措景区。<br> 羊卓雍湖(以下简称为“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海拔4998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 五月一日中午在羊卓雍措湖边拍的景色。 五月一日去羊卓雍措的途中,当地藏民拉着自家的藏獒与游客合影拍照,每次10元。 五月二日清早在布达拉宫广场。这一天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广场及周围、大昭寺、八角街等拍了一整天。遗憾的是没有提前预约,布达拉宫没有进去参观,留着下次吧。 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br>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海拔3646.31米。<br>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br>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r> 说明:由于建筑风格相似,有几个建筑称为小布达拉宫:日喀则江孜古堡和桑珠孜宗堡(最像),那曲索县赞丹寺,河北省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之庙、那曲县孝登寺。 五月一日晚9点拍摄地布达拉宫夜景图。 五月二日上午在布达拉宫广场旁边抓拍的一对藏族青年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窃窃私语。 五月二日中午拍摄地大昭寺。<br>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br>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br>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br>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br>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br> 大昭寺门前朝拜的信徒们 。 下午游览了拉萨市八角街。<br>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八廓街属城关区八廓街办事处,下辖4个居委会,199个居民大院。 <div> 八角街见到的藏族信徒在街上趴地一步一头。<br></div> 抓拍的一对身着华丽高贵服饰的年轻男女手捧哈达在祷告。 五月三日清早从拉萨启程中午赶到纳木措游客服务中心,由于景区下大雪路不通停止游览,只能在此拍照留念,造成又一个遗憾待下次弥补。 五月三日沿109国道行程约550公里,下午8点到达光明天路——唐古拉山口,一片冰天雪地。<br> "唐古拉",藏语"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并是长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br> 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000多米,是长江的源头。它脚下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怡然自得的牧场。四、五月间的高原,江河凝缩成晶莹的冰川,浪花沉默成无言的冰雕,曾经呼啸肆虐,湍急奔腾的江河静静地安眠着。<br> 唐古拉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铁路海拔5072米。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视野开阔望得远。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 离开唐古拉山口,继续前行100公里,到达109线路旁的雁石坪。这里只有开饭馆和旅店的几户人家。旅店条件太差,没有电,房间也没生火,河里的冰有一米厚,这一夜过的太惨了,当了一夜“团长”,第二天早晨的早餐几乎没肉的羊汤泡馍三十多元。这是一路以来最差的一次住宿和吃饭。 五月四日七点多离开雁石坪,十点到西藏和青海的分界线,进入青海的可可西里地区。<br>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它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保护区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br>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势高亢,受地质地貌构造控制,区内山地、宽谷和盆地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有规律的带状排列:<div> 自北向南为:昆仑山东段博卡雷克塔格山和马兰山-大雪峰组成的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勒斜武担湖-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库赛湖高海拔湖盆带;<br> 可可西里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西金乌兰湖-楚玛尔河高海拔宽谷湖盆带;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br>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中部较低缓,西部高而东部低,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br> 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br> 2017年8月29日下午,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正式开通卫星通信固定站,标志着可可西里成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中首个接入互联网的地区。<br> </div> <div> <br></div> 五月四日在可可西里拍摄的藏羚羊。 <div> <br></div> 五月四日下午4点半到达昆仑山。<div> 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br><br>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br></div> 五月四日下午五点在国道109线拍摄的昆仑雪山,山脚下有青藏铁路线。 下左图是2013年9月5日落成的“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雕塑,中间是索南达杰的纪念碑。索南达杰曾12次率队由昆仑山口进入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开展了大量考察和环保工作,为保护藏羚羊而壮烈牺牲。<br> 右面是可可西里藏羚羊雕塑。 2017年五月五日12点到达青海省茶卡盐湖。<br>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br> 茶卡盐湖气候温凉,干旱少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br> 茶卡盐湖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br> 由于板块运动,原被海水所覆盖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逐渐隆起为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 五月五日下午3点40分到达黑马河青海湖。<div>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br> 青海湖地处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div><div> 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div> <div>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极佳时间。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div><div>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br><br> 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6日9点半到达青海省塔尔寺,12点离开,休息吃饭后直达兰州,结束此次艰苦而又愉快的旅行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搜集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边学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位看官:如果你喜欢我的拙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转发分享,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