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4月21日下午,凉风习习,细雨蒙蒙,却没有阻挡住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汤老师送课来菱溪的匆匆脚步!</p> <p> 为深入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引导学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汤老师亲自站到了讲台前,给菱溪中学的师生们送来了一堂拨动心弦、激涌文思的作文指导课。</p> <p> 孩子们用悦耳的读书声迎接这位关心一线教育、关怀师生成长的专家登场。</p> <p> 杨利凡校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对专家不辞辛劳送课下校的良苦用心和关怀厚爱表达诚挚谢意。</p> <p> 这是菱溪中学所有语文老师期盼已久的视听盛宴!</p> <p> 一堂指导学生如何写细节的作文课,竟能平中见奇,淡中有味:“细化动作”是抓“特写镜头”,“延长过程”是放“慢镜头”,譬喻精妙,在场师生无不受益。</p> <p> “无论是阅读指导课还是作文指导课,我们都应该尽力避免框定、强加,应遵循学生的本心,努力形成以追问和思考为特征的课堂文化,让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才能让他们在你的课堂里真正有所收获。” 汤老师语重心长地说。</p> <p> 本堂作文课处处有精彩,但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结尾的“点睛之笔”——让学生写升格作文。一个个干瘪无力的文字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竟能变得珠圆玉润,富有生命力,令人不得不承认这位潜心于课堂研究的专家真的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p> <p> “写作要有过程的体验,作文指导课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作文的升格过程,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体会更多的写作成就感,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才真正有效。”这是汤老师在课后给老师们总结作文指导课经验时提出的观点。</p> <p> 汤老师的课不仅渗透了她对专业潜心研究的成果,更凝聚了她独具一格的用心。本堂作文指导课里用的一则名为《图图和乌鸦》的童话故事就是她自己编写的。这则看似简单通俗的小故事,却能引导学生从一个巧妙的角度关注作文里的某一个关键点。</p> <p> “老师在课堂里所要传授的知识、能力、方法都是已知的,而未知的是怎么传授,课堂设计很重要,设计的关键就是找好点,找点需要的是有独创性,然而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却依赖于足够的积累。”讲到这里,汤老师更是不吝与老师们分享她的教研成长经历,鼓励老师们尤其是年轻老师读更多的专业书籍……</p> <p> 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渐渐停了下来,天空变得澄澈,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清亮感。走出研讨活动室的老师们个个脸上写满了收获,心中涤荡着快意,浑身充满了力量。</p> <p> 由衷地感谢汤老师给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路上带来的的丰富启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