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早在魏晋时期《世说新语》中,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肉”则指美妙的歌喉。</i></p><p><i>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丝弦弹拨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咙唱出的歌声动听。由此可见,人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乐音了,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i></p> <p>到了中世纪,欧洲教会出现了一种无伴奏的人声合唱———阿卡贝拉(Acappella )当时的教会音乐只以人声清唱,并不应用乐器。</p><p>多声部的阿卡贝拉音乐约于公元第10世纪出现。这些早期的多声部乐曲,称为奥尔加农(organum)。</p><p>经过多年发展,早期的奥尔加农演变成自由奥尔加农(“Free Organum),后来又出现了二部奥尔加农、三部奥尔加农和四部奥尔加农。</p> <p>【历史变革】</p><p>公元14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阿卡贝拉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番新的景象。约斯昆德普瑞、帕勒斯替那、蒙特威尔第的作品都是传统阿卡贝拉曲目中的瑰宝。此时期的阿卡贝拉作品,以牧歌(Madrigal)最具代表性。</p><p>17世纪后,受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等之影响,西方乐器发展迅速,近代小提琴、钢琴等成了作曲家们的“至爱”,纷纷为它们谱写乐曲。至19世纪,管乐的性能也有显著的改良,管弦乐进入大盛时期。那时候的歌剧、艺术歌曲、合唱歌曲等声乐乐种,通常也都应用到乐器伴奏,阿卡贝拉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消退期。因此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大师们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阿卡贝拉的作品。</p> <p>【近代发展】</p><p>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缘故,到了20世纪初,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纯人声合唱,阿卡贝拉开始重新流行起来,并发展出近现代的版本。这阵“阿卡贝拉热”,先由美国开始,再逐渐蔓延至欧洲以至全世界各地。</p> <p>好啦同学们!关于阿卡贝拉的发展史我们介绍得差不多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近代的阿卡贝拉作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