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细雨冷画屏 线上“乐”研赛春天 ——2020年沙坪坝区小学音乐网络教研之欣赏课音乐要素分析与方法研讨

沙区小学音乐教育

<p> 廉纤细雨阻挡了阳光的温情,却阻挡不了沙区音乐人教研的热情。复学在即,为了更好的指导沙区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工作,教研员林瑶老师带领全区小学音乐教师于4月21日下午进行了以“欣赏课中的音乐要素分析与欣赏方法探讨”为主题的线上研讨活动。</p> <p> 活动前,教研员林瑶老师就在群里上传了要进行分析讨论的两首音乐作品:《阿细跳月》和《跳圆舞曲的小猫》,让老师们认真聆听,为探讨做好准备;活动中,林瑶老师首先进行了音乐欣赏方面的学术引领,她强调:感受和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注意情景的创设、重视音乐的体验、强调探究式学习、关注小组的合作、加强素养的综合训练等,并以《阿细跳月》为例进行了作品背景、曲式结构、乐器演奏等方面细致的引领。</p> <p> 在教研员林瑶老师的引领下,全区音乐教师在“沙区小学音乐教师”QQ群展开了热烈的文字形式的讨论,大家围绕音乐要素,从教学方法入手,可谓见仁见智。高滩岩小学郭玮老师提到:欣赏课首先应以聆听为主,通过预设问题的引导,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聆听,去对比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乐器、音高等要素,进而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曲式结构等,并进行不同形式的表现,最终逐渐积累形成音乐素养。有的老师侧重分析了《阿细跳月》,比如烈士墓郭满珍老师说道:《阿细跳月》可以从音乐要素,即速度、力度、节奏、情绪方面入手聆听,了解彝族民族特性及彝族舞蹈特点;从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方面聆听,分别表现了音乐情绪的不同变化及民乐演奏的艺术魅力;可以从舞蹈方面聆听,边唱主题旋律边跳感悟彝族舞蹈特色,体验音乐的欢快。</p> <p>  有的老师侧重于《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教学思考,比如实验一小王潇悦谈到: 《跳圆舞曲的小猫》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更多是引导欣赏和情景创设表演,首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三拍子律动,其次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听到乐器模仿小猫的声音,最后学生自己创设情景,进行表演,增加学生对于欣赏乐曲的趣味性。还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更是将两首乐曲汇总聆听、综合建议,比如沙小马铃老师分别建议两首乐曲的教学着力点为:《跳圆舞曲的小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1.乐曲结构三段体; 2.节拍三拍子;3乐曲体裁;4.速度变化 。《阿细跳月》可以从1.力度的变化;2.速度的变化;3.主奏乐器;4.民族风格;5.通过辨识主奏乐曲的变化来辨识乐曲主题音乐的重复次数等方面进行赏析。</p> <p>  天星桥小学夏雪对比两首乐曲建议:《跳圆舞曲的小猫》和《阿细跳月》两首乐曲都可从舞蹈引入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圆舞曲的音乐特点以及彝族歌舞的热情奔放。《跳圆舞曲的小猫》属于低段教学内容,可通过聆听、表现、创编等方面进行教学;《阿细跳月》还可通过认识民族乐器及拓展环节让孩子们对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p> <p>  网络上的文字交流力度丝毫不亚于面对面的语言碰撞强度,不但便于经验的保存和温习,而且在时间上还有更多的优势,老师们在群里的探讨交流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了深夜。</p><p>“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沙区小学音乐老师在教研员林瑶老师的引领下,沉下心来、躬身入局,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分析思考、交流讨论,教研不可谓不实、收获不可谓不丰。</p><p> 复学在即,满血前行!</p><p><br></p><p><br></p><p><br></p><p>撰稿:郭玮 熊祎</p><p>美篇:隆璐帆</p><p>审稿:林瑶</p><p>2020年4月21日</p>

音乐

老师

乐曲

阿细

圆舞曲

聆听

小猫

林瑶

教研员

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