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记4月21日听课心得

王晓莹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4月21日听课心得</p><p>&nbsp;</p><p>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今天的夜晚因网络研修的读写课而格外芬芳。雨后寒轻,风前香软。在屏幕的那一端,是课例,是点评,是理论,是实践,也是春风,是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今日心得,以此为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点收获】</b></p><p> 来自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的汪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读写课,并分享了这堂课从构思到磨课,再到今晚的精彩呈现的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随后,省教科院的罗之慧老师以“从道术结合,看读写课的有效性”为题,对本堂课进行了深度解析。相信屏幕前的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受益匪浅,收获颇丰。</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收获一:信息技术的重要。</b></p><p> 本堂课展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高度融合,汪老师操作熟练,运用灵活。在上课过程中,汪老师通过各种平台,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及时关注学生上课的状态;可以参与聊天区的讨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机会;可以听到学生朗读的音频,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口语发音进行修正完善;可以利用系统随机点名,促使学生上课时候保持专注力;可以屏幕共享学生的图文作业,当堂评价批改学生上传的作业。</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收获二:师生关系的重视。</b></p><p>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依赖感,也非常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短短的一堂课,我们可以感受到汪佩老师和她的学生,亦师亦友,关系融洽。通过课件中展示的学生运动会、艺术节等图片,便可看出汪老师平时用心收集素材,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精彩的瞬间,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汪老师对学生真诚以待。她之所以发掘并利用学生的校园经历,除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为写作提供素材外,又能唤醒学生对美好经历的回忆,缓解疫情恐慌造成的心理压力。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困扰,师生几近三月未见,汪老师一句“I really miss you much.”很自然地流淌出对学生的想念,向学生传递“老师与你们同在”的声音。</p><p> 此外,汪老师分享了她与学生的一个小故事。在讲述调皮的学生在系统输入她的名字,以至在课堂上系统点名“汪佩”回答问题时,课堂上师生一片欢笑,氛围轻松愉悦。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毋庸置疑。</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重视师生关系,有待多多思量。</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收获三:教育理论的重量。</b></p><p> 初见罗老师,是在2019年12月的山城重庆,第十三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现场。作为点评嘉宾的罗之慧老师,亦如她的名字一般,富有“智慧”。她的点评细致到位,妙语连珠,是江南体育馆里知性优雅的风景。在今晚的课例点评之前,罗老师将“术”“道”“动”三者比喻成三维镜。从“术”(教师素养/课堂管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道”(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蕴含教学的理论/课改以来新的精神)、“动”(有效有序/合作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人机互动)罗老师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指出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相互折射,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才是课堂的最佳境界。罗老师提出,在课堂上要做到,“道在术中,术随道走”,将教学理论在课堂中明确主线,有效落实;做到“动静结合”,既要安排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又需适时的安排课堂留白,提供学生与文本互动、深度思考的机会和时间。</p><p> 针对本堂读写课的“读说写评”,罗老师分别从“写前”“写中”“写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写前”(根据目标整合阅读材料,提供优质语言输入)、“写中”(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搭建写作框架)、“写后”(依据明晰的评级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而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在写后的反馈和评议环节中,罗老师肯定了“生生互评”的好处。生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共同提高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评价来获得信息、学习别人的好词好句,同时,也可以发现句子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学会自我反省和提高。此外,生生互评,学生之间可以彼此展示自己的亮点,增加成就感和兴趣,促进写作技能的发展。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架构理论框架,是开展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加强理论学习,认清教育方向。</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三个思考】</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思考一:</span></p><p> 除讨论完老师所提供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图片外,学生们是否还有自己其余的难忘经历?倘若做到发散学生思维,放手学生畅所欲言,在时间的分配上,该如何界定和安排?</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思考二:</span></p><p> 给予学生提供限定式或者半限定式的框架,是否会造成百景一样,千人一面?如何做到仿其格、仿其法,为学生建构基本框架,助力写作,同时又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角?</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思考三:</span></p><p> 对于暂不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条件的学校,又该采用怎样相对快捷高效的办法当堂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针对存在词汇、语法等基础性问题的学困生,课堂时间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该如何跟进处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个目标】</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目标一</span>:制定学习菜单,丰富理论知识;</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目标二</span>:组织课程研修,提升教师素养;</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目标三</span>:开展有效活动,促进学生学习。</p><p>&nbsp;</p><p>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此特别感谢组织此次研修活动的台前幕后的所有老师们,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通过特殊的方式,得到了知识的洗礼,理论的熏陶,心灵的滋润。见贤思齐,学以致用。你们带给我们的,愿我们,也能带给我们的学生。期待,前行。</p><p>&nbsp;</p><p style="text-align: right;">赤壁市教研室 王晓莹</p><p style="text-align: right;">4月22日 于赤壁</p>

学生

老师

课堂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读写

信息技术

互动

本堂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