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滴答滴答……世界读书日也离我们愈来愈近了。</p> <p>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著名作家赛万提斯和英国悲喜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p><p> 在我国古代就很多文人墨客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借书苦读,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再如晋朝的孙康,他非常好学,但他家买不起灯油,冬天的夜晚他就靠雪反映光进行读书。</p> <p> 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p><p><br></p><p><br></p><p>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巧合的是,这天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巧合之外,则是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p> <p>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 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p><p><br></p> <p> 这是真情的呼唤,这是深沉的缅怀。不论肤色,无分国别,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表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在这一世界潮流之中,我们的热情也日趋高涨——多读书、读好书,正成为今天我们全社会的共识与需求,一股股清新的读书之风扑面而来。</p><p> 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国的伟大传统之一就是以读书为尊为贵。“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养性。“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人在阅读之中,“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历程,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p><p> 读书使炎黄子孙能够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国家的道统……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久传于世。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民族性格的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个个动人故事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读书的酷爱。</p><p> 古人甚至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更可惊叹者,我们的祖先曾设计出一整套完备而行之久远的制度,让读书成为国人治国安邦的进阶。读书之兴衰实与我们个体与民族的命运转折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p><p>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潮涌而来,种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亦在挤占人们读书的时间。尤令人关切者,社会浮躁之风、快餐文化等诸种不利因素,也阻碍了全民阅读的展开与深入。近年来,一些社会调查所显示的国民阅读率的下降,正说明重申并弘扬读书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p>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建设比以往更倚重于知识的力量,更依靠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特别是青少年,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他们终身追求的“时尚”,十分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p><p> “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愿每一个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p> <p>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与书籍结伴,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是它的意义是使每一天成为读书日。愿我们都能与好书为友,与好书相伴。</p><p><br></p><p>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p><p>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p><p><br></p><p>愿我们与书相伴,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强音!</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