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非洲,看不一样的世界(二)

花开满园民宿

<p>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对于我们最早认知于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很多电视记录片摄影就来源于此。所以从小的梦想就是哪天亲眼看一眼真正的野生动物世界。</p><p>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就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动物保护区相连。该保护区始建于1961年,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动物繁多,数量庞大,约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p> <p>《动物世界》栏目已经走过了20多年,其生动的讲述、优美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却记忆犹新。</p> <p>15号我们启程马赛马拉国家公园。</p><p>内罗毕距离马赛马拉保护区约250公里,通常乘车需要5-6个小时,且路况较差。另一种搭乘小型直升飞机,可以节约时间、避免车马劳顿,还能从空中俯瞰著名的“非洲大裂谷”,欣赏肯尼亚的壮丽景色,行程为45分钟至一个小时。但我更愿意接受接地气的车程,一路行摄,一路感慨。</p> <p>一清早来接我们的司机兼向导戴维,一个话语不多,可乐于助人。</p> <p>我们的座驾</p> <p>今天是星期一,一路看到上班族匆忙的脚步。</p> <p>一路上这样特色的房子比比皆是。</p> <p>快递员</p> <p>肯尼亚盛产玉米,一路上很多卖烤玉米的人。</p> <p>搭便车的人</p> <p>基督教堂。</p> <p>赶马车</p> <p>非洲的贫穷映入眼帘。</p> <p>集市</p> <p>马赛人,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马赛人的日常需要是由牲畜的奶和血提供的,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我们喝饮料。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男人披“束卡”,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p> <p>披肩的马赛人</p> <p>修理工</p> <p>赶集回家的人</p> <p>远远的望去,矮平简陋的铁皮房散落在草原上。</p> <p>中国援建的蒙内铁路,从肯尼亚沿海繁华港口蒙巴萨至首都内罗毕。</p> <p>路牌上有我们鲜艳的五星红旗。</p> <p>玉米田</p> <p>不知道扒泥土的用处</p> <p>放牧娃,我见到最小的也许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仅比草丛高了那么一点点。</p> <p>见的最多的是几个人三三两两做在一起悠哉悠哉地聊天,我们一路称作为“在思考人生”。</p> <p>路边摆摊的人,最多的好像是土豆🥔。</p> <p>学校大门,看到最有气派的校门。</p> <p>村庄。</p> <p>途经东非大裂谷。</p> <p>非洲大裂谷,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从外太空的卫星照片上看,犹如大地上的一道刀疤,而且最让人惊奇的是,这道大裂谷有地球周长的六分之一。</p> <p>东非大裂谷上旅游小商品部,进入洗手间一条通道,吆喝声彼此起伏,我们一行人不敢还价,走马观花看一下,价格不菲。</p> <p>马赛人的新房。</p> <p>这是东非古老的传统人种马赛族人的聚居地。他们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聚居部落了。至今为止,马赛人仍人保留远古的生活习惯,他们仿佛活在几万年以前一样与世无争,不论是穿着打扮还是生活习惯都与原始人无异。几千年来,他们仍然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全统一结合。</p><p>虽然马赛人生活习惯与世隔绝,但现代旅游业的开发也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节奏。马赛马拉当地专门开发的参观马赛村落的旅游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内容包括村落参观,拍照,自愿购买一些当地人自制的首饰,这项旅游内容价格奇高,一人100美元,合影一张照片10美元,我想用5美元拍一张马赛人的人像照都没成,只好放弃参观的念头。</p> <p>当地墓碑。</p> <p>沿途行走的妇女,好奇她们去哪里,干嘛去?</p> <p>洪水冲垮的道路,回程就要艰难的多。</p> <p>最原始的马赛人房子。</p> <p>一路向我们挥手的肯尼亚孩子们,热情的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有些人猜测是向我们讨要,但我看到远远的孩子们向我们摇动小手的时候,我情愿让司机停下车抱一抱他们,很可爱的小朋友们。</p> <p>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大门很简陋,出乎想象,原始,原生态。</p> <p>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保护区内。</p> <p>消消休息一下,就准备出发,我仿佛已经听到了鸟鸣狮吼。</p><p><br></p><p>敬请关注走进动物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