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祖籍河南省舞阳县,后因舞阳地区铁矿的发现和钢厂的建立,便从舞阳分离出舞钢来。于是,我的家乡变成了舞钢。</p><p> 舞钢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我刚刚记事。从小,我就目睹了舞钢的成立、演变与发展。</p><p> 年轻的舞钢,与我一起成长。</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铁矿与钢厂</b></p><p><br></p><p> 在我童年记忆中,曾见过一些背着仪器测绘、勘探的人。我们一群顽童感觉好奇,就跟着他们看热闹。后来才知道,这些搞勘探的人,是中国地质四队的,就驻扎在我们八台公社。他们勘察的结论是,八台至铁山一带,有丰富的铁矿,已经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近7亿吨,占河南省铁矿储量的76%以上。铁矿分布在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山区以朱兰的铁山为露天矿区,北部平原以八台为地下矿区。</p><p> 铁矿的发现,打破我们这个地方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也为我国特厚钢板产业的发展和一个新的城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p> <p>就在我们这里发现铁矿的时候,苏联在1969入侵我珍宝岛,我国在反击战中,俘获苏军一辆T-52防弹坦克,坦克的甲壳是由一种坚硬的特殊钢材制成的,经我国钢铁专家仔细的研究,弄清了这种钢板的成份和制作工艺。为提高我的国防能力,我国也要造坦克、舰艇等先进的军事装备,这就需要建一个特殊的钢板厂。但厂址的选择几经波折。国家最初规划在内蒙的包头钢铁公司内设一个特厚钢板分厂,但因当时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且包头距离边境太近,上级据当时国际形势,把计划中的特厚钢板厂建到甘肃。在全面备战的年代,这个钢厂军事意义非同寻常,后经论证又决定把该厂建到更隐蔽的内陆山区。随后,相关专家考察后决定拟建在河南省的鲁山县境内的山区,厂址已经选好。</p> <p>就在同时,河南舞阳县境内的南部发现了大型铁矿,消息传到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那里,他非常激动。他来到舞阳地区调研,当他站在马鞍山南麓,以军事指挥员的眼光观察时,发现杨庄公社北面一带,北靠马鞍山,东临“治淮第一坝”石漫滩水库,南面是环形丘陵地带,具有很强的保密性。身经百战的首长眼前一亮:把钢厂建到山南这片隐蔽的地方,是最佳选择!因为,山北有新发现的铁矿,钢厂的原料供应有了保障。据说当时他很激动,他抬起着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臂,指着这片山地,高兴地与陪同他的地方和武装部领导说,“钢厂,就建在这里了!”</p><p> 考察结束,张树芝和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冼星汉给中央打了报告,建议将拟建中的宽厚钢板厂厂址选到舞阳县杨庄公社一带,后经上级研究,通过了在舞阳建厂的请求。</p> <p>钢厂的选址尘埃落定,很快便成立了平舞钢铁工程会战指挥部,时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树芝亲自任指挥长,其主力是原焦枝铁路工程民兵师,改为平舞工程民兵师。1970年底,平舞钢铁工程施工会战的序幕全面拉开。参加会战的除河南省本地民兵师外,还有冶金部第六冶金建筑公司的职工和从齐刚、包钢、武钢等钢厂抽调来的生产技术骨干,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进舞阳县南部的荒山野岭,来建设中国第一座特厚钢板厂。为适应建厂的需要,1972年初,成立河南省平舞工区市政建设处,1973年底,成立河南省革命委员会舞阳工区办事处,划出舞阳县南部6个公社为其辖区,隶属于河南省革委会直辖,为独立行政区域。这样,原舞阳县就一分为二,县城以北仍称舞阳县,县城以南称舞阳工区。1977年5月,省革委舞阳工区办事处撤销,改称舞钢区。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p> <p>我从顽童至学业阶段,耳闻目睹了铁矿的发现、钢厂的筹建及舞阳县、舞阳工区的分家,使我从小就对新成立的舞钢产生一种神秘的向往。舞钢最初的名称是舞阳工区、舞钢区,到后来的舞钢市。可以说,舞钢是以驻地两大企业矿业公司和钢铁公司成立起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我们村庄在舞钢市的最北部边缘,南距舞钢市区十多公里,北、东与舞阳县搭界,东距舞阳县城五、六公里......</p><p> 经过七年多的建设,钢厂的4200mm宽厚板轧机于1978年9月建成投产,当我们在学校听到中国第一座宽厚板轧机热负荷试车成功的消息时,我们是多么高兴啊,我为舞钢而骄傲!因为舞阳钢铁宽厚板项目,是我国自力更生研制生产建设的,它的投产,一举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特宽特厚钢板的历史。舞阳钢厂的投产之年,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钢厂的投产,搭上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也将助力我国军工项目的发展。</p> <p>我在上中学阶段,经常看见由火车发往全国各地的特厚钢板,我知道这些特厚钢板在我国的经济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性,但因为距离钢厂较远没有去过钢厂,对钢厂生产过程和产品知之甚少。在完成高中学业后,我于1982年10月应征入伍,告别了和我一起成长的舞钢。(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