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玲珑鼻烟壶

世代兴旺(周世旺)

<p>&nbsp;&nbsp;&nbsp;鼻烟壶简介&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鼻烟壶是一种既宜把玩又兼实用还便於随身携带的小物件。大多乖巧玲珑,精美绝伦、极尽工巧、赏心悦目让不少收藏人为之心动趋之若鹜。</p><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也收藏了一些鼻烟壶,文中所示均为我自已的藏品。</p><p>&nbsp;&nbsp;&nbsp;&nbsp;在清代,鼻烟壶在众人心目中不仅作为一种实用器,更以其具备的不同材质形制与精美程度,成为身份地位、审美品位的象征之一,从而受到上至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富绅商贾、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的各个阶层的追捧、喜爱和使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虽然民国以后吸闻鼻烟的习俗渐渐淡化,而在内蒙古及其他草原牧区中,手持鼻烟壶互敬鼻烟的习惯依然遗存。</p><p>&nbsp;&nbsp;&nbsp;&nbsp;&nbsp;对于鼻烟壶的鉴别和收藏,不同的的人欣赏喜爱的角度各异,就价值激励收藏,收藏注重价值的普世理念而言,应遵循材质精贵,工艺精湛为首要选项,故清代大鉴赏家赵汝珍,在谈到对鼻烟壶的收藏、鉴赏把玩原则时,曾明确提出:“只需鉴别器质的优劣就足够了‘’。如同圈内现在常有人用翠不分新老,只看水头、颜色、做工来评判翡翠器物的理念一样。</p><p>下图1为清代雕塑瓷鼻烟壶</p> <p>下图2为清代单色釉鼻烟壶</p> <p>鼻烟壶的起源</p><p>&nbsp;&nbsp;&nbsp;17世纪后期,西方鼻烟潮流进入中国,这种新奇的、具有强烈刺激嗅觉的粉末——鼻烟,以及包装它的华丽鼻烟盒,籍由欧洲传教士、使节及商贾作为礼物进献清廷。猎奇是人的天性使然,当然也就受到清代皇帝的喜爱。(而最早将鼻烟与鼻烟壶传入中国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83年即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到北京拜见明神宗,进献了很多西洋礼物,如:自鸣钟、铁琴等工艺品,其中有不同制式的鼻烟壶十三个。)</p><p>&nbsp;&nbsp;&nbsp;&nbsp;&nbsp;康熙时期,吸闻鼻烟已成为新时尚,於是,内府开始研制小口、广腹、并在壶盖上固定有用作挑烟粉小匙的鼻烟壶,这种方便适用、易于携带、且气味不易外洩的鼻烟壶,迅速在统治阶层中风靡,成为满蒙贵族袖中之雅物,当然民间亦跟风仿效,各种风格式样的鼻烟壶层出不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康熙后各代,鼻烟和鼻烟壶也成为当时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物品,如同现代人随身携带香烟和打火机一样普遍,而且达官贵人在家中的摆设,诸如烟漏、烟碟等一些相关精巧小器具也大放异彩,广泛用於赏赐、馈赠、佩戴、装饰,拥有一个好鼻烟壶,实为当时很多人的追求。严然成为炫耀於人、彰显身份地位以及品位的象征。</p><p><br></p> <p>下图3为清代青花鼻烟壶</p> <p>下图4为清代双耳刻花鼻烟壶</p> <p>鼻烟壶制作工艺特色</p><p>&nbsp;&nbsp;&nbsp;&nbsp;&nbsp;鼻烟壶以其小巧、匠心独具的造型、种类繁多的选材用料、精美细致的制作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佳品。</p><p>&nbsp;&nbsp;&nbsp;&nbsp;&nbsp;鼻烟壶也有大、中、小之分,一般而言,以满把抓的体轻壳薄者为上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鼻烟壶广泛结合运用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工艺,使其器型繁多,图案丰富,用料广泛,工艺博杂,真可谓一言难尽。</p><p>&nbsp;&nbsp;&nbsp;&nbsp;&nbsp;各类珍贵之材如:翡翠、和田玉、红蓝宝石、珊瑚、玛瑙、琥珀、水晶、碧玺、犀角、象牙等奇珍异宝,都成了鼻烟壶的原材料,再经由技艺超群的匠师们奇特构思,精心雕琢,创作了不少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让世人叹为观止。</p><p> 清代创制的鼻烟壶,汲取了国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是中外文化艺术有机融合的典型器物。可以亳不夸张的说,这是一种将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集中在一项器物上体现的瑰宝。</p><p>&nbsp;&nbsp;&nbsp;&nbsp;&nbsp;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由於不断推陈出新,更由於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产生了许多制壶名家和作坊,例如雕瓷高手王炳荣就制作了不少鼻烟壶作品。著名内画艺人四大名家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更是将各类人们喜闻乐见的花草鱼虫,人物仕女,飞禽走兽,锦绣山川,名人书画描绘於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的鼻烟壶的内壁,提升了文化内涵更添加了风韵雅趣。</p><p> 而时至今日,已形成京、冀、鲁、粤四大内画流派,其中河北衡水的内画鼻烟壶,在继承创新中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大师,或工笔重彩精细勾勒生动真切,令人叹为观止;或潦潦几笔简洁明快却意境深远,让人爱不释手,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使之在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p> <p>下图5为清代粉彩瓷鼻烟壶</p> <p>下图6为现代河北衡水写意花鳥内画鼻烟壶</p> <p>下图7为粉彩开窗转心鼻烟壶</p> <p><br></p><p>鼻烟壶用材不拘一格,在采用天然宝玉石时,要在外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其容积达到最大,这就要求制作工匠将其内部材料尽可能剔除,俗称“掏膛”,并且壶身内壁要与外轮廓形状一致,厚薄均匀,这近乎盲雕,完全凭借工匠的心智与手感,皮壳愈薄者技艺愈高超!此一特点为当时京作、苏作工艺特别考究之处。高手制作的宝玉石鼻烟壶可漂于水上而不沉,藏界称之为“水上飘 ”,是当时工艺的特别追求,如今亦为鉴赏宝石类鼻烟壶的标准之一。</p><p>下图8为清代玛瑙、玉石掏膛鼻烟壶</p> <p>下图9、图10现代河北衡水工笔内画观音鼻烟壶</p> <p>独特的协会</p> <p> 鼻烟壶的独特魅力为世人称道,激发了爱好它的人们萌生了成立一个组织,塔建一个平台的愿望,1968年,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在美国成立,现总部设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底摩市。会员来自世界各地;宗旨是将中国鼻烟壶这一品种多样和精美的器物为载体,以小见大研究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会员组成是依据各自具备的基本条件,分别为:荣誉会员、学术会员、收藏家会员和商业会员。组织机构设有理事会,主席、秘书长负责常务工作。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专注於收藏与研究鼻烟壶的协会。协会日常工作是:在全世界发展吸纳会员,展开收藏、研究、品鉴、欣赏、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化的会员大会。该协会每年十月份定期在世界各大城市召开一次年会,并一年出版 春、秋、冬三期鼻烟壶杂志,从而推动鼻烟壶文化艺术常盛不衰。</p><p>下图11、图12为清代料器仿玛瑙及料器贴雕鼻烟壶</p> <p>图13为民国内画鼻烟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