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本期推介优秀教学案例:</b></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者的话(徐红华)</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英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张福生 《浅谈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课中的文化渗透》</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洲区教研室 叶华平 点评</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历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汪周华 《利用习题助推教学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洲区教研室 徐年阶 点评</span></h5> 编者的话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线上教学两月有余,有迷茫、有困惑,更多的是探索、钻研,点点滴滴装点成这个春天最美的色彩。回望来路,步履坚实,一大批老师智慧彰显,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手段多元,教学内容丰富,有力地提升了我校空中课堂的质量。</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英语教师张福生潜心研究,不仅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冷冰冰的屏幕变得有温度,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历史教师汪周华因时执教,因材施教,通过精选选择题促进学生识记、理解历史重难点知识,符合线上教学实际,教学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 相信老师们的“胜日寻芳”,一定会迎来“无边光景一时新”。</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徐红华</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2020年4月27日</b></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浅谈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课中的文化渗透</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 张福生</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一、学情分析</b></p><p> 步入高中,大部分学生的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英语第一个模块的学习,渐渐习惯了我的教法。虽然一开始他们觉得与初中教学很不相同(初中老师注重手把手式的语法教学),但经过半个学期后,他们适应得很快,而且还取得一定的进步。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教材分析</b></p><p>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方名比较多,我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我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 warming-up部分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没有采用,而使用了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增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教学目标</b></p><p>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本课讲述国外文化遗产,学生会感到陌生,为了引起共鸣,因此要把中外文化遗产结合一起讨论。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p><p>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p><p>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p><p>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p><p>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p><p> 4.两人围绕琥珀屋设计小对话。</p><p> 5.语言学习--难句解释。</p><p>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p><p>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四、教学策略</b></p><p>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琥珀屋从形式-失踪-重建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用英语口语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p><p>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文物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兴趣,减少陌生感。</p><p>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教学过程</b></p><p> (一) warming-up引入</p><p> 教师用 PowerPoint分别展示三幅图片以及播放有关的三段介绍录音,并不需要学生详细记录细节,因为不是听力课,只是了解图片是什么地方,位于哪个国家等。</p><p> (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p><p> 1和3为学生所熟悉的</p><p> 1. The Pyramids in Egypt</p><p> 2. Machu Picchu in Peru</p><p>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p><p> 然后问问题:</p><p>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p><p>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p><p>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p><p>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p><p>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p><p>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屋对照、外观以及里面摆设的琥珀,金碧辉煌的琥珀屋使学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并学会分辨新旧。</p><p> 3、先给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scanning)。有目的性阅读是阅读训练一种技巧,并且提醒学生不用太多花大多注意力在人名、地名上面,而假设自己正在读一本侦探小说,集中精力探究事情的发生经过。</p><p> 4、阅读后学生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找到答案)</p><p> 5、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再次阅读(skimming)。全班分5个小组,分配任务给每一个组,文章共有5段,每组概括一个段落的大意,而且要求使用不超过3个单词来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归纳能力。</p><p> (三) Difficult points</p><p> 因为只是阅读课,语言点不作详解,是为下个课时作准备,分别找出 4句难句,让学生进行解释,一一说明属于什么从句(分别有宾从、状从、定从、主从)(从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p><p> 1. Frederic WilliamⅠ,the king of Prussia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Russ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 strange history.</p><p> 2. Once it is heated, the amber can be made into any shape.</p><p> 3. 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p><p> 4. There is not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 Konigsberg .</p><p> (四) Summing-up(总结)</p><p> 学生掌握每段大意后,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和特点</p><p> 1、找出与Amber Room有关的重要线索(3个人物、2个国家、1个组织)</p><p> 2、分析写作手法(时间顺序及都用了一般过去时描述已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将来进行写作训练描述某事经过时,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手法</p><p> (五) Group-work(task)4人小组</p><p> 学生此时已非常熟悉文章内容及结构,进入用英语进行交际环节</p><p> 1、复述课文,教师给出一段文字,中间有不少空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格(learn how to 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p><p> Fill in the blanks:</p><p> The Amber Room was made________. Frederick WilliamⅠ________.It soon became part of the Czar's winter palace in St.</p><p> Petersburg . Later, CatherineⅡ________and she told her artists to________. In September, 1941,the Nazi Germany</p><p> army secretly ________.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________. Now Russians and Germans have</p><p> ________much like the old one.</p><p> 2、谈谈自己从中的收获(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学生都能说出要保护文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至于怎样保护,因时间关系留待下个课时再讨论。</p><p>(六)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及写一篇如何保护家乡某一文物的文章。</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六、课后反思</b></p><p> 阅读课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明白文物重要性及要做好保护。例如,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接着概括段意,然后分析句子,(这是表层理解),最后总结全文,通过字面理解使学生达成共识:保护文物,升华到深层理解。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用书本上的例子,而自己准备了录音和图片作为引入,时间短且能引起学生兴趣及渴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p> 专家点评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本案例突出体现了阅读课型的三个关键环节:读前、读中和读后。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学情设计了多样的阅读技能和口语表达训练的任务。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认知状态,逐渐实现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的积累和构建。客观上看,本案例写得比较简略,只是列举了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探究活动的任务设想。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过程流畅和目标达成仍然是一个挑战。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突出对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设计问题更加具体、有层次。从本案例的设计可以看出,执教老师理论水平较高,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较深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全体,注重基础,应变能力强。这是一节值得借鉴的阅读课教学案例。</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新洲区教研室 叶华平</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2020年4月27日</b></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利用习题助推教学</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 汪周华</p> <p> 本学期我校历史科进行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教学,受疫情的影响,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高二年级进行网络教学。对选修三的考查,大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考虑到网络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我在进行课时训练的时候,除了材料题,也精选了一些选择题,目的是让学生多熟悉课本,掌握基本史实,从而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在做选择题时,我发现有些题目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还有助于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理论等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我以三个选择题为例来具体说明。</p> <p> 这个题目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20世纪初,亚非拉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形成;另一个是20世纪初,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他们所占殖民地的面积不平衡,特别是美国、德国,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就显得“过时”,需要调整,他们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尤其德国是一个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国家,所以德国积极主动的参加了一战并成为主角。这个题目有助于让学生明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某些国家对所占殖民地不满意导致列强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最主要的就是英德矛盾,所以才有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而英德分别成为两大集团的核心。</p> <p> 这幅漫画非常直观地展示了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政策。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英国不愿某国太强威胁自己,也不愿某国太弱从而造就强国,总之,在英国是霸主的前提下,力图使欧洲大陆维持平衡。</p> <p> 这个题目让我们认识到:国联认为殖民地还没有能力“自立”,需要委托某些“先进国家”来进行统治,这样做是为了殖民地的“福利”和“文明”,充分反映了巴黎和会的分赃意图,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它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蔽的殖民统治政策,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也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导致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p><p> 以上三例说明:习题不仅是一种训练手段,通过习题训练熟悉课本,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习题提供的材料和信息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本的理解,解答疑问,提高学习效果。要想达到这一良性结果,需要老师扣紧每节课的重难点,认真考虑学生可能会对哪些知识点的学习感到困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仔细挑选训练习题,让学生学有所得,高效学习,这一过程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p> 专家点评✪▽✪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对选修教材内容的教学,可选择根据平时相关必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贯穿进行,或直接选取选修教材相关内容进行专门讲授。无论何种策略方式,都必须体现新形势下高考的理念精神,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素养。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相关重大史实、历史概念及历史理论的理解,汪老师采取了利用精选习题的方式,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素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若是坚持通过精选整理典型习题,并契合重难点将其条理化体系化,定能有效弥补教材不足,助学生夯实必备知识,并提升学科素养。</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新洲区教研室 徐年阶</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020年4月27日</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主 办:城关高中教务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委会主任:杜金甫 倪细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委会成员:陶春 张志峰 汪秋阶 陶俊霞 缪梨菊 熊发义 王锋 程崇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主 编:熊发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 辑:朱小能 谢海利 余宝林 郑定能 徐红华 魏真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执行编辑:任乔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