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舅舅走了。</p><p>昨天早晨8:30走的。</p><p>妹妹说:他走的很安详。</p><p>这让我心里多少有些慰藉。</p><p><br></p><p>因为疫情在即,我和家人不能参加最后的告别仪式,不免深感遗憾。</p><p><br></p><p>且以文字纪念我慈爱的舅舅,同时,聊以慰藉不舍的心情。</p><p><br></p> <p>晚上回家,独自一人,从旧手机里翻出了几张老照片。</p><p><br></p><p>一张是32年前的老照片:里面的四个人,昨天还有两人,今天只剩下我一人了。</p><p><br></p> <p>另几张,是2016年2月,我带着孩子专程去哈尔滨看望舅舅和家人时,随机在家里拍的。</p><p><br></p><p>今天再看,仿佛就在昨天,舅舅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于眼前,亲切慈爱,温暖难忘。</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舅舅的工作简历</b></p><p><br></p><p>舅舅是解放初期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大学生,曾参加过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毕业后去了东北,在那里一呆就是一辈子,与家人聚少离多。</p><p><br></p><p>数十年,他的足迹遍及了大小兴安岭的角角落落,踏遍祖国的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南到三亚、海口,西到四川广元,东到铁路终点的东方红镇,北至漠河的古莲,承揽了内蒙古甘河电厂、小兴安岭新青电厂、伊春电厂、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电厂、塔河电厂、鸡西矸石电厂、七台河矸石电厂等国家重要电力安装大小工程十余个。</p><p><br></p><p>早年,所到之处,施工现场条件艰苦,经常冒着零下四五十度严寒,来往于驻地和工地间。冬天爬冰卧雪,夏天蚊虫叮咬;吃住帐篷,饥饱不定;也自带干粮,淌过沼泽,“觉得像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一样”。</p><p><br></p><p>艰苦的条件,反而更坚定了他“适应艰苦环境的信念”。</p><p><br></p><p>数十年来,他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编制、审定、预算,每年为国家盈利约三千万,一生廉洁奉公,不为金钱所动,甘于清贫,无怨无悔。</p><p><br></p><p>1996年退休后,被国家审计署特派办再聘工程审计工作,又先后审计了长春一汽大众汽车厂、齐齐哈尔重型机器厂等十余个单位的工程,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林电事业,还被授予了林业系统的金牌。</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舅舅留给我的儿时记忆</b></p><p><br></p><p>小的时候,我有件漂亮的格子外套就是舅舅从哈尔滨寄过来的。还有一套微型家具积木也是舅舅送我的,是我儿时最喜爱的玩具之一。</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舅舅的爱总是那么温暖</b></p><p><br></p><p>因为遥远而思念。那时候,没有手机,家里没有座机电话,长途电话也不方便。电报非特别紧要事宜,不会发。书信成为最常见的情感传递方式。舅舅寄来的信与众不同:信封是牛皮纸的,多为署名“林业部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的单位制式信封,似乎比一般的信封要大一些,字多以软笔书写。收到舅舅的来信,是我和妈妈最开心的事情。每次舅舅信的内容并不长,却总能让我和妈妈读上好几遍。舅舅的字很特别,似柔弱无骨,又洒脱自如,妈妈常指着书信对我说:“大学生的字也就这样……”</p><p>如今想想,舅舅的软笔字倒是有点毛体草书范儿呢!</p><p>显然,妈妈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毕竟,爸爸的字就写得很漂亮😊即便如此,却丝毫不影响妈妈对这位哥哥的爱。因为我经常听妈妈说舅舅的好。比如,家里有条红白相间的鹿型图案的线毯,在那个年代显得特别精致漂亮,用了好多年,局部都有些化了,不能铺床了,就叠起来铺盖过缝纫机。后来缝纫机有了新的盖布,妈妈也没舍得扔,应是小心地收藏起来了,因为那是舅舅送给妈妈的结婚礼物。</p><p><br></p><p>因为遥远而难忘。点点滴滴,丰富了我的人生,成为我童年不可或缺的特别的记忆。记忆里,舅舅来过两次我们居住的农场,应该都是出差绕道而来。巧的是:舅舅的两次突然降临,都恰逢妈妈身体有恙,这让妈妈百感交集,念念不忘。</p><p><br></p><p>一次是妈妈骑自行车上班时,不慎摔倒,致左手腕部骨折,我陪妈妈去九江接骨治疗、打的石膏托,妈妈休养中舅舅来了,让妈妈很是惊喜。</p><p>另一次,也是妈妈的一只手严重发炎,肿得像个面包,病中的妈妈再一次意外地见到了“飞”来的舅舅,又是喜出望外。</p><p><br></p><p>舅舅的两次出现,都是在妈妈最需要关爱的时刻,可谓雪中送炭了。期间,聪明能干的爸爸,就格外用心地招待远道而来的大舅哥。很多年后,舅舅也同样念念不忘爸爸的好。</p><p><br></p><p>舅舅高大魁梧,却慈爱有加。那时我还在上小学,见我爱看书,舅舅就把我叫到身边,说要考考我,我记得是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我在纸上画了画,很快给出了答案,舅舅有点喜出望外地一个劲地夸我:“这道题课本上是没有的,没想到我们的小莉这么快就答出来了!不简单啊!”舅舅的褒奖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想:一个人的自信,就是这样从儿时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吧?</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母亲的心愿</b></p><p><br></p><p>2016年春节后的冬日,母亲的身体日渐衰弱,我知道她的心里有个愿望,必须由我来完成——那就是替母亲看望她唯一的哥哥,我的舅舅。我带上孩子,订好了行程,飞越千山万水,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舅舅和家人。</p><p><br></p><p>三代人之间,彼此亲近融合,自在随性,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却留下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舅舅的礼物</b></p><p><br></p><p>即将返程,临行前,舅舅送我两本书:一本是他的文友韩梦杰先生与人合著的关于萧红情感心路历程的传记小说《非柏拉图式爱》;一本是他与高中同窗共同编著的合集《我与宿城二中》,里面有一篇舅舅写的《从风雨中走来》。我知道,这两本书与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p><p><br></p><p>回来后,我把这次出行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向卧病在床的母亲做了一一汇报,我在母亲的脸上看到了满足和喜悦。我又把舅舅写的文章念给母亲听,她的表情随着我的朗读而变化,有激动,有悲伤,有欢喜,有感慨,我也随着母亲一起感慨和回味。</p><p><br></p> <p>不曾想,那一次竟成了永别。</p><p><br></p><p>夜深人静,当我再次翻看舅舅留下的文字,才发现:这一生,成长的艰辛与不易。有限的篇幅,记录了他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朴实的语言真挚感人,同时,也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p><p><br></p><p>母亲走了,舅舅也走了,他们的相继离世,给我留下了无言的叹息和无限的遗憾,至少,我还没去过母亲和舅舅生长的那个叫南楼的地方。</p><p><br></p><p>还有几多感慨:经历了那么多坎坷的亲人们,留给我们的:为什么都是满满的慈爱和笑容呢?在梦里,依然是这样。</p><p><br></p> <p>借用了胖哥的两张木香花图片,在此谢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