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一、故障概况</b></p><p> 2020年4月21日2时37分,长白线开安站10/12号道岔无表示, 3时24分恢复正常使用,影响44268、44260次变更侧线通过并晚点。原因10号道岔密检器23、24号接点接触不良,使用移频表测试接点阻值37mv。</p> <p><b>二、现场调查写实情况</b></p><p> 通过对故障分析,认识到职工标准化作业上存在问题。我于4月21日上午参加了开安站的维修天窗,对职工标准化作业进行调研跟踪写实,同时对车间的日常培训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抽考、提问车间干部、职工6人。</p> <p><b>三、存在问题</b></p><p> <b>1.车间月度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与当前重点工作及季节特点脱节。一是</b>学与用对不上标,转辙机检修作业指导书我们已经学习很长时间,这是共识!但在实际作业中不坚持标准,导致10号道岔4月15日检修到4月21日,仅6天时间就发生故障。<b>二是</b>当前季节昼夜温差大,春融、农耕开始、动土施工引发外界妨害等因素突出,本应该根据风险和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车间正在按计划进行更换接点环作业,就应该作为月度实作培训内容,但车间的计划中关于这一项只有一句话(季节性防范培训),没有具体培训内容。</p> <p><b> 2.车间培训内容背离“一招一式”的基本要求。</b>车间培训重点就是标准化作业(落实作业指导书)、应急处置、季节性防范、施工配合作业,不应制定脱离职工基本技能、业务水平的培训内容,容易引发职工的反感情绪,变成不接地气的工作是无法开展的。</p> <p><b> 3.层层不落实标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一是</b>4月15日进行执表检修作业,4月21日就发生接点断表示的故障,从任何角度都说不过去的。<b>二是</b>执表当天设备包机人从事室内监台工作,具体检修由工长安排另外一名人员担任,询问车间主任这种派工追责怎么办,回答是追作业人员,试想这样的设备包修到人有什么意义呢?<b>三是</b>转辙机接点检查的方式方法没有专项培训,现有的检查方法包括横向搬动观察、蜂鸣器提示测试压力、移频表测试接触阻值,询问专职、工长、职工作业中基本是不用的,我们制定的标准是理想的而不是现实中的,如不执行没有实际意义。</p> <p><b> 4.车间干部及管控人员业务技能亟待提高。</b>故障发生时的异常曲线,管控室值班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和分析,失去对故障处理的有利时机。询问今天组织天窗的车间副主任,这个故障刚刚发生,在场的职工应该学到什么经验,回答不上来。我想至少在接点压力检查上,检修作业的质量上,监测浏览上应该立即组织培训。</p> <p><b>四、采取措施</b></p><p> 一是组织制作转辙机检修关键项点课件,全员进行学习,强化标准化作业,过筛式验收效果。</p> <p> 二是段组织全段信号工进行标准化作业对抗赛,促进职工学习作业标准。此项工作也是年度重点培训工作,目前段已经举办了三期ZD6转辙机标准化检修作业对抗赛。</p> <p> 三是组织对管控室人员微机浏览进行培训,重点是已经发生的案例,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p><p> </p> <p> 四是职培科在此次的安全大检查过程中,跟踪检查培训落实及效果,职工标准化作业作为检查重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春电务段职培科 孙继石</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