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情在脚下延伸 爱在心尖绽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17)班家访散记 </p> <p> 扎根“钉钉”已有两个多月了,隔空“喊话”“传情”已然形成,然而,心中的挂念从未停歇。孩子们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是否有成效?是否倦怠?是否困惑?疫情防控是否到位?复工复产后无人看管是否解决了温饱?是否自觉自律?父母是否焦虑不安?面对孩子和工作是否陷入“两难抉择”?面对孩子的叛逆是否束手无策?…… 这一切,无不牵动我的心!</p><p> 解封之初,举国欢腾,我心亦然。于是,我携手八(17)班老师开启了家访之旅,叩开了一扇扇防盗门,架起一座座“连心桥”。</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破解少年烦心事,了却妈妈胸中闷</span></p><p> </p><p> </p><p> “盼着我家怪兽早日出笼,我已无力,深感茫然…… ”微信上,志伟妈妈留言,她还曾打过一通电话,无奈、流泪。苦于疫情,不能出门,牵挂沉积于心。</p><p> 志伟便成了我们疫情后第一个家访对象。敲开家门,他妈很诧异,好像看到了“救星”,絮叨起孩子的“烦心事”。孩子长期一日只吃一餐,这几天更是了不得,与她闹别扭,三天紧锁房门,没出来,也没吃正餐…… 说着说着,泪流满面,抽搐不止,一肚子的苦水,一脸的无奈,却又是一万个舍不得。我说,您赶紧去给孩子做点吃的,她妈赶忙下厨。我(英语科任教师)和晓玮(物理科任教师)、继青(数学科任教师)便去敲志伟的房门。还好,他开了门。30平米的小房间,窗户紧闭,窗帘遮得严严实实,房间黯淡无光,真是套中人。穿着一件短袖T恤衫,能感觉到他瘦弱无力,我内心顿时一阵酸痛。我们三人轮番上阵,轻言细语与之交心谈心,嘘寒问暖,翻阅作业,浏览笔记,虽然发现他很多课程落下没做,我们还是专找“亮点”,适时鼓励,生怕触碰到他内心深处的哪根弦,毕竟他还在与妈妈斗气之中。慢慢地,他放下戒备之心,与我们聊起了他的学习,并表示以后会好好听课,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此时此刻,我长舒了一口气,赶紧抚他来到客厅,他妈妈也端来了一大碗热腾腾的肉丝面,我们三人看着他吃完,相视而笑。我们伺机而动,缓和了母子之间的关系,一边跟志伟谈及妈妈的良苦用心,一边告知妈妈,青春期孩子烦恼叛逆,不可武力收拾。终于,志伟向妈妈道了歉,妈妈也表示,今后会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少些唠叨,多些理解,多些关爱。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志伟妈一遍又一遍道谢,陪我们下楼,目送我们离去。</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运动王子迷游戏,教师来访及时雨</span></p><p><br></p><p> 志伟家下来,碰巧看见善栋在观南上域操场和一群孩子打篮球,乍见我们,有点发愣,后来回过神来,想逃,却又没有可逃之路,索性向我们走来,耷拉着脑袋,生怕我们批评他。说实话,看到他的神情变化之快,我们都忍俊不禁了。他老爸在单位值班,得知我们来访,迅速安排好工作赶回了家,足见他对孩子的重视。入座后,我们与善栋爸爸聊起来,他去房里拿作业、笔记,摸了半天没出来,估摸着这孩子肯定是线上学习任务没完成。端着作业的他,出来了,却是一脸的愁容。果不其然,作业、笔记情况不甚如意,我们坐不住了,尤其是我。知道他开朗,我便故作生气状,毫无顾忌地“数落”起他的不是,要求他每天准点上交手机,远离小游戏(他爸偷偷告诉我他偶尔躲着玩游戏,呵呵)。他蓦然耳燥脸红,不敢言语。筱玮,继青却完全是“慈母”型,和颜悦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他,线上学习比的是自律,比的是耐力,比的是精气神,更是实现弯道超越的好时机,要求他,后面学习要紧抓重点不放松,劳逸结合提精神。张弛之间,他似乎了解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向我们保证,后面的学习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离开时,善栋爸爸直叹,老师们的来访好似一场及时雨。说孩子放在富川,放心安心。</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时空召唤“爱丽丝”,耳濡目染记其志</span></p><p> </p><p> 森扬也住在这个小区,我迅速拿出通讯录查看地址(以前来过,忘记了楼层)。森扬是老师眼中的“骄子”,同学们眼中的“才子”。家里,姐姐摔断了腿,躺在床上,父母出去工作了,他自个管自个。见我们来,起初有些拘谨,却很有礼数,拿鞋套、倒茶、看座,甚是热情。这孩子又自觉又懂事,不用检查他的作业,倒是特别想关心一下他的生活。客厅的一架钢琴,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他便娴熟地弹了一首《献给爱丽丝》,引得我们啧啧赞叹。师生四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不过,难得上门,老师们还是要不虚此行的,睿智的晓玮传授了些物理学习小窍门,要求他做到事半功倍;温柔的继青则叮嘱他活跃自己的数学思维;唠叨的我自然是充当“母亲”角色,希望他勤锻炼,多活动,强体质。他个子长得快,背却有些微驼,我建议他每天背靠墙站个20分钟。毕竟,帅气小伙变驼背不是好事。依依不舍中,我们与森扬道了别,叮嘱他继续保持良好心态,把优秀当作习惯,坚持下去。</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线上学习争先进,夜来家访再巩固</span></p><p> </p><p><br></p><p> 观南上域出来已近黄昏,我们继续奔走,来到了锦湖豪苑,几经辗转到了佳乐家。佳乐妈妈笑脸相迎,左手拉着我,右手挽着继青,领着我们进家门。书房里,佳乐的书桌整齐有序,书桌上还贴着每日学习作息表,上面还写着“要为自己加油哟”,刹那间,感觉到这个胖嘟嘟的小男孩,竟是如此惹人疼爱,心底有道不出的欢喜。心想,时光是定不会辜负有心人的!筱玮、继青针对佳乐的后期学习给了很多好的建议,我也希望他能再接再厉,争做线上学习的佼佼者,他连连点头。走时,他和妈妈一起出来相送,还飞快地跑到小区内小商店买了三瓶矿泉水,羞怯地递到我们手中。佳乐妈说,我们是最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儿!感恩遇见良师!</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书记引路兼司机,橘子园中谱新篇</span></p><p> </p><p> </p><p> 星期天一大早,明平发书记来电,他开车已到太阳城南门,正等着我去家访。欣喜之余,又深感过意不去。自疫情以来,书记一直在学校值守,线上语文直播课从未间断,爱人一直在抗疫一线,儿子读初三,今年中考,女儿只有3岁,好不容易周末,却要陪着我们去家访。书记开车接上继青和筱玮,又开始了我们一天的团队家访。</p><p> 书记领着我们走入橘子园,一道陡坡上去,看到了深长的巷子,翻看学生地址簿,四处找门牌号,询问过路人。没错,离孩子们的家愈来愈近了,内心竟然有些小激动,似乎“近乡情更怯”。</p><p> 不一会,寅凯飞奔过来,与我们打招呼,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见到我们却有些紧张,嘴里嘟囔着,“终于和森扬感同身受了(大概森扬跟他谈过我们去家访的事)”。七绕八绕,终于到了他家。我们直奔三楼--他居家学习的地方,一堵墙的书架,一书架的书,旁边还有一架钢琴,很有些书香气息。这是学习氛围营造得最浓的一家。</p><p> 寅凯将他线上学习期间的作业、笔记等都拿出来,我们仔细翻阅后,发现他很有些马虎,再深究,其实他根本没听课,这些都是糊弄人的。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找到了他第一次线上月考成绩下降的原因,我们开始“对症下药”。书记,他儿子与寅凯年纪相仿,一样进行着的线上学习,他更有话语权。他拍着寅凯的肩膀,笑着说道:“你很聪明,但不够自律,你要坦然接受父母老师的监督,学会自我约束,争做最好的自己;你更是我们的班长,要做同学们的榜样,带领他们走得更高、更远。”寅凯认真聆听,眼睛掠过一丝坚定。我知道,他那一刻是在下决心!</p> <p> 珂可、张珂、霖茜是我们眼中的“乖乖女”,她们都很文静,乖巧,从不多言。我们的来访,无疑会让她们“惊慌失措”。她们的作业、笔记凡是做了的,都很认真,但中间有“断片”的现象。她们的线上学习浮而不实,这让我们有些意外。细究起来,珂可说她网课时容易开小差,张珂说她速度慢,有些懈怠,霖茜说时间不够用。听课效率、听课耐力便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她们都表示要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p> <p> 走出橘子园,天色已晚。书记、筱玮、继青和我,一路前行,相约着下一次家访……</p><p>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访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社会教育的校正,团队家访是教育的超强磁场,强力吸附疫情的负面影响,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