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数学于淼】爱“上”网课

小晴天

<p>  自3月2日开始,线上教学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在进修校领导和校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我从战战兢兢的摸索、小心翼翼的实践到现在逐渐得心应手的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扎实走好每一步,让线上教学更加切合实际,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线上教学工作依旧在延续,每发现一个在教学上有所协助的新功能我都无比的激动,每一点收获都让我惊喜。</p> <p>  线上教学不同于直面授课,从组织教学到协调学生学习,每一个步骤都关系着线上教学的成败。为了更好的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我通过钉钉群、微信群进行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课中交流答疑解惑,课后反馈及检查作业的工作。</p> <p>  课前预设和准备:课前预设和准备必不可少。因此我以周课时为单位制定计划表,安排学习任务,及时发布给学生,让学生明晰学习任务与要求。如:在《圆柱的认识》课前,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进行观察或拼剪。</p> <p>  课上教学:如何让学生在镜头前仍旧能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我设定提前开播3分钟,进行速算练习。一是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是通过训练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线上学习,学生的兴趣无法集中,而师生又不可能面对面的建立完全练习,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上结合动画、微课和PPT辅助教学,采用录播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适时用小黑板画图增加直播演示效果,通过连麦、公屏回复等增加互动频率,增强学习体验。对互动产生的问题及时评价和鼓励,让学习充满挑战和乐趣,增加学习体验。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利用课件进行分割,拼摆演示来完成转化,在用微课动画播放转化过程突破重难点。通过连麦和公屏即时互动,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引发讨论,将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手段,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故事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达成教学效果。</p><p><br></p> <p>  课后反馈及作业批改:学习成果如何检验?学习效果如何反馈?学习情况如何掌握?这是线上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学”的如何,是我们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依托“微信群”钉钉群“家校本”功能平台,合理布置课后作业,适时进行批改,督促改正错误,并评选出优秀作业发布于班级群,达到鼓励和激励其他同学的效果,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班级的学困生、个别线上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采取个性化帮扶,指导。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练习,通过抽查等方式,落实对学生的训练成效。设计实践作业,特色作业,让孩子们充分利用居家学习的便利,让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不定期开展调研,适时利用班级填表的快速统计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调查和回访,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改进教学提供保障。如:在《负数》这单元学完后,让学生利用“知识树”等方式进行单元知识整理;在《利率》课后,让学生们把新年的压岁钱进行规划,设计出存款方案。</p> <p>  督促和鼓励并举。对坚持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为学生们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将所学所感与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每天坚持统计核对各班上线率,通过电话、微信等及时核查学生未上线原因,督促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查找问题,并将问题汇总,分析原因,进行有计划地课后辅导。</p> <p>  每天的直播课后,与同年组进行线上研讨,反思线上教学活动,研讨解决办法,针对作业批改,制定具体要求。邀请进修校李梅老师参与课后研讨活动,李老师也给我们的线上教学提供了许多可行性建议。</p> <p>  时间总在不经意之间悄然流逝,线上教学活动仍一直在延续,在这“特殊”的时期里,我和同事、学生、家长们一起“并肩作战”,学会了知识、得到了成长、并收获了感动与美好。对待任何一件事,我都要脚踏实地,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育人, “停课不停学,”我一直在路上......</p>

学生

教学

学习

线上

课后

作业

教学活动

进行

及时

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