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桃源一中,久负盛名。在我的青年时代,桃一中就是梦寐以求的上学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桃源籍先贤宋教仁按照清廷颁布的《清廷学堂章程》,呈准县府,创办桃源县第一所新式中学堂,时名“桃源官立中学堂”。</p><p class="ql-block">1925年更名为“桃源县立中学”,首任校长凤高翥,首次提出以“诚勤”为校训。即:诚以做人,勤以创业。</p><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被省教育厅定为省属重点初级中学。</p><p class="ql-block">1958年,兴办高中,更名为“桃源县第一中学”。是年秋,兴办高中,首届招收六个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p><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桃二中47班,全班进入总复习,准备迎接升高中的考试。</p><p class="ql-block">6月,县委工作队进驻学校,指导全校开展文化大革命。工作队龙组长(县粮食局副局长)在大会上宣布:升高中不再考试,用“推荐与选拔”的方式确定升学名单。</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如释重负,额手称庆,高呼万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我有幸升入桃一中高31班就读(当时高中新生四个班,31一34班)。我班班长薛为民,团支部书记杨~莲(女),我是班上唯一的非团员班干部:男生活委员。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就歺后,和女生活委员简松芝一道,复洗同学们的饭缽子,整整齐齐放入甑格子里,交由工友准备下一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有上课,也主要是数学课,发了《立体几何》的书,仅上到“椭圆”就停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天津红卫兵南下战团”到达了桃源,冲击县委、县政府,县城一片混乱。</p><p class="ql-block">我们也无法上课了,整天开会或游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我班推选薛为民(每班一人)赴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毛主席最后一次检阅红卫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底,学校通知:停课闹革命。学生有两个选项:一是自由组合成小分队,自费去全国各地大串连。二是请假回家,接学校通知后再返校复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同学聂安国、刘华君商量后,各自请假100天,返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7年,在桃源二中参加复课闹革命,直至1968年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继续以“推荐与选拔”的方式,我第二次进入桃源一中高32班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全县三届(1966、67、68届)初中毕业生共招高中新生550名,设10个班或11个班,落实到全县各中学(包括农业中学)每个初中毕业班,升高中约五个名额。高中新生66届还是四个班,31一34班;67届是35一38班,如喜雨公社的廖玉仙、郭松清、桃花源公社的陈莲枝,就是高36班的;68届是几个班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2班团支部书记刘本之(若干年后成为常德市人大主任),班长不记得是谁了。</p><p class="ql-block">这次入学,基本没上课。都是开会,搞劳动,或者大批判之类。同学杨春阶是治安队长,有段时间每天下午安排我的勤务:监督、护送“黑帮分子”伍正槐(一中教师)去医院换药(他有外伤,每天下午去换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下午,全班同学搞劳动,团支书刘本之安排我写篇文章:给毛主席的致敬电。说是明天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需要在大会上宣读。</p><p class="ql-block">我说,写可以,但我不宣读。刘说另外安排人宣读。于是我按要求完成了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原高30班以前的高中学生已离校,所以本届高中新生刚进门就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从省以下,不管什么单位,只要革命委员会成立,都要有“给毛主席的致敬电”。虽然不会用电报发出去,但要在大会上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时髦,也是跟省里学的。那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都有“给毛主席的致敬电”,还登在报纸上。党中央的回馈就是:由《人民日报》写篇社论:“热烈祝贺某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比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人民日报》的社论标题是:七千万人民在前进</p><p class="ql-block">一一热烈祝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成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南的是:芙蓉国里尽朝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东的是: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西的是:江山如此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发表。学校掀起了学习高潮!同学们最注意的是公报中关于“把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话。</p><p class="ql-block">班上的王兴无(新武)同学,写得一手好字,团支部安排他把公报抄出来,王兴无不负众望,以一手漂亮的魏体把公报全文抄出来贴在墙上,引得同学们好评如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元月上旬,学校接县革命委员会通知:</p><p class="ql-block">为响应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高中下放到各公社承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令一出,同学们相顾无言,这次上高中才四个月,同学们刚基本相识,就要分开了。</p><p class="ql-block">学校为同学们开具了《转学通知书》,元月中旬,同学们相继离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离校前夕,大家明白,高中同学一场,从此将天各一方。于是,大家纷纷写离别留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抓紧机会,用一页简陋的账簿纸,尽量把同学们的地址写上。为了赶时间,字迹极其潦草。我把自己熟悉的桃二中的同学放在后面,先写其他中学的。五十一年过去了,字迹也已褪色,靠近勉强还能辨认,正面、反面都写了。见下图:</p> <p><br></p><p>大约在2001年,桃一中彭茂才校长在长沙找到我,对我说:</p><p><br></p><p>伍炳炎同学,你好!听你弟弟(伍炳志,时为一中教师)说:文革期间,你在一中高中部读过书。所以找你了解一些情况。</p><p>由于文革的原因,一中的档案在文革时期几乎是空白,既无高中班次,也无学生名册。现在我们学校准备搞校庆了,有个问题老师们争论不休。有的老师说,1966年一中招了高中新生,1968年没招。有的老师说,1966年没招,1968年招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p><p><br></p><p>离开母校多年,现在校长找我,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告诉彭校长:这两年都招了高中新生,因为这两次我都去了。1966年我是一中高31班,1968年我是高32班。</p><p><br></p><p>彭校长十分高兴,要我仔细回忆一下,写篇文章,我爽快的答应了,并很快写了《两进一中的回忆》。由于工作原因,一中的校庆我没参加,但我的那篇文章放进了一中校庆的刋物中。</p><p><br></p><p>根据我抄录的名单,桃一中1968年高32班的同学如下:</p><p><br></p><p>姜秋成 郑家驿公社五里大队十里生产队</p><p> (以下省略公社、大队)</p><p>黄金枝 芦花•芦花•六生产队</p><p><br></p><p>毛菊香 沙坪•红土坳•九生产队</p><p><br></p><p>杨春英 八字路•龙坪</p><p><br></p><p>薛为民 陬郊•茶庵•六生产队</p><p><br></p><p>熊志成 陬郊•畹田•五生产队</p><p><br></p><p>文昌爱 三汊港•贵阳•九生产队</p><p><br></p><p>张正邦 三汊港•庆兰</p><p><br></p><p>李丕荣 枫树•庄家桥</p><p><br></p><p>文际坤 三汊港•文艺•八生产队</p><p><br></p><p>龚玉仙 枫树•南岳</p><p><br></p><p>郭学清 陬市镇解放居委会</p><p><br></p><p>郝素玉 杨溪桥•东风•关山生产队</p><p><br></p><p>谌继业 (菊莲)茶庵铺•新店驿•立新</p><p><br></p><p>黄美容 沙坪•胜利•先锋</p><p><br></p><p>李惠斌 三阳•红卫•一生产队</p><p><br></p><p>倪清云 陬市镇下洲居委会</p><p><br></p><p>吴冬仙 三汊港•樟树•一生产队</p><p><br></p><p>周玉华 三汊港•周湾</p><p><br></p><p>李桂芬 三汊港•龙虎•一生产队</p><p><br></p><p>胡仁文 涌泉•双桥</p><p><br></p><p>胡益 漆河镇居委会</p><p><br></p><p>鲁金云 漆河•立新•六生产队</p><p><br></p><p>丁必英 重阳•新华</p><p><br></p><p>刘本之 盘塘•荷花堰</p><p><br></p><p>胡仁华 基隆•麒麟•五生产队</p><p><br></p><p>郑四海 架桥•架桥•郑家山生产队</p><p><br></p><p>刘金秀 盘塘•回龙</p><p><br></p><p>熊瑛 郝坪•高举</p><p><br></p><p>罗凤清 九溪•两河•两河生产队</p><p><br></p><p>李志中 双溪口•福善•十一生产队</p><p><br></p><p>黄德甫 九溪•春华•一生产队</p><p><br></p><p>彭玉兰 城关镇•西寺坪•彭家湾生产队</p><p><br></p><p>罗一纯 八字路•古寺•彭家河生产队</p><p><br></p><p>杨赛清 陬市镇上街居委会</p><p><br></p><p>罗丽华 城关镇•前西街</p><p><br></p><p>印华仙 二里岗•双洲•二生产队</p><p><br></p><p>杨春阶 八字路•纹石山•八生产队</p><p><br></p><p>邓冬林 八字路•古寺•卢湾生产队</p><p><br></p><p>陈光华 基隆•让湖坪</p><p><br></p><p>罗一至 三汊港•庆兰</p><p><br></p><p>高保清 龙潭桥•浯溪河</p><p><br></p><p>罗朝忠 尧河•草堰角</p><p><br></p><p>罗新泉 漆河•新华</p><p><br></p><p>陈顺民 泥窝潭•胜利•同心生产队</p><p><br></p><p>李立志 佘家坪•仙人</p><p><br></p><p>郑治贤 泥窝潭•民主</p><p><br></p><p>刘惠珍 和平•红旗</p><p><br></p><p>郭春翠 喜雨•湖堤</p><p><br></p><p>张锡玉 龙潭桥•九龙山</p><p><br></p><p>王新武 黄婆•黄婆</p><p><br></p><p>何莲花</p><p><br></p><p>孙翠云</p><p><br></p><p>烈智</p><p><br></p><p>熊立坚</p><p><br></p><p>伍炳炎 喜雨•剪市•五生产队</p><p><br></p><p>以上共计同学56名,是否有遗漏,现在实在是记不清了。很遗憾,还有四位同学的家庭地址当时没写上。此文如果有当年的同学看到,也请予以补充或纠正。</p><p><br></p> <p><br></p><p>分别之际,同学们匆匆相互留言以作纪念。我现在还保留着 21 位同学的留言,其落款时间,都是1969年元月15日,这也说明当时同学们行色匆匆,许多同学来不及留言就离校了。</p><p>留言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已年届古稀,念天地之悠悠、叹人生之须臾!五十一年过去了,当年的高中同学,虽然同窗时间不长,但终究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不应湮灭。一念及此,遂作上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同学,有的已作古;活着的仍须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嘤其鸣矣,求其友声。</p><p class="ql-block">伍炳炎电话:139 7421 705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4、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