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2020年初,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但没有隔断爱的传播。作为知识与爱的传播者,在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我们瞻榆镇义慈小学校教师积极观看了顾志能老师的讲座《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老师们就本次讲座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p> 篇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千人万课”在线听课心得体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瞻榆义慈小学校 李俊杰</p><p><br></p><p> 观看了视频以后,首先是“感想”,几位老师教学理念先进,对四年级教学进行了分析、指导,我受益匪浅。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真的很感谢他们;其次是“敢想”,想想我们这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50岁及50岁以上的数学老师,真的不容易!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正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我们也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往往在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欠缺,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我们同样是义慈小学教学的“顶梁柱”,这次网上授课,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最后是“相信”,相信在学校业务领导的指导下,加之每一位教师的不懈努力,义慈小学的教学质量一定更上层楼!</p> 篇二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觉》心得体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崇才</p><p> 昨天晚上,我听了顾志能老师的讲座《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听了顾老师的讲解,体会深刻。让我不仅知道了教学创新表现在一、教学思考切实彰显。二、学生学情巧妙应对。三、教学过程全面放大。四、重点难点有效解决等方面。而且认真聆听了顾老师重点讲解了如何对学生学情的巧妙应对。从我开始如何去了解学生的学情的一知半解,到最后的如何巧妙应对,有了崭新的认识。</p><p> 顾老师通过课件与课堂实录相结合方式和我们分享了这次讲座。在怎样把握学情上:1、明确主要方向:在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认知心理、学习经验方面的情况。2、采用多种方法:自身实践,阅读教参,开展前测。通过两个教学片段让我知道学情的重要性。第一个教学片段是《线段 射线 直线》这节课,顾志能老师在讲《线段、直线和射线》一课时,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大声的读出课题,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自然的把老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联系了起来。接着顾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先教线段在教直线和射线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了五次画自己心目中的直线,使学生对直线从偏面的,不规范的认识到准确的理解,以直线为依托学生很快的就明白线段和射线长什么样了。</p><p> 最深刻的就是顾志能老师《年月日》的这一节课,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前测,让我们知道了编制前测卷的重要,以及如何去编制前测卷。让本节课步步深入,让学生大多已经知的、学生一知半解的、学生一无所知的、学生疑惑不解的都逐一茅塞顿开,心领神会了。平时课堂教学大家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管学生的学情怎样,只是按照自己准备的内容讲解,当学生有各种问题出现时,老师就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就做不到顺学而导。</p><p> 反思我们的教学,在备课时往往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考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从什么地方入手教的问题,造成一节课下来学生出现一知半解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p><p> 我们要科学地分析学情,把握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真实想法;要巧妙地利用学情,以为击中学生心坎的话题、材料、形式等切入教学,展开教学。紧贴学情,顺学而导,教学才会有效,才会创新!</p> 篇三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千人万课”网络教研学习心得</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瞻榆义慈小学校 张海玲</p><p><br></p><p> 今天,非常有幸观看了名师的业务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们对教材的独到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异彩纷呈。</p><p> 老师强调四年级知识是迈向能力的重要阶段,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梳理,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思维内容、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重要转折期,所以必须重视这阶段的学习。</p><p> 在今后教学中,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事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快乐。</p> 篇四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 心得体会</span></p><p><br></p><p> 今天有幸观看了顾智能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直播《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p><p> 深深感悟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p><p> 站在学生的角度珍惜学生面临新知识可能产生的理解上的困难。也可采用更科学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和心理世界。</p><p> 我们老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将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教研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p> 篇五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感“简约教学”</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丽敏</p><p>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学术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提出的“简约教学”。</p><p> “简约教学”就是让复杂教学简单化,“简约教学”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把课备透,备细,只有课前把功夫下到,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简约。</p><p> 我们数学教师有时会在教学中发现,有时方法灵活一点,生活化一点,让学生活动起来,找到一种与之密切联系生活的现象,在看似不经意间会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这就是“简约教学”的实质吧!</p> 篇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习《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心得体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海玲</p><p> 非常有幸听了顾志能老师的讲座《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感触很深。老师讲了什么是学情?学情,即学生的情况。是指学生学习一个内容前(或学习时)在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认知心理、学习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在讲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最重要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及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p><p> 顾老师在讲座中插入了他的教学片段,每个片段都非常精彩。都能根据学生的学情,照顾学生的学情,从学生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来进行授课,巧妙地利用学情,展开教学。印象最深的是《年、月、日》这节课,顾老师是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前测,再了解学生的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很好。</p><p> 通过学习顾老师的讲座,想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要把握班级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进行教学,交给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成绩有进一步的提高。</p> 篇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习《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心得体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丽杰</p><p>学习了《学情:教学创新的重要视角》,我颇有感受。老师以他平实朴素、幽默风趣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从几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学情分析。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p><p>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备课、写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因素至关重要。我们常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教学设计要有学情分析,但对于怎样备学生,怎样进行学情分析,往往片面地理解为就是学生学过哪些,会那些,而对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知之甚少。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明白学情分析的真正含义。学情不光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需求、思维需求、解决问题的需求、内心需求等方面。一节课怎么设计,怎么上,不能只以教学内容、知识要点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这就是学情分析。我们要努力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由关注教师怎么教,到关注学生怎么学,这是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须的。</p><p> (二)关于教学设计时的学情分析,这恰恰是我的薄弱环节,甚至是在进行实际教学设计时,常常被我忽视的一环。在实际备课和教学设计时,我常常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来设计安排一节课的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通过学习讲座,我才认识到,这样做是很不对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其实仍然是应试教育时代以“知识”为中心,以“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老师关心的是这节课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会做什么样的题,而对于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却很少关心。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从不考虑。而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讲了又讲,重复了又重复,而结果收效甚微。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通过反思,看到了差距和不足,我一定要把这次培训所学,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去,努力改变教学设计,改变课堂面貌,提高教学质量。</p> <p> 团队的成长是最美丽、最有利的成长。大家互相鼓励,让每一位教师在成长中全力以赴,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我。这个特殊的时期,研的方式在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在变,春天的脚步已至,期待假期归来时,师生皆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