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里的知行合一

费冬梅

<p>费冬梅,合肥市行知学校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合肥市数学骨干教师,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师。作为一名学习反思型教师,我致力于班级管理和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爱读书,勤写作,所撰写文章多篇荣获省市级奖项,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篇教育随笔分别在国家级期刊发表。</p><p>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个教书匠,是个从事教育的简单劳动者。能写出好故事的老师一定是用心教育的好老师。我希望我的教育故事是丰富多彩的,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拥有快乐而精彩的童年生活。</p> <p>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p><p>大家好!</p><p>我叫费冬梅,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数学老师。我知道咱们这个群里大多是学校的校长,还有很多是教育界的大咖。在这里,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p><p>当叶欣秘书长让我在这里给大家做分享交流时,我是很惶恐的。叶秘书长就鼓励我说,你就像和我聊天一样,把你们学校开展得最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一听,要谈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我一下子就来了兴致。我很高兴,也很愿意与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向大家分享我们的读书活动,我就是因为读书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p><p>有人说,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是师生的“领头羊”。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得非常有特色,我觉得这与我们的两任校长对阅读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第一任是副校长袁乃玉,他于2008年3月组织成立了“读书共同体”,从而激发了老师们的阅读兴趣。第二任是校长袁方正,他从2010年到现在一直担任我们学校的校长,将一校一区的办学规模扩展到现在的一校六区集团化办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阅读的重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p><p>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袁方正校长的一篇文章,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选取一部分内容,也就是这篇文章开头一段:</p><p>昨天下午是学校这学期第二次读书汇报会,三位教师进行交流,结合自己读陈鹤琴《家庭教育》谈感受,各有千秋。我们聚集一群读书友,经常交流读书的感受,的确受益匪浅。我们的读书交流和汇报持续11年了,我们的想法是:就是日常对话,关于书籍,关于教育,关于人生,不需要高深的概念、新奇的话语,不需要新颖的内容、别具的形式,只用最直白的语言、以最直率的态度和最直接的方式来说;轻松、自由、欢畅,没有客套,没有谦让,直来直去,短兵相接,无所顾忌、直率坦诚;现身说法,用思考和实际行动来表达观点,甚至可以说三道四、肆无忌惮,只要能相互启发,互相解惑。</p><p>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们学校教师读书汇报交流工作是扎实有效的,而且老师们在一起谈书是非常轻松,非常愉悦的。后面我还会做进一步交流。袁校长在文章的后面,还引经据典,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种至高的享受,可以让我们成长为豁达开朗,自信优雅的人。</p> <p>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合肥市行知学校《阅读里的知行合一》。</p><p>第一个方面,以点带面,营造读书氛围</p><p>这个点就是学校的“读书共同体”,现在更名为“行知书院”。读书共同体早在2008年3月成立,发起这个读书活动的,现在是我们区组织部的副部长。他当时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分管科研处的,他是名中学物理老师,也是学校人才引进过来的。他是个特别爱读书,勤写作的好校长。就因为读书写作,让他成为了非常优秀的老师,所以他组织了这样的读书活动,就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通过读书学习更好地成长。</p><p>在一次教师大会上,他谈到了两种职业的人:医生和教师。他说,医生是越老越“值钱”,而教师呢,我们看到很多的退休教师与身边的普通老百姓已然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的身上嗅不到一点儿文化人的气味了。他的这番话给予我们的触动很大,后来我们很多老师积极参加到学校的“读书共同体”,走上读书、写作之路,就是深受袁校长的影响。</p><p>在“读书共同体”里,我们是同事,是战友,是家人。我们每周都会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读书活动一般会选在下午放学的时间,一天的课结束了,大家随意吃点东西,就开始读书交流。我们每次读书活动都会有三到四名的主讲人,这个主讲人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在每次活动结束时,抽签选取出来的。承担主讲角色的老师,会更加精心地阅读,撰写读书心得,然后在活动中交流。我们每次是一位主讲人发言,他发言结束后,其他成员,有触动,有启发,有共鸣,就参与碰撞交流,接着再由下一位主讲人发言,其他成员再碰撞交流,活动中,我们每位成员都是需要发言的。每次活动一开始,我们每位成员都会安静地再次梳理自己的发言稿,然后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有想法的就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交流中,我们还常常会推荐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目,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还有的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谈一谈与书中产生强烈共鸣的地方,这也往往是我们交流最为活跃的时候。一般我们活动都会进行三、四个小时,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常有的事。回家后,我们还会根据这次交流碰撞产生的新想法,或者更多的思考,再次完善我们事先写好的读书心得,然后上传到读书共同体的博客里。接着我们再读下一章节的内容,用心撰写读书心得,为下周的读书活动做准备。</p><p>在“读书共同体”里,我们共读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也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给教师的建议》是翻译过来的,一开始读起来真的很难懂,很难读,有点拗口。我们就把这本书分成很多章节,每周读完相应的内容后,我们会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全体交流。遇到我们读不懂的地方,或是不太明白的内容,我们就在书上标上记号,在大家的交流碰撞中,我们往往会有新的认识和启发。我是“读书共同体”刚成立时,也就是2008年3月就参加了,到如今已走过了风风雨雨十一年。</p> <p>曾有同事问我,上完一天的课,还要读书交流那么晚,你不累吗?而且读这些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帮助吗?说句实话还是比较累的,每次活动回家,走在路上,我会突然感觉浑身酸痛,不过在参加活动时真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可能是全身心投入,大家都兴致勃勃,畅所欲言,只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我们在一起不仅读书、谈书,我们更主要的是通过读书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理解我们的学生,搞好我们的教学。所以,读书对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不仅仅是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p><p>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所以我们不断地读书,对学生,对我们都是最大的帮助,最大的成全,这也是我找到的自我成长最捷径的路径。</p><p>“读书共同体”的读书活动开展了有一年多,就引起了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关注,我们就把我们的读书形式,好的读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与更多的老师分享。</p><p>在前面我之所以说,“读书共同体”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十一年。是因为,组织这项读书活动的袁校长后来因为工作的调动,他到教育局工作了,然后我们的读书活动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正常开展了,时断时续了有一个多学期。2010年夏天咱们学校又来了一位袁校长,他就是咱们群里的袁方正校长,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的,他是一位非常热爱读书,勤于写作的充满睿智的校长。他到学校后不久,了解了我们的这个读书活动的相关情况后,就非常重视,在全校发起倡议,又一批新的成员加入到“读书共同体”中。而我们的袁校长也在百忙之中,每次都亲临我们的现场,与我们的老师一起参加读书分享。</p><p>可以说,在袁校长的大力支持下,随着新成员的不断加入,我们的读书活动再次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我们的读书交流地点也不只是设在学校里,我们会走出校门,来到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一些地方。我们读书的成员也不仅仅限于我们团队的成员,我们也会邀请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参加,还有媒体的朋友,一些想参加的老师,我们都表示欢迎,我们一起进行分享交流。我们的活动时间,由原来的下午放学改为了双休日的某一个半天,比如周六的上午或下午,周日的上午或下午,还有就是寒暑假里的某一个一整天的时间。原先我们的活动只抽取三到四名的主讲人,主持人一般都是有学校的领导承担,比如校长,科研处主任等。现在不管是主持人,还是主讲人,都是大家轮流承担,活动中,没有领导,大家都是以书友相称,大家坐在一起读书、谈书。此时它也不再是一个小群体的活动,而是以这一个“点”带动一个“面”,也就是让咱们学校的全体老师都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让老师们在读书、学习中反思总结,在工作、生活中研究、提升。以此来提升中青年教师综合素养,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推动我校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p><p>我们读过的书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效教学》《何炳章教育文选》《帕夫雷什中学》《好学生好学法》《窗边的小豆豆》《课堂问题分析与解决》《陶行知教育文集》《人文演讲录》《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学校转型》《风流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阅读照亮教育》等等。名家专著成为了我们老师们的案头书,经典语录成为了我们老师们的口头语。</p><p>后来“读书共同体”更名为“行知书院”, 原先我们大家彼此称呼“战友”,如今也都以“书友”相称。你别看,称呼上的这一字之差,是很有讲究的。参过军,当过兵的人可能都能深刻体会到何为战友情,可见我们当初组织开展这项活动,大家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还有与书的距离。“战友”,也就是一起战斗的朋友,我们在与自己作战,我们要抽出更多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我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现在我们的称呼变为“书友”,不言而喻,我们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是书的朋友,书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这群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朋友——书。</p><p>可以说,我们的读书活动,第一任袁校长成立了“读书共同体”,为读书活动打下了很好的根基;第二任袁校长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把这项活动,从一个小群体的活动,辐射引导到全员参与读书活动当中来。</p> <p>第二个方面,全员读书,浸润书香校园。</p><p>全员读书,也就是老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在这里,我们知道最关键的是老师读书。</p><p>吴非老师说:“一所学校只要有5%的老师坚持读书,学校就不会怎么差;如果有10%的老师坚持读书,对学生而言,那简直就是三生有幸了。”我们的袁校长也说,对教师而言,读书、学习、思考和实践一个都不能少!学习什么、思考哪些问题和具体如何做都离不开读书。读书,可见一个人的品性。而教师的品性,可见一所学校的品质!</p><p>在我们学校,一开始老师读书只是小范围活动,也就是“读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每周活动一次。大多数老师读书都只是个人的事情,自由度非常大,读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我们当时也会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读书交流分享。那时这么做,主要还是想吸纳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的读书共同体,大家一起来读书。后来我们袁校长来了,他压根不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他要在学校里打造全员阅读的这个氛围。</p><p>首先在教师读书这块,学校是投入了很大的一笔费用。主要是用来购书和读书交流活动。</p><p>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集体购买本组成员需要阅读的书。组与组之间购买的图书可以是不同的,也就是根据你的学科特点,本组成员的阅读爱好或阅读水平,大家共同商议选择合适的书目,有每组的组长统一购买,然后发放给每位组员。学校的教研活动,也专门安排了教研组内老师读书、谈书的活动,这是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每月我们都会有一次这样的教研活动,那就是本组的教师们在一起进行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一般都是有本组的组长负责召集开展这样的活动,大家结合自己平日里的工作,谈心得体会,谈读书感悟。这是我们老师分组阅读的情况,这也是为了保障老师们在平时工作之余能有效地进行阅读。</p> <p>还有就是假期老师们的读书,也就是每学期的寒假和暑假,由科研处统一为全体教师精心挑选购买两本书,这时大家拿到的书都是一样的。当然科研处选择购买的书籍,都是从老师们推荐的书目当中选取的。假期里所有老师共读两本书,然后撰写读书心得。开学初,科研处就以教研组为单位收取老师们的读书心得。科研处将老师们的稿件一一收齐后,就会邀请以语文学科为主的一些老师,分两组在学校的机房集中评选,我们上交的读书心得都是电子稿。评选过程首先是通过“大雅相似度”查询,对相似度20%以下的读书心得进行评选设奖,按照分数高低特设一等奖、二等奖。 获奖老师将会拿到一定数额的购书卡,老师可以用这个购书卡在书店里任意购书。获奖老师的文章也将会一一发表在行知学校的博客里,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学校还会投递到各大报刊杂志。</p><p>每月第四周的星期一下午,我们学校会安排全体教师读书会,以前主要由“读书共同体”的成员向所有老师作读书汇报。现在会从撰写读书心得一等奖的老师们当中选取代表,在全体教师读书交流会上,分享交流读书心得。</p><p>前面我分享的袁校长的文章,就是他在参加完一次全体教师读书汇报交流后写的。从校长到老师,每次参加完读书汇报交流,大家都会习惯性留下一些语言文字,记录下当时的所思所感。</p> <p>比如小学语文老师李妍说,“我想,一节学生喜欢的课堂,老师平时一定是做了大量的看似无用的功课。比如博览群书,比如躬身写作,比如行走在学生中间聆听那最美最真的童声。这一切不仅源于老师能守住内心的宁静,也源于心中始终有学生的大语文观。”</p><p>中学语文老师李颖说,肚子里有货的老师,才能将课上好。李颖老师对读书的热爱,正如她所言的“一周没读书,会觉得心慌。”</p><p>中学历史老师刘骏丽说,阅读是与大师神交的最好方式。希望我们可以把自己活成颜如玉,精神世界变成黄金屋。</p><p>小学语文老师沈玉婷,她说,我懂得,不仅仅是教书人需要阅读,身为一个人,我们都需要阅读。我们需要在阅读中完善作为一个人的知觉,有知觉的人,才能懂得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尊重,我们才能明白这个世界的真实样子,才能明白因果,不落对错。可见,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活着的一种方式,它让我们的精神生活脱离贫瘠走向丰盈。</p><p>体育组的王波老师,他自诩为一介乡野莽夫,他愿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影响下,争做一名灵魂都透着香气的体育老师。</p><p>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爱上了阅读,对于阅读,他们发出下面的心声:</p><p>小学语文老师赵俊友说,人们站在浩瀚的大海前,总会由衷地赞叹,海洋的广博,却很少有人想到,涓涓的细流。在参天大树下,又会情不自禁地叹服,古木的伟岸;却很少有人关注,绵延的根系。其实,阅读如流如根,不易被瞩目,却可以汇流成河,养根惠叶。</p><p>中学语文老师田祥君是这样说的,死于忧患,生于安乐!与其在世俗的得失中苟且,不如在世外的安乐窝里低唱。文字便是我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栖居在书里,在书里远游,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我便有了内在的从容。于是,我知道了,书才是我永恒的家园,有书作伴,人生处处是我乡。</p> <p>而阅读于我个人而言,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可以说,遇见阅读,让我找到了自我成长最捷径的方法,也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健康的成长。</p><p>上周六的这个时间,我在咱们的教师群里,和老师们分享了我的读书写作交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我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我心情愉悦;当我迷茫惆怅时,读书能让我安定下来,看清前方的路;当我心情愉悦时,读书让我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我更加享受生活。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最美妙的生活方式。</p> <p>如今咱们学校的读书氛围日渐浓厚,已经不再需要“读书共同体”的引领,大家已自发的走在阅读之路上,但作为学校读书的一面旗帜,“读书共同体”,也就是咱们现在的“行知书院”将会一直伴随着每位老师一起成长的。</p><p>随着教师读书活动的不断推进,我们更是把读书这项活动辐射到学生身上,家长那里。袁校长曾表示,随着行知读书工作的推进,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境界会越来越高远,视野越来越开阔,心情越来越阳光,心底越来越明镜,思维越来越理性。</p><p>为了打造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人人读书,家校共读的浓厚的书香校园,我们也是开展了很多活动。</p> <p>活动一:读书节展演活动</p><p>结合“4.23”世界读书日,继续引领和推动我校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用经典书籍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浸润心灵,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p><p>自2012年开始,我校每年在4月23日前后,都会举办读书节展演暨读书表彰活动,到今年共举办了八届读书节活动。每届读书节全校师生、家长一起参与。在活动开展的前一个月,全校师生,包括家长就开始忙乎起来了。首先是学生和家长都要撰写读书心得,政教处牵头组织,每个班级上交学生读书心得5篇,家长读书心得2篇,然后组织相关的老师对学生、家长的读书心得进行评选打分,根据分数高低,设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是读书节活动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其次是各班班级要组织开展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赛诗会等活动,一到八年级,每班都要评选出3名“阅读达人”,3名“背诵高手”。最后就是编排读书节的展演节目,主要以读经典、诵经典为主题内容,每个年级编排一个节目,老师、家长和学生同台演出。因为场地原因,读书节那天,全体老师和学生一定都要参加的,所有征文获奖的家长,参加节目演出的家长都会参加,另外每班还允许5名家长到现场观看节目,其他家长可通过直播,在网上全程观看。我们的读书活动主要有,节目展演,一到九年级,根据事先抽签好的顺序一一上台,诗歌、器乐表演、相声、小品等节目异彩纷呈,质量高雅,体现了行知学校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氛围。</p> <p>在节目展演当中会穿插教师征文获奖代表上台颁奖,也就是假期读书心得获取一等奖的部分老师;还有家长、学生征文获奖代表上台颁奖。因为老师、学生、家长征文获取一等奖的人数比较多,所以每次我们只能选取代表上台领奖。另外,每位参加征文获奖的家长们,学校还会奖励他们一些家庭教育读本,以此来提高家长们的读书热情。学校还会不定期的邀请全国知名的家庭教育大家来学校,为家长们传经送宝,从而培养家长们的学习意识,并积极地参与到读书学习中,与学校携手并进,共同教育好孩子。</p> <p>活动二:教师节演讲活动</p><p>以学校“读书共同体”这个点,到整个学校这个层面上,行知学校的每位老师,慢慢的都养成了热爱读书、善于谈书的习惯。老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书香校园就这样逐渐地形成了。</p><p>校长袁方正表示,读书会让学校的气象得以改观,宽度得以延伸,人文素养得以提升。</p><p>是的,读书,谈书,用书已然成为了我们老师们的日常工作,我们的节日也透着浓浓的书香气。自2011年开始,我们教师节不变的庆祝方式就是教师节演讲比赛活动。这项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名老师参加演讲比赛,比赛的时间就是教师节当天的下午。每次比赛学校都非常重视,演讲的主题都是有袁校长钦定的,然后邀请省市区专家领导莅临现场指导,特邀演讲方面的专家来做评委,比如,省演讲学会会长崔跃松,省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杨锦,全国演讲大赛冠军获得者等等。教师节演讲的主题主要有“你很优秀,我赞美你!”,“真我的风采:认同、完善、超越”,“放飞梦想,追求卓越”,“新起点、新发展、新高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产生丰厚的灵魂而教”,“发现自己,唤醒沉睡的潜能”“迁善改过,立己达人,弘毅坚卓”。</p> <p>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老师们,通过日常教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生动诠释了对教师、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受。每次教师节演讲比赛都进行现场直播,除了现场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参与外,其他学生和家长就在家里观看直播,这样让家长和学生近距离的走进老师,参与到这样的比赛活动中,使家长能更加了解老师,对老师充满信任。</p><p>教师节演讲比赛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强教师之间、团队之间的沟通、理解、合作,一方面将弘扬师德、奋发向上的正能量,通过这样的一种活动,传递给老师、家长和学生,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度过一个愉快的教师节。</p> <p>活动三:校本培训</p><p>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p><p>我们学校在寒假放假期间和暑假放假期间,分别会进行校本培训,全体教师全员参与校本培训。学校每学年两次校本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三天时间,培训期间老师们自带本子和笔,认真做好笔记。每半天结束,学校会通过填写问卷,让老师们提交个人培训心得。学校科研处专门安排人员将老师们的培训学习心得汇编,上传到学校教师群,学校公众号里,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p> <p>其实,假期的校本培训更是进一步促进了老师们的阅读。在张文质老师的《唇舌的授权》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刘良华谈到,他读完文质老师的《唇舌的授权》这本书后,就接到了文质老师的电话,他觉得这是件很神奇的事情,简直不可思议。文质老师本人也说,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会接受你的邀请,远道而来,与你会面。这样神奇的事情,我们学校的老师常常会遇到的。记得我刚读完《唇舌的授权》这本书没多久,文质老师就被我们的校长请到学校来给我们进行校本培训。我们的校本培训,每次都会邀请几位全国有名的大家,很多都是我们读了他的书,而被校长慕名请来的。比如《种好心田》的魏书生,《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的吴非,《教育的智慧与真理》的肖川,《我这样做班主任》的李镇西,《叩问课堂》的周彬,《中国人的心灵》的鲍鹏山,《教师的力量》的魏勇,《教育的细节》的朱永通,《奶蜜盐》的张文质,《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的谢云,《教育的积极力量》的凌宗伟,《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的杨林柯,《教育,非常痛,非常爱》的王开东,《过去的课堂》的王木春,《自由在高处》的熊培云,《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的陈大伟,《班主任兵法》的万玮等等。还有很多的名师大家,他们的书,很多我们读过还不只一本、两本,在这里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p> <p>所以说,我们的校本培训,也是对教师阅读的一种促进,想想自己刚刚读完这本书,就能与书的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该是件多么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啊!</p><p><br></p> <p>活动四:亲子阅读</p><p>在学生阅读这块,学校会不定期邀请儿童作家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我们邀请的大家有曹文轩、秦文君、沈石溪、杨红樱等。这些作家与我们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学生签名售书合影,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学生阅读,我们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有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为每班提供一个书柜,还有一张借阅卡。每个班级可以拿着这张借阅卡到学校的图书室里,自行挑选借阅图书。至于如何将这项活动落到实处,则有班主任根据每班的学生、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p><p>在学生读书和家长读书方面,我想以我的班级为例,与大家分享一下。</p><p>读书,是我班最有特色,也是做得最好的一项活动。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我常常与学生分享有趣的故事,与他们畅谈读书的快乐,引领着他们多读书。我除了每月从学校图书室里借阅图书,每学期开学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现有的阅读水平,在网上精心挑选购买图书,每次都会为班级的图书柜里添置四五十本新书,这算是我们班级的固定资产,学生就在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自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我们会定期组织班级的读书会,请优秀的小读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p> <p>我还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然后我把家长和孩子的读书心得上传到朋友圈、博客里,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p> <p>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又组织家长们一起共读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两本书,我们常常结合自身的教育故事,谈心得体会,谈育子经验。在这次漫长的假期里,我把我们平时交流写作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整理出来,编成了一本书,名字暂定为《孩子,我愿陪你一起成长》,总计有十多万文字,里面有我的家庭教育随笔,家长的育子故事,学生的读书心得,还有我们家长开展共读活动的一些内容等等。现在我的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我要把这本书送给孩子们,作为他们的毕业礼物。当然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算是我和家长共读,共育几年的一点成果吧。</p><p>行知学校通过教师读书引领学生读书,学生读书带动家长读书的方式,把学校读书的氛围辐射到社会,真正实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坚信,一所学校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这样的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好!</p> <p>第三个方面,建构体系,汇编智慧硕果</p><p>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行知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建构读书文化,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多年的读书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积淀,更多的收获。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p><p>1、校本课程建设,教材编写</p><p>学校在科研处的牵头下,组织老师共开设了108门校本课程,老师们深受读书的影响,开设了与阅读写作有关的校本课程有:英译《论语》,《趣味汉语》《我爱记诗词》《快乐读唐诗》《诗词诵读》《快乐阅读》《智慧阅读》《故事分享》《阅读分享》《古诗欣赏》《看图写话》《先秦文学采英》《论语》“趣”谈等等。每周一节课,老师们都与学生在一起,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p><p>去年底,由科研处牵头,又组织了十多位老师,大家在一起进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行知学校教育集团校本课程教材》的编辑工作,现在已进行到第二次校稿阶段,相信不仅这本以校本课程为内容的书就能出版出来。到时也欢迎大家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p><p>2、研发课堂教学模式并编辑成书</p><p>在前面我也提到,学校每学期都会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集中购书一次,学校将每组的读书交流活动纳入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读书,谈书,用书,老师们长期读书学习,潜心研究自己的学科教学,并研发出具备自身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集全组老师的力量,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学科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遇到问题,就继续研读相关书籍。如今全校不同学科组的老师都已研发出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编辑成书,书名为《构建幸福课堂,奠基幸福生活》。</p> <p>3、经典诵读教材的编写</p><p>读经典,诵经典,为了行知学子能够更好地学习经典,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校长袁方正的引领和推动下,科研处牵头,组织了一批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师们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众多的读本当中,老师们精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共编写了一到九年级的经典诵读教材和品读经典教材,如今学生手上拿到的是第四版的经典读本。每隔一年,学校就会组织老师,对这两套经典读本进行再修订完善。如今这两套教材内容分别纳入到常规教学活动中,在课表中每周共安排了三节经典诵读课。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都会通过诵读,手抄报,活动展演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经典教材的情况。</p> <p>4、创刊《行知苑》</p><p>2018年年底,在袁校长的支持下,由校科研处牵头,成立了校刊《行知苑》编辑部。编辑部由学校多名骨干教师组成,负责从封面设计到专栏选稿的相关事情。行知苑以季刊的形式发行,目前第五期已进入印刷流程,即将于大家见面。</p><p>《行知苑》共设有十一个专栏,分别是:真知灼见、行知讲坛、妙笔生花、行知书院、指点迷津、心灵驿站、父母课堂、知行合一、名师风采、文学星空、好书分享。这些专栏特色各异、内容丰富,不仅展示了行知师生的风采和文采,而且建立了亲密的家校互动模式,学生家长投稿积极,对校刊关注度也是极高的。各个专栏有专门的负责人,每一本校刊的顺利发行背后都是整个编辑部,最少两个星期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从征稿、选稿、校对、排版,费心费力,全心全意的付出,得到了全体师生及家长对《行知苑》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p><p>创办《行知苑》,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成果的阶段性汇总展示,更是对我们肩上的教育责任的一种担当。它像是一条纽带,将学校、家庭、社会串联在了一起;它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行知的缤纷校园;它像是一个舞台,为行知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自我的新天地。</p> <p>我们学校从“一校一区”的办学规模到“一校四区”,再到如今“一校六区”的集团化办学,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更改,更是凝聚了我们行知人的集体智慧和心血,而读书无疑是行知人做的最正确的事。最是书香能致远,悦耳莫过读书声。与书相伴,以文会友,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相信在阅读之路上,行知学校的明天更美好,行知学校的师生更幸福!</p> <p>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如有不妥之处,请您赐教,谢谢!</p>

读书

老师

我们

学校

活动

教师

阅读

学生

家长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