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纽芬兰岛西部)</p><p>下午5点多,渡轮到达纽芬兰。</p><p>高纬度的地区,天还很亮。我们打算趁天亮,多趕些路。出了港口,上1号路。它是这个岛东西方向的大动脉,我们从它的最西端开起。岛上人烟稀疏,但并不感觉荒凉。到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公路维护得很好。</p><p>看看地图,我们刚下船的巴斯克港,是纽芬兰的西南角。向北226公里,到鹿湖,那是个三岔路口。继续向北418公里,是圣安东尼,在纽芬兰的西北角。若从鹿湖向东644公里,就到圣约翰斯,那是纽芬兰的最东端,最大城市,纽芬兰首府。</p> <p>此刻的阳光下,大海像一面银色的镜子。</p> <p>经过双子山。孪生兄弟一样的两座山,列在路的两旁。</p><p>海滩上满是绿草和野花。</p> <p>路的一边是树林,荒野 。深蓝色的湖泊,点缀其间。</p><p>另一边是大海,有时见到栈桥伸入水中,停着小船。</p> <p>拖上海滩的小船。</p> <p>渔民的工具房,院子里堆着捕龙虾用的笼子。</p> <p>无人打理,花儿依然盛开。</p> <p>路边时不时有牌子,提醒司机开车时,小心横过公路的麋鹿:“请珍惜生命,包括你自己的生命”。</p><p>19世纪,少数麋鹿被引进纽芬兰岛,到现在,已经繁殖成10万头了。尤其是一早一晚在路上开车,和它们”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p> <p>从港口开出219公里,到纽芬兰第二大城市科纳布鲁克 Corner Brook,2万5千人。旅馆不少,可是个个客满。</p><p>这里有个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库克 James Cook 的纪念地。他三次前往南太平洋,首次发现澳洲东海岸和夏威夷。在职业生涯初期,1760年他制作的纽芬兰地图,当地渔民至今还在使用。</p><p>又开20分钟,在小木屋住下时,已经快晚上10点了。门前开着鲁冰花。</p> <p>8月11日(星期四,纽芬兰西部)</p><p>沿1号路,到鹿湖 Deer Lake 镇。走430号路,又称维京公路 Viking Trail ,继续向北。不久便进入格罗斯莫恩 Gros Morne 国家公园,法文意思是“孤独的大山”,世界遗产。</p><p>原来是古代海洋的海底。4—6亿年前,地球板块在这里碰撞、拱起。又经冰川的挤压切割,岩石结构尽显,成为地壳板块理论的最好例证。</p> <p>公园全图。</p> <p>沿着波恩海湾 Bonne Bay 的北岸走,进公园的访客中心。在沙盘上,挑了西布鲁克峡湾/西川湖 Western Brook Pond 作峡湾船游。在3个可选峡湾中,它最陡峭,也最漂亮。</p><p>前行至石港 Rocky Harbour 镇,订下旅店后,就直奔峡湾去。</p> <p>北上30公里,在停车场泊车,沿小路走去游艇码头。</p> <p>小路长3公里,细石铺路,蜿蜒曲折。穿过一大片湿地时,用的是木步道。</p><p>用小路步道,而不用公路,一是保护了环境,二是远眺峡湾,逐渐引人入胜。</p> <p>一个连一个的浅湖,一片又一片的野花、野草。</p> <p>峡湾里的两条游艇,是费了好大劲弄进去的。一条是冬天在冰上拖进去。另一条是用直升飞机把零件运进,在码头组装。</p> <p>一艘英语导游,一艘法语导游,各船可載40人。</p> <p>5亿年前,两块古老大陆的板块在此碰撞,撞出了大山的脊梁。</p><p>北美的阿巴拉契山,从南方的阿拉巴马州,向北一直延伸到纽芬兰,这一部分叫作长岭山脉 Long Range Mountains。</p><p>两岸峭壁,对歭如门。</p> <p>小船在波浪上,颠簸着。</p> <p>云里雾里驶进门中。</p> <p>一条古代冰川入海,从坚硬的花岗岩中,缓缓地挤压、切割、深耕出深深的冰蚀峡湾。</p> <p>峡湾,或长湖,长16公里,曲折蜿蜒。</p><p>湖水深不见底,黒沉沉的,最深165米,平均72米。</p> <p>花岗岩山体,屹立两边,像两行金刚列阵,一个挨一个,接连不断。</p><p>左侧最高峰676米,右侧最高峰795米。</p> <p>有的酷似黄山。</p> <p>大部分石头青色裸露,小部分覆盖有薄层土壤,长着苔癣野草。山根缓坡处有些许矮树。山头云雾缭绕,黑云压顶。</p> <p>数不清的小瀑布展示在两边的悬崖峭壁上,千姿百态。</p> <p>有的瀑布沿着石缝,细如白丝,连绵不断。有的在山崖上流淌,风一吹,展开来的水幕,像一幅白色的薄纱,随风飘荡。最高的瀑布高达350米。</p> <p>烟雨缥缈,奇美无比。</p> <p>好一幅泼墨山水画。</p> <p>导游说,峡湾水质极端纯净,没有任何污染。曾有专家用仪器测量水的导电性,由于缺乏电解质,它是不导电的天然绝缘水体。姑且听之。</p> <p>建大坝前,曾乘船过长江三峡,也是风景秀丽。那里,江上有运货的小船,江边有人背着背篓上上下下,有人类居住,有生活气息。</p> <p>而这里是原生态,渺无人迹。</p> <p>“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这里有山有水。</p> <p>层层叠叠的山,雄伟峻奇。水随山转,波浪滚滚。经常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峡湾曲折地向前伸展,山水胜景层出不穷。不时听到船上人们的惊叹声,“哇!看这里!” ”嘿!快瞧那里!”</p> <p>在水路尽头,前景是碧水青山的灵秀,背景是群山重叠的巍峨,叹为观止。</p> <p>小船在简易码头靠岸,3位比利时年轻人上了岸。两男一女,20多岁,身穿紧身衣,像“蜘蛛侠”似的。聊了聊,他们是上岸去做徒步、登山、野营的,35公里,计划在山里4 - 5天。</p><p>格罗莫纳公园,有长短20多条徒步路线。最著名的一条是格罗斯莫恩登山道,起点在石港,大部分路是在碎石上攀登,单程8公里。到达格罗斯莫恩山最高峰,海拔806米,不间歇往返8小时。</p><p>这批年轻人要走的路线,叫作长岭山脉穿越 Long Range Traverse ,不在公园地图上,从船上看过去,也不见路的痕迹,应当更具有挑战性。上高山,下深谷,必须要有野外生活、登山露营、紧急情况处置的专业训练和经验。路途中,没有任何补充点和休息站。他们半人高的背包看着吓人,里面装的肯定有帐篷、睡袋、炉子、食品、等等。</p><p>为了保护环境,走这条路线必须事先申请许可证,每天最多只许3组,每组最多只许4个人,要缴费。如遇危险,后果自负。</p><p>轮渡上所见的照片,从山上俯览峡湾风光的拍摄点,就在那上面了。他们将身临其境,亲眼所见,让“我来了”的呼喊声在广阔的时空中回响。</p><p>自古以来,人类喜欢挑战自然,在互动的过程中,把自身的勇气和潜能发挥到极致。多一分辛劳,就多欣赏一分世间的美景,多享受一分生命的自豪。</p> <p>我们在他们的年纪时,苦于社会动乱,被基本的生存条件所困,哪里有这样的机会?现在,芳华已逝,“天实为之,谓之奈何”?</p><p>我们对此议论了许久,唯有对3位年轻人的衷心羡慕,祝他们挑战成功,一路平安。</p> <p>晚上回到石港小镇。去年开张的青年旅社,原是为那些背包旅行的年轻人准备的,但是像我们这样超龄的也接待。它有些像集体宿舍。大家公用饭厅、厨房、卫生间。厨房里锅碗瓢勺、冰箱炉子,一应俱全。</p><p>我们要了个2人住的私人房间,有些简陋。一个双层床,一个简易木柜。没有桌椅,空空荡荡的,我们反正只是用来睡觉。</p> <p>8月12日(星期五,纽芬兰西部)</p><p>心中有事,睡不安稳。嘉年4点钟起来,在公用饭厅的大桌子上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摊开大地图研究路线。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出门,就格外的兴奋,也不觉得累。</p><p>喜欢青年旅社的气氛。这儿有欧美各国来的年轻人。思想开放,行动独立。又非常喜欢思想互动,资讯交流。饭厅就是个随时的信息交流站。</p><p>一个法国男孩子说,往年8月已经见不到冰山了,可听说北边的圣安东尼现在还有百多座冰山。两个蒙特利尔来的女孩子补充说,她们刚从那边过来,确实见到许多大冰山,从岸上就能看到。一个女孩子给我们看了她画的速写:3个小孩子在街上,把冰山上敲下来的冰敲成碎块出售。她说,她曾去冰岛看过冰山。可是,根本没有见过像这里那么庞大的家伙。</p><p>这些消息令人兴奋,机不可失,我们当场决定,当天就北上去圣安东尼。</p><p>沿430号路北上,300多公里,一直沿海边走。天气好转,太阳露脸。路边的野花尽情开放。白色、蓝色、紫色、红色,像一条彩带,随公路向远方飘荡。</p><p>远处是一望无边的荒野,湖泊星罗棋布。湖面平静至极,把天上的白云映得清清楚楚。路过“鹰湾”。蓝色的海湾,形状像一只伸展双翅的老鹰,镶崁在大片的绿树林之间。</p><p>有一大段路沿海边走,路过很多小渔村。这里的渔村,很多以小湾 cove 为名。像蓝湾、鸟湾、池塘湾、李子湾、黑鸭子湾、鸽子湾、绿岛湾、花儿湾、熊湾、无名湾等等。</p><p>渔村里的房屋新多旧少。新的,洁白耀眼,坐落在花草丛中。旧的看来,像是工具房,杂乱地堆着渔具。因为急着去看冰山,过渔村而未入。</p> <p>快到圣安东尼时,插入436号路向北,想去50公里外,岛最北端的蓝塞奥兹牧草地 L'Anse aux Meadows 国家历史遗址。那里是欧洲人首次踏上北美土地的定居点,世界遗产。有一些11世纪木结构的泥草房,其结构与格陵兰、冰岛发现的同时期建筑十分类似。</p><p>穿过沿海的山丘、树林、村落,突然见到了海中的冰山!</p><p>这个白色、浅蓝色的庞然大物,表面闪着金属般的光泽,侧影像一艘航天飞机,停在离路边几十米外的海湾中。</p> <p>此行第一座冰山,如此突兀地出现,梦一样的奇妙、美丽,是特大的惊喜,我们像被突发的闪电击中!</p><p>在青山绿水之间,它的色彩、形状这样特殊,仿佛并不属于这个时空。</p><p>事实上,它的确不属于这个时空。它生成于千万年以前,在冰川断裂后,从遥远的格陵兰海岸,随着海流,用两年时间,漂到纽芬兰,停在我们的眼前。</p><p>从梦中回过神儿来,我们当即决定,放弃人文,直奔自然,看冰山第一。从时间来说,可以兼顾二者,但天气难料,必须保证重点。</p><p>雾自海上生,很快登陆,周围能见度很差。我们不再找寻露营地,往回开的路上,定了个汽车旅店。旅店的墙上挂了一幅油画,正是爱尔兰人重新发现纽芬兰的故事。画中船长 Brendan 乘驾一艘帆船,随着漂流的冰山,驶往纽芬兰。</p> <p>安顿好后,开车进入圣安东尼 St. Anthony,纽芬兰最北边的城镇。</p><p>直接去游船码头。4点钟的游艇已预订满员,我们赶紧把名字放到候补名单上。一直等到开船,也没有机会补进去。只好登记了明天的班次。</p><p>走到不远处的渔人角 Fishing Point,那是伸入海中的半岛尖端。面前的景观,使我们惊讶得简直喘不过气来。</p> <p>自然界中的白色奇迹!</p> <p>海湾里,白雾弥漫,正漂着不知多少冰山。</p> <p>远远近近,若隐若现,海市辰楼一般。</p> <p>近岸处,有3个大的,如同一群舰艇。</p> <p>中间的一个,我们说,像埃及的狮身人面像。</p><p>周围的人却在喊 “Lion Head 狮子头!” 所见略有不同。</p><p>此刻,天开一缝,阳光直泄,正照在狮子头上,亮得耀眼。</p> <p>大大小小,雪白晶莹的冰山阵。</p> <p>冰山,在白色的雾气中恍若仙山。</p> <p>巨大的喜悦,从天而降,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p> <p>冰山呈白色、淡蓝色和浅绿色。</p><p>冰山的冰,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密度比一般的冰要大。这种冰吸收长波的红黄色,而反射短波的蓝绿色。</p> <p>沿着小路走,变换欣赏的角度。</p> <p>乳白色的雾,时浓时淡,给海湾增添许多神秘色彩。</p> <p>路边有观景台和小亭子。</p> <p>小路的尽头是悬崖峭壁,悬崖下面是一个小海湾,海湾里漂满小块的浮冰。</p><p>远处海天相接处,有一片白色的光。那是一片大冰山,有好几个足球场大小。</p> <p>冰山在漂流的过程中,融化,崩裂,成为形状千奇百怪的许多小冰山。</p> <p>冰山的阴影处,以及和海面相接处,有一种梦一样柔和的浅绿色,浅蓝色。</p> <p>坐在悬崖上,大自然景观,像宽银幕呈现在眼前。沉浸其中,心中有一种宁静和满足。</p> <p>冰山之美,是一种雕塑美,抽象美。</p> <p>海湾边,暗黑的峭壁,怪石狰狞。</p><p>海风,穿过冰山吹过来,清清凉凉,沁人肺腑。</p> <p>嘉年穿过乱石,下到水边 。</p> <p>浪起冰涌,激起的水花洒了一身。</p> <p>他终于捞起一大块冰山冰。</p> <p>不感觉冰水有多冷。</p> <p>沁凉可口,甘美如饴。</p> <p>海边有一座山。</p> <p>嘉年登了2、3百级木梯,到山顶一览海湾全景。</p> <p>散布在海湾里的冰山。</p> <p>海边的灯塔。</p> <p>几乎伸手可及的冰块。</p> <p>本是酷暑的八月,冰山却如天外访客,降临青山绿水之间。</p> <p>美丽如梦,不可思议。</p><p>人生难得一遇的奇迹,大自然赐予的盛宴。</p> <p>我们在此盘桓多时,不舍离去。</p><p>傍晚时,本地人,三三两两,带着狗,顺小路往这里遛弯。可见,这里也是本地人喜爱的地方。在停车场,两个加拿大妇女走过来,说:“来纽芬兰时,我们和你们同乘一班轮渡,见你们在船上照相。” </p><p>我们对她们笑了。这一路,很少见到中国人。“物以稀为贵” ,个把中国人,容易给人留下印象。我们却完全不记得她们了。</p> <p>明天,仍然来这个小镇看冰山。到海上去,期望置身美景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