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费冬梅,合肥市行知学校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合肥市数学骨干教师,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师。作为一名学习反思型教师,我致力于班级管理和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爱读书,勤写作,所撰写文章多篇荣获省市级奖项,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篇教育随笔分别在国家级期刊发表。</p><p>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个教书匠,是个从事教育的简单劳动者。能写出好故事的老师一定是用心教育的好老师。我希望我的教育故事是丰富多彩的,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拥有快乐而精彩的童年生活</p> <p>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们:</p><p>大家好!</p><p>我是行知学校的费冬梅,首先非常感谢张主任为我们搭建这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也非常感谢韦主任给予我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呢,我也特别的激动,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与大家分享交流读书写作,我也感到非常的忐忑。那么,在接下来的分享中,如果能与您产生共鸣的,期待着我们的进一步交流;如果有说得不妥之处,还请您直言不讳,因为您的建议会帮助我更好的成长,在此我也由衷的表示感谢。</p><p>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遇见彼此,向阳花开》,我的读书写作交流。在这之前,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写我的一段文字:</p><p>一个很好的朋友梅,毕业了,工作了,当了老师,一直勤勤恳恳,每天坚持以最好的状态开始一天的工作。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她会写工作中的得失,总结教训,给自己提要求。每回放假去看她时,她都在看教育相关的书籍,关于老师的、家长的,一摞摞的堆满书架。她也常常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我分享,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她的见解也逐渐有新意、有深意、有意义。</p><p>只是我总有些奇怪:她如此拼搏是为了什么?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一位在单位难有机会崭露头角的普通老师。干部选拔没有她,课堂大奖赛没有她,而她竟波澜不惊淡定自若、乐此不疲地走着自己前行的路。</p><p> 我把我的困惑说给她听。</p> <p> 她笑了,笑容中仍有淡然的美。她说:一直前行,不断奋进是在寻找成功的支撑点,总有一天,机遇会垂青到我,那么我便会厚积薄发。她说你见过久雨之后的太阳吗?明朗清亮、娇艳妖娆,那是因为有等待、有蓄积。</p><p>在这里,我的好朋友只用了短短的三四百字就几乎囊括了我17年的人生历程,就是从1994年到2011年。</p><p>1994年夏天,我听从父母的安排报考了师范院校,父母亲认为一个女孩子当老师最合适,我小时候身体很瘦弱,他们怕我以后万一考不上大学又干不了体力活,可能到时连自己都养不活。我们那时是包分配的,上了师范,毕业后就能成为正式的老师,算是有个铁饭碗。我和好友就是那时认识的。</p><p>三年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刚上班时,我在一所偏僻的村小任教,那时的我看起来只像个中学生,亲友们都笑我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管学生,到时别让学生气哭了。呵呵,我就是那么没出息,我还真的就被学生气哭过。</p><p>后来为了让学生听我话,为了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我就开始变得很凶了,在学生面前板着脸,一副凶巴巴的样子。还真有效果,学生听话多了,在学期末的考试中,我带出的学生考试成绩比上班几年的老师教出的学生考得还好,家长觉得我这个新老师还不错,还有两把刷子。校长呢?也是大会、小会表扬我。我甭提多高兴了,暗自庆幸原来当老师也没啥难的,我只要让学生考高分,让领导满意,让家长满意就可以了。就这样我兢兢业业的工作了八九年,在领导的不断鞭策和表扬中,我在这条路上自信满满,如鱼得水。</p> <p>2006年8月,我由村小来到了一所区属学校——合肥市行知学校,我现在仍然在这所学校里。我原来所在的村小,只有十几位老师,300多名学生,一下子到了这所大学校,老师有将近100名,学生人数将近三千人,我原来教的是一个班的语文,现在却改为教两个班的数学,哎呀,我一下子就找不到北了。每天在学校从早忙到晚,没有片刻休息,还担心家长对我不满意,领导对我不满意。这时我就有些后悔了,不该来这所学校。</p><p>想想在村小的日子多逍遥,每天上上课,改改作业,没事和同事聊聊天,拉拉家常。我还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本科文凭。也就在来这所学校之前,我又参评了高级职称,也就是现在的一级职称,那时我们评完这个职称,老师职称这块基本上就到头了。所以,在我那时看来,我不需要再努力做什么了,我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地等着退休了。</p><p>没想到来到这所学校,我才发现,我以前所拿到的文凭,取得的职称,完全是无用的,不能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任何帮助。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有太多优秀的老师,而我好像什么都不行,我必须一切从头学起。那真是一段非常迷茫难熬的日子。</p><p>从我1994年上师范到2006年我到一所新学校上班,甚至到了2008年初,一共有14年的时间,我可以用一句话就概括了,也就是我的好朋友在文中写到的“一个很好的朋友梅,毕业了,工作了,当了老师,一直勤勤恳恳。”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可能我这一生再加上半句话就可以结束了,那就是“毕业了,工作了,当了老师,一直勤勤恳恳”,再加上半句话“就这样她度过了三十年的教师生涯。”</p><p>我不知道大家听到这里,会作何感想,就现在想来我都还是很惶恐的,如果教师生涯的第一天,我们就能想象得出自己退休那天的样子;如果我们工作了三十年,到头来发现,我们只是把一天的工作重复了三十年,那是件多么可悲,多么可怕的事情啊!</p> <p>我很感激生命中的每次遇见,在师范我遇见了好友,她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前行,做更好的自己。在这所学校我遇见了“读书共同体”,让我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p><p>2008年3月,也就是我来到这所学校一年半的时间,我积极申请加入了学校的“读书共同体”,开始了读书、谈书、用书的学习活动。</p><p>可以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从我工作的第9个年头,从我成为“读书共同体”的一名成员,我才开始努力做一名真正的老师,做一名与学生一起读书学习的老师。也就正如我的好朋友在文中提到的“每天坚持以最好的状态开始一天的工作”。</p><p>说到参加这个“读书共同体”,还有一个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小插曲。记得,那天下午放学,读书共同体全体成员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可是我没有接到任何通知,没有人告诉我活动的事情。所以,我就按照平时的放学时间回家了,等到郑主任打来电话问我为什么没参加时,我早已在家里了。那时我在学校是很没有存在感的,学校平时的活动我也很少参加,主要是没有勇气参加。当时学校发出组织成立“读书共同体”的倡议书时,我就蠢蠢欲动,我想我的能力不行,没关系,我可以学习的,我就想着报名参加。可是直到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我都没有勇气,我担心我没有那个资格进入那样的学习活动中。直到晚上我才给学校科研处的郑主任发短信,我说,如果读书共同体人员不多,算我一个。没想到他立即回信表示欢迎,当时我真的特别激动,我终于迈出了自我改变的第一步。可是现在呢?第一次开展活动,我就没有参加,校长会不会责怪我呢。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晚上八九点钟,有同事告诉我,袁校长生气了,他说这只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一群志同道合,热爱阅读、积极进取的老师们聚在一起读书学习,如果没有决心就不要参加,第一次聚会就不参加,以后就没有参加的必要了。我听到这个消息,真的很难过,也很沮丧,在学校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过得很不好,现在好不容易想好好学习,却告知没有机会,我真的很不甘心。同事就劝我,袁校长那么生气,这个活动你暂时就不要参加了,下次有机会再说吧。我左思右想,觉得无论如何我都必须试一试,如果这次放弃了,袁校长会怎么看我呢?我还会有下次机会吗?</p><p>这个袁校长,现在是我们区组织部副部长袁乃玉,他当时是学校的副校长,分管科研处的,他是名中学物理老师,也是学校人才引进过来的,他是个特别爱读书,勤写作的好校长。就因为读书写作,让他成为了非常优秀的老师,所以他组织了这样的读书活动,就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通过读书学习更好地成长。</p> <p>想到这,我就毫不犹豫地给袁校长发了条短信,“袁校长,您好!真的很抱歉,这次活动没有参加,我真的很想和大家一起读书学习,请给我一次机会,下次我一定会准时参加的。”没想到很快袁校长就给我回电话了,我还有些迟疑,不敢接呢。电话那头传来他爽朗的笑声和表示欢迎的说话声,我真的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就是觉得一个有内涵的读书人,真的会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读书共同体的一员。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请过假,即使生病了两次,我也坚持参加了。后来袁校长还开玩笑地说,幸好你那时没有放弃。我也暗自庆幸自己能勇敢的迈出自我成长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我们认定一件事,就努力的想着去做好这件事,坚持做下来,其实后来我们会发现,这件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甚至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参加了“读书共同体”,就让我遇见了阅读,遇见了更多优秀的读书人。</p><p>在“读书共同体”里,我们是同事,是战友,是家人。我们每周都会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读书活动一般会选在下午放学的时间,一天的课结束了,大家随意吃点东西,就开始读书交流。我们每次读书活动都是一位主讲人发言,他发言结束后,其他成员,有触动,有启发,有共鸣,就参与碰撞交流,接着再由下一位主讲人发言,其他成员再碰撞交流,活动中,我们每位成员都是需要发言的。交流中,我们还常常会推荐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目,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还有的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谈与书中产生强烈共鸣的地方,这也往往是我们交流最为活跃的时候。一般我们活动都会进行三、四个小时,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常有的事。回家后,我们还会根据这次交流碰撞产生的新想法,或者更多的思考,再次完善我们事先写好的读书心得,然后上传到读书共同体的博客里。接着我们再读下一章节的内容,用心撰写读书心得,为下周的读书活动做准备。</p> <p>在“读书共同体”里,我们共读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也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给教师的建议》是翻译过来的,一开始读起来真的很难懂,很难读,有点拗口。我们就把这本书分成很多章节,每周读完相应的内容后,我们会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全体交流。遇到我们读不懂的地方,或是不太明白的内容,我们就在书上标上记号,在大家的交流碰撞中,我们往往会有新的认识和启发。</p><p>曾有同事问我,上完一天的课,还要读书交流那么晚,你不累吗?而且读这些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帮助吗?说句实话还是比较累的,每次活动回家,走在路上,我会忽然感觉浑身酸痛,不过在参加活动时真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可能是全身心投入,大家都兴致勃勃,畅所欲言,只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我们在一起不仅读书、谈书,我们更主要的是通过读书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理解我们的学生,搞好我们的教学。</p><p>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所以我们不断地读书,对学生,对我们都是最大的帮助,最大的成全,这也是我找到的自我成长最捷径的路径。</p><p>后来我陆续地读完了《帕夫雷什中学》《论语》《陶行知论创造教育》《静悄悄的革命》《家庭教育》《教育的目的》《大教学论》《被压迫的教育学》等。随着读书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老师的职责是多么的重大,老师是多么需要读书和学习的群体。我也越发恐慌,害怕自己是个误人子弟的人,我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要读书,我要学习,我要不断进步,我要完善自我,因为只有我优秀了,我的孩子才会优秀,我的学生才能优秀。</p><p>如果要说参加读书共同体改变了我什么,我认为就是它让我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而后来我的生活正如我的好朋友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的:</p> <p>从那以后她不再为外界纷扰所左右,时时做好自己应做的。“哪怕是没有发光的机会。”梅妩媚地笑着说,今年不是有机会了吗?东师大信息整合课堂大赛,学校直接推荐她去。我愕然,按惯例这样的大赛需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获得推荐,现在到了梅这儿,竟成特例!</p><p>原因可以这样推理:兢兢业业的梅,教学业绩满园的硕果,加之她笔耕不辍,硕果在省级刊物上不断地发扬光大,那么特例不再是特例。</p><p>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一个很难引起人注意的普通老师,如今竟可以妖娆得如此夺目!厚积薄发,梅做到了。</p><p>这是好朋友写我的一段文字,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感动!有人说,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我很庆幸,此生与她的遇见。真的,非常感谢她的这番话,谢谢她给予我的勉励,每当我懈怠沮丧之时,我都会把这段文字翻出来读一读。</p><p>遇见好友,让我们成为彼此前进路上不断为对方鼓掌加油的人。</p><p>那么,遇见读书,则开启了我工作的新篇章。</p><p>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普希金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老师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和人生的引路人,老师不读书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读书,何以让学生读书,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无穷乐趣。</p><p>老师应该读书,老师应该通过读书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老师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教育教学智慧,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的修养,增添个人的魅力。</p><p>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p> <p>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阅读哪些书呢?怎样阅读呢?</p><p>首先,我觉得要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经典书籍。这些书是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书籍。比如《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文集》《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与脑神经科学》《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静悄悄的革命》《爱弥儿》《教育的目的》《教学勇气》《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等。</p><p>经典的著作往往比较难读,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提高读书效率,就要将读、思、写三者结合,在研读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我们初读完一部经典著作,也许一时读不明白,这时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反复应用。平时,我在读经典著作时,遇到比较难懂的部分,我会先通览一下整本书的内容,然后一节一节的精读,我把我不明白的段落或内容,摘抄到读书笔记本里,然后默默念上几遍,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就是自言自语,自己与自己对话。还有呢,我就是百度一下,看看别人都是怎么解读的,或者向书友请教,与书友一起交流。经典内容是比较难啃的,我们一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读,读完后写心得体会。我觉得读完一个章节内容,或者读完一本书,用笔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是一种读,这是一种深度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涵。</p><p>我们还可以读一些人文类、哲学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甚至主要不在于专业知识,而在于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一个缺乏独立思考,人文情怀的老师,如何能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对人文类、哲学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的阅读,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也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比如《论语》《诗经》《理想国》《人类群星闪耀时》《人间词话》《麦田里的守望者》《苏菲的世界》《被讨厌的勇气》《儿童教育心理学》,四大名著,外国文学名著等等,这些书籍大多可采用细读和思考、写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表象的文字背后孕育着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深邃的哲理,需要我们慢慢咀嚼,反复思考,方可体味其中的深意。</p><p>我们也可阅读相关解读类的书籍,帮助我们更好地参读文本,比如孔子的《论语》,内容博大精深,我们不妨先读一读南怀瑾的有关对《论语》解读的著作。再比如,我们阅读名著《红楼梦》,可结合听读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或蒋勋的《细说红楼梦》。</p><p>再有就是读一些学科技术类书籍。这类书籍的阅读带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功利性,它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是门比较严谨的学科,抽象,难懂,连带着我们数学老师,也显得比较刻板严厉。其实我们老师通过博览群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更深地挖掘教材的内涵,更好地驾驭教材,能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个性。阅读能给老师上好课的底气,能让老师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妙语连珠。通过有效的阅读,老师的视野才会更加开阔,思维才会更加灵活,对教学的内容感知得更广,感受得更深,“动情点”才更多。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才会更好地与学生自由交流,以老师的才情吸引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p><p>作为数学老师,比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或者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等等。我们就不妨读一读《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法》《有效教学》等等。再比如班级管理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我们想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可阅读《高效管理》《班主任兵法》《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等等。还有比如《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课堂密码》《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听吴正宪老师评课》《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等等,这些书都可以拿来读一读。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大多采用粗读加细读的方法,先是大量浏览,遇到能解决困扰自己问题的相关章节,再细读一番。</p><p><br></p> <p>在这里我列举的书目都是我读过的,感觉对我有帮助的书籍。当然我还读过很多很多的书,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你是位正走在阅读路上的新手,或者想读到更多的好书,也可以读一读魏智渊编著的《教师阅读地图》。在选书方面,我一般是这样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或阅读中,只要听到或看到有人推荐说这本书不错呀,那本书挺好的,我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我会从中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我通常会百度一下,了解这本书的大体内容,比如通览这本书的目录,大量浏览网上关于对这本书的书评或读书心得,然后我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阅读水平,选择购买。</p><p>我知道咱们这个群里的老师都是爱读书的,还有很多老师读过很多很多的好书,欢迎大家能与我们分享您读过的好书,让我们在分享交流中一起成长。</p><p>读书,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读纸质书的,与书的亲密接触,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享受。当然,作为老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或报刊杂志,大量浏览国际国内有关教育教学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或成果的电子类的书籍,让我们既站在高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又能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为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而不懈努力。</p><p>同时,我们知道,读书,不仅仅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更多的“无字书”。比如,我们走进身边老师的课堂里,走进大家名师的课堂中,观摩学习,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p><p>记得我刚到学校不到一年时间,学校安排我上一节数学观摩课,并邀请区里教研员来听课。学校科研处根据我的教龄推断,可能认为我会是个不错的老师,可以培养一下。对于我本人来说,到一所新学校,我也想着自己能有一个好表现,所以我还是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的。可是结果得到的评价是,这位老师,不像是个资深的数学老师。这样的评价很委婉,其实我知道,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还是不够格的,比如教材解读不透,语言不够精炼等等。当时给我的打击真的很大。我知道我必须一切从头学起,我要努力做个像样的数学老师。</p><p>因此我积极参加了“瑶海区小数骨干教师联盟”活动,每周四下午,风雨无阻。走进老师们的课堂,用心聆听专家名师对课堂不同的解读,反观自己的课堂,我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索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p><p>总之,我们老师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文化结构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p>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我自己个人读过的书,以及我是怎么读书的,我是怎么选书的。那么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活,我自己个人有哪些改变呢?</p><p>在前面我也说到了,我刚来这所学校时,学校老师有将近100来人,我在里面是很没有存在感的,甚至是被边缘化的老师。而现在我们学校是集团化办学,一校六区,教师人数达到400多人。我却敢于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当中,是什么改变了我呢?就是读书,就是不间断大量的读书,读书学习让我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自信。</p><p>首先,作为“读书共同体”的成员之一,我和我的团队常常会把我们的读书形式,好的读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与更多的老师分享。还有就是在“小数骨干教师联盟”活动中,我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勇于承担区里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活动,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2013年,我被评为合肥市第二批数学骨干教师。我还在“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看现代教育”在线国际交流会上做过交流;参与了课堂教学大奖赛;教师征文比赛;参加校级、市级的教师演讲比赛;多次承担学校校本培训的主持人;参与学校经典诵读读本的修订工作;策划行知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开设自己的专属课程《快乐数学》;参加全国“种子杯”班主任风采大赛;追随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的脚步,投身于“教育行走”,并做了点评嘉宾,做了TED演讲,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之路。我还参与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并面向全国各地的家长,做了两场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直播活动。应雨竹文化有限公司叶欣,叶总的邀请,在雨竹文化教师阅读分享群里,分享了我的读书写作交流。在雨竹教育文化校长、学者交流群里,分享了我们学校关于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的相关内容。</p> <p>全国第三届“种子杯”班主任风采大赛</p> <p>合肥市教师演讲比赛</p> <p>校本培训主持人</p> <p>“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看现代教育”在线国际交流会上做交流</p> <p>被“心阅四方”评为“读书之星”</p> <p>在“教育行走”的舞台上,我与好友一起做了TED演讲,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成长之路。</p> <p>如今,我不再是个一味追求学生成绩的老师了。我在班里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家校联合,齐心协力,共同管理班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平时我以“阅读”为抓手,在班级开展学生读书,家长读书的各项活动。读书,是我班最有特色,也是做得最好的一项活动。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我常常与学生分享有趣的故事,与他们畅谈读书的快乐,引领着他们多读书。每学期开学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现有的阅读水平,在网上精心挑选购买图书,每次都会给班级的图书柜里添置四五十本新书,学生就在管理员的帮助下自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我们会定期组织班级的读书会,请优秀的小读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还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然后我把家长和孩子的读书心得上传到朋友圈、博客里,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p><p>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又组织家长们一起共读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两本书,我们常常结合自身的教育故事,谈心得体会,谈育子经验。在这次漫长的假期里,我把我们平时交流写作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整理出来,编成了一本书,书名暂定为《孩子,我愿陪你一起成长》,总计有十多万文字,里面有我的家庭教育随笔,家长的育子故事,学生的读书心得,还有我们家长开展共读活动的一些内容等等。现在我的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我要把这本书送给孩子们,作为他们的毕业礼物。当然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算是我和家长共读,共育几年的一点成果吧。</p><p>可以说,遇见阅读,让我找到了自我成长最捷径的方法,也让学生得到更健康的成长。</p> <p>亲子阅读</p> <p>与家长共读《父母改变孩子改变》</p> <p>有人说,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个教书匠,是个从事教育的简单劳动者。能写出好故事的老师一定是用心教育的好老师。</p><p>感恩遇见写作,让我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的学生能拥有快乐而精彩的童年生活。</p><p>在2008年初,我参加“读书共同体”后,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写作天地——《梅子家园》博客,在博客里我开设了“读书心得”,“班主任工作”,“教师手记”,“数学备课”等专栏。每天上完课后我都会回顾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并把它们诉诸于笔端。每次读完一本书,我也是迫不及待的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凡事多思多想,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育能力。我坚持每天更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悟一点一点的与大家分享。渐渐的,我的博客受到大家的欢迎,我写作的热情高涨,常常与博友们沟通交流,这让我的思维更加清晰,思考更加深邃。</p><p>几年来,博客留下了我成长中的每一个足迹,见证了我付出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分享了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当我的所思、所想、所感在键盘上跳舞时,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洗礼,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的读、写、思中得到更新和转变。在2011年以教育教学为阵地的个人博客《梅子家园》,获得安徽省个人博客评选二等奖。</p><p>后来因为眼睛的原因,不能常常使用电脑,我在博客上写作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一次学习中,我听到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十年如一的坚持写随笔的事情后,我深深地被打动了,同样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我决心向贲友林老师那样每天写教育随笔。这个写,是在本子上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的。</p><p>其实决定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能一直坚持做下去。以前写博客,因为有关注,因为有交流,所以给我写下去的动力。而现在我每天伏案写作,真的完全是我个人的事情,写不写只有我自己知道。所以想要坚持下来,还是有点难的,尤其是习惯于电脑写作,一下子真的不适应。当我用笔在本子上写完一周的随笔后,我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p><p>“从今晚开始我将写教育随笔了,坚持天天写,月月写,不间断!”这是我在《2010年10月8日——新的开始!》这篇文章里面的第一句话。2010年10月8日,是我开始写教育随笔的第一天,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其实当时写这篇文章算是表决心吧,我把它放在博客里,就是希望能给自己一定的压力。毕竟有那么多人在关注我,我总不能做个言而无信的人吧。</p><p>当我坚持完成一周随笔后,我写下了一周回顾:想想这七天,我如期的完成了七篇随笔,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回家晚了,很累了,躺在床上压根不想动,我就有了偷懒的念头。自我安慰,今晚休息一下,明晚两篇一起写。可一想起贲友林老师说“有一天不写,那就会有第二天、第三天……什么决心之类的就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想到这,我就一骨碌坐起来,翻开本子就写,写什么呢,先记流水账吧,很奇怪,写着写着,感觉就来了,越写感觉越好。</p><p>接下来我又坚持了一周,写了第二周回顾;又坚持了一周,写了第三周回顾。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真的很难说,但是我都已经能坚持21天了,就没有放弃的理由了。就这样,在不断地反思总结中,我不断地坚定要做这件事的决心,并一直坚持做下来。当我写到第100天时,我又写了一篇文章《100天纪念日》,现在我选取一段与大家分享:</p><p>屈指一算,我写教育随笔正好100天,回想这段写随笔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每晚回家,无论多晚,总是想着写点什么,一日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让我在不经意间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处理问题更注重方式方法了。尤其值得高兴的是,我感觉自己越写越能写,笔头越来越勤了。</p> <p>有人说,你要想前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而且只要你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总能遇到贵人为你指路。</p><p>在写作的道路上,我遇到的第一位贵人是袁乃玉校长,也就是“读书共同体”的发起人。在一次教师大会上,他谈到了两种职业的人:医生和教师。他说,医生是越老越“值钱”,而教师呢,我们看到的很多退休教师与身边的普通老百姓已然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的身上嗅不到一点文化人的气味了。他的这番话给予我的触动很大,后来我参加了学校的“读书共同体”,开始走上了读书、写作之路。</p><p>我遇到的第二位贵人前面也提到了,就是贲友林老师,在他的影响下,我一直坚持到现在都在写教育随笔。</p><p>后来在一次学校读书交流会上,我又提到了自己的这一做法,还是希望能给自己施加一点压力。当时学校新来的袁方正校长,这个校长也姓袁,他在总结发言时,就说,大家要一起监督,希望费老师能一直坚持写下去。袁校长从2010年到现在,一直都是我们的校长。他在阅读写作方面那是相当厉害的,相比较他的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我真的不敢偷懒,也不敢懈怠,他一直关注我的成长,勉励我心无旁骛的写作,他是我遇到的第三位贵人了。</p><p>而我遇到的第四位贵人是著名教育学者谢云老师,网名江湖一刀。他勉励我要坚持写作,多写好故事。我知道能写出好故事的老师一定是用心教育的好老师,她一定有一双闪闪发光会说话的眼睛,一颗敏锐、充满童真的心。她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老师;是极其耐心,极其用心地呵护孩子的老师;愿意聆听孩子心声的老师;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拉孩子一把的老师。我知道谢老师希望我能通过写作促进我更快、更好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p><p>谢老师不仅在具体的写作方面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还为我搭建成长的平台。我的第一篇教育随笔发表在《当代教育家》杂志,就是谢老师帮我投的。我那时自己是没有底气投稿的,主要我也没有相关的投稿信息。当我收到第一份稿费时,我的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这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自信,读好教育书,做好教育事,写好教育文。</p><p>自2010年10月8日开始写教育随笔至今,每天坚持不间断,我已写了将近两百万字的文稿,这是我提笔开始写随笔时不曾想到的。对我而言,随笔不仅是一种写作形式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日记式随笔是一种自我谈心,自我教育,自我修炼。我在不断的写作中,反思总结,梳理了思绪,调整了情绪,当新的一天来临时,我又能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想,这也是我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没有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吧。</p><p>其实,在我写作坚持了五六年时,我遇到了写作的瓶颈期。那时,我已读了不少书,写了好几个本子的教育随笔,可是我很沮丧,我觉得我的写作水平一点也不见提高。我不知道我还要不要再继续下去。</p><p>正好,那时学校请来了几位教育大家来我们学校与我们进行读书分享交流。我就向当时的著名知识分子傅国涌老师请教,他就告诉我,他说,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不能有功利心。谢云老师也告诉我,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先用心教好书,育好人。</p><p>可以说,在写作道路上,我遇到的每一位贵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影响和改变着我,而我写下的这段文字,我相信读它的每个人也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或许下一个改变的人就是你!</p> <p>美国作家纳塔莉•戈德堡写过这样的一本书,《再活一次——用写作来润心》。这个书名我非常喜欢,“用写作来润心”,这也是我对写作的一种理解和感悟。写作就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就是达到自我完善的一个途径。</p><p>全国特级教师于春祥说过:“人生因写而精彩”。那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只有勤于总结,经常写,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才会时时留心自己的日常教学问题,才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把握住时机,找到提高自身的切入点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增长点。因此,我们要养成写作的习惯,随时随地记下我们工作中的得与失,记下我们对工作中一些问题的处理和思考,写下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达到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思考、总结、提升的飞跃转变。</p><p>我在前面说到,写作也是一种阅读,一种深度的阅读。我们读得多了,就有了想写的冲动,而在写的过程中,我们又想去阅读更多的书籍。所以,我愿以书为友,与写相伴,多读书,勤写作,不断学习,积极进取。</p><p>如今,我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项。《不再做自以为是的老师》《老师可能当不了班主任了》《我们一起用左手写字》等教育随笔分别发表在《当代教育家》《教师博览》《中华校园》等杂志上。连续多年我被评为校级、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秀教师”,“ 校本课程先进个人”,合肥市第二批、第四批数学骨干教师。2017年底我又水到渠成地评了高级职称,刚刚又拿到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证书。</p><p>而我却再也不会说出我可以高枕无忧的等着退休这样的话,因为前进的路上,我在不断地遇见,每次遇见都是一次美妙的浪漫之旅。就如我遇见了叶欣秘书长,现在又遇见了群里的每一位一起前行的您。</p><p>非常高兴咱们的遇见,非常感谢您参与了我的读书写作之旅,期待与大家更加深入地学习,交流。感恩遇见,遇见彼此,向阳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