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一招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h3> <h3> 听,孩子们说了什么?</h3> <h3>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各地学校都延迟开学,这个超长的寒假,很多学生都是跟自己父母在家中一起度过的,很多父母都与学龄子女有了一次最长久的陪伴。</h3> 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作出了“停课不停学”的指示,学生在家学习,除了教师一定的遥控指导外,家长成了最重要的教育者,承担起了很多教育职责。然而,以往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这个阶段更集中地表现了出来,部分家庭教育的错位与缺位导致亲子关系面临严峻的考验,比如一些父母惯常的吼叫式或只纠错式教育,如果这个时期依然“奉行”,就会让长期不分昼夜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孩子无处躲避,更加剧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会对学习产生更多的恐惧和厌恶。 其实,这个难得的超长亲子相处期或许更是一个机会,有心的家长注意喽,这很可能成为改善亲子关系、走上科学育儿之路的契机。 教育子女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有一定的系统学习和积累,在科学的指导下理性实施。而很多家长都是在情绪的控制下“随心所欲”进行教育,其中被焦虑和紧张情绪控制的家长最多,自己的孩子哪怕有一点点落后的迹象出现,都是不得了的大事,他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而且永远不会嫌多。在当前“停课不停学”背景下,这类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容易极端化,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让孩子时时学,天天学。殊不知,由于中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不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接收到的碎片化知识越多越茫然,投入时间多但效果甚微,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在这一刻,我们更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家长有较长时间与孩子共处,正好可以试着控制自己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让孩子在接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学习,应该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家长更要反省,找到自己焦虑和紧张情绪的源泉,不少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群中最闪耀的那颗星,因而总去和别的孩子比较,拿其他所有孩子的优点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焦虑,无法自拔。而好的教育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就好。不改变自己的情绪,情绪总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使亲子关系恶化,还会在孩子性格养成过程中埋下灰暗的一笔。家庭教育中的理性回归就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细节入手,关注当下,放眼未来。 家庭教育中,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孩子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生活。这种现象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家庭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玩儿是极少的,家庭义务是不需要尽的,与父母交心是没有的,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也很贫乏,家庭是学校之外的另一所学校,甚至是比学校更严格的学习场所。这是非常错误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远不止学习这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应重点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如兴趣、情感、意识、性格、理想等,若将应试、升学、就业等作为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难免会将孩子培养成功利的人、片面的人。<br><br> 如果家长意识到了上述问题,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时光去除家庭教育的功利化,与孩子多交流,多谈心,多开展一些情感交流活动,让亲子之间的情感升华;可以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固定下来成为保留项目,比如10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洗碗并形成习惯,有研究证明有做家务习惯的孩子,将来生活会更幸福;还要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这是他们发展个性、发展自我兴趣、认识自己必不可少的……<br><br> 家庭教育中,比较严重的第三个问题是父母陪伴的数量与质量。父母与子女的依恋关系主要通过陪伴来建立,陪伴是父母对子女表达爱的最直接方式。在父母爱的陪伴下成长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还更容易获得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尤其在儿童及少年时期。我们的生命是由身体和心灵两部分组成的,所以亲子陪伴也需要父母身心在场。身体的陪伴具有直观性,心灵的陪伴具有隐蔽性,二者缺一不可。在父母的陪伴中有一种“无效陪伴”,是指亲子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其实质是精神的不在场,比如只看管孩子不出事即可,只满足物质需要,再如控制孩子一言一行,把孩子当木偶,都属无效陪伴。 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我们有了很好的机会去尝试有效的陪伴,这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倾听和共情能力,还需要父母具备自我建构的能力和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愿望及自我要求。 <h3> 这个特殊时期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愿疫情尽快结束,愿每个家庭都能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反思家庭教育的真谛,发现家庭教育改进的空间,收获更好的亲子关系。<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