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几多爱

女娲抟诗

<p>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荔县“丰图义仓”</p><p><br></p><p>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丰图义仓”,已成为文化旅游的好地方,还是廉政教育和“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基地”, 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和战火洗礼的考验,仍然保存完好,雄风长存。并一直储藏着粮食,对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人们的是一种震撼,真是,阎敬铭大人的功不可灭呀。</p><p> 走进“丰图义仓”这一清代粮仓建造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旅游底蕴,让你大饱眼福。这里已是粮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驿站”,不但可以看到雄伟古色古韵的清代粮仓,还可欣赏到全国各个民族的,以五谷为主的近百种粮食品种展览,见证到以粮仓、粮食为题的600多种粮票展览与古代人们用过盛粮食的器械,你可来过吗?</p><p> “丰图义仓”位于大茘具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是唯一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于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图义仓占地面积约20余亩,仓外筑外城,高77米,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城外筑城挖壕,固若金汤。仓库像一座壁垒森严、历经沧桑的军事古城堡,坐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仓壁用大砖环砌周垣,南面洞开东仓、西仓两门,中部照壁上镶有“丰图义仓”四个石刻大字。它是一座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又具有坚固的安全防御系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防御性质的军事建筑。</p><p> 据丰图义仓志记载:“回忆辛丑赈济,全活无算,无不归功斯仓”。足见该仓不论是在清朝晚期,还是民国时期,都在储存粮食和解决粮食危机,救助灾民于水火方面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特别是在支援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保障军需的重要作用。岁月流转,沧桑巨变,丰图义仓依然屹立在黄河岸边,诉说着粮食的历史。</p> <p> 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p><p><br></p><p> 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丰图义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p> <p>  据了解,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者不计其数。为了抵抗自然灾害,以丰补欠,在原朝邑人户部尚书阎敬铭的倡议下,从光绪八年开始动工,光绪十一年竣工,历时四年,花费白银四万余两,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丰图义仓,依然发挥着它作为一个粮仓的基本作用,此外,还兼具着旅游文化,为后人了解农耕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丰图义仓现为国务院批准的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大荔县中小学生爱国教育基地” “渭南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荔县廉政教育基地” “全国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基地”。</p> <p> 美丽的同州湖</p> <p>大荔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大荔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p><p><br></p><p> (李世居报道)3月12日,记者从大荔县体育运动中心获悉:2020年3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发布了关于2019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选结果的公示,共有12个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8个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20个体育产业示范项目通过了2019年度的评审,大荔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大荔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陕西唯一一家。</p> <p> 近年来, 大荔县牢固树立“体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初步实现了体育工作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以优美生态带动体旅融合,推动全域经济融合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全省全民健身活力县”“全国马拉松最美特色赛道”等多项荣誉称号。</p> <p>  大荔以品牌赛事为支撑,初步形成带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实现了机构网络、协会队伍、设施器材、体育赛事活动、美丽人民档案“五个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建成类型齐全、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各类健身项目250余项,镇村文体广场、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8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5平方米,全县17个镇(街道)成立体育活动队伍56支,县级部门成立体育活动队伍186支,群众自发成立健走队、自行车协会等群众体育组织30多支,形成了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6.2万人。每年举办干部职工运动会、农民篮球赛等群众健身活动均不少于60次,国民体质合格水平的比例超过95%,体育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左右。 体育产业与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让大荔转型发展更加有力,推动了全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p> <p> 据了解,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选工作是根据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推荐申报,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评估和综合评定等一整套流程后确定名单并向社会公示的。自2012年开展评选工作以来,体育总局经济司每年初都会组织一次申报和评选活动。通过评审的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即加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目录。</p> <p> 千年古渡大庆关</p><p><br></p><p> 【世居、伟红】在赵渡镇大庆关,回味悠久历史,体验黄河文化,遐想那铁牛到底还在哪儿,感受那先民们怎么穿越黄河和古时的繁华等等的传说和故事,⋯⋯而最美不过还是畅享沿黄路的绿色生态,陶醉自然美景,看看大荔人民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如此之美。</p><p> 千年古渡大庆关,春秋至唐代前称为蒲坂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改名为大庆关。大庆关所在在今陕西大荔赵渡镇黄河西岸。</p> <p>  据史料所及,1926年黄河东移,多出几万亩河滩地,朝邑县长上书北洋政府,建议招募河南山东难民耕种,时值冯玉祥督陕,想加强对三河口一带的管辖,1929年,分朝邑、华阴两县地置平民县(1950年并入朝邑县),县城设置在河东的大庆关。平民县成为陕西唯一县城在河东的县市。1931年发大水,大庆关淹没于水底,新大庆关迁至今平民村,上世纪五十年代,修三门峡水库,新大庆关彻底荒废。</p> <p>  曾经的大庆关,行人游客如织、车马辎重如云,一派开元盛世的景象。大庆关逐渐发展成秦晋交通的枢纽,成为为山西货物入陕的要津。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大庆关曾是军事和经济重要关隘。是晋商和山西势力进入关中的必由之路。</p> <p>大荔县西二门——万马奔腾</p><p>文/王成</p><p><br></p><p> 由于大荔县发展全域旅游,全景大荔。所以大荔县作为农业大县,乡村旅游十分火爆。再加之大荔县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多项赛事在大荔开展。大荔的自行车运动条件也特别好。自行车正式赛道在大荔东部陕西省最美道路沿黄公路边上。然而对于沙漠越野迷们来说,大荔县西二门——万马奔腾处则耳熟能详。什么?西二门?没听过。实际上,四五百万渭南市人最少有二百万人知道大荔万马奔腾处。这个地方在大荔县下寨镇毕家村北。如果把著名的临渭区来华(本来是耒化)塔,即镇风宝塔,作为大荔县和临渭区(原名渭南县)的西大门附近的标志的话,那么万马奔腾处则是进入大荔的二大门。来化塔东走大约四公里,一零八国道有个大分叉处,远远就可以看见有万马奔腾的标记。没来过大荔的人很容易走向东南拐的方向,但是长期前行的人知道是向东北方向拐,走一点五公里,就到下寨镇大街。</p> <p>  万马奔腾处并不只是有骏马雕塑,而是还有三匹骆驼雕塑。据内行专家告诉我,这个小广场和这个万马奔腾处投资好几千万元。是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院设计并制作。它是引导人们进入沙苑景区的大标记。《西游记》中大唐高僧唐僧师徒从长安出发去西天拜佛求经出发时,史书上唐太宗李世民是有良马赠送的,小说里是有白龙马作为坐骑的。沙苑古代属于沙苑检。类似于现在的新疆兵团建制,很特殊,很高档。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资源库或者说总后勤部主力。汗血宝马有西域一说,也有沙苑一说。</p><p> 叫做万马奔腾,就是因为沙苑的古代作用,现代又是广袤沙海。此刻,槐花将开,又是一大美食。说是万马,当然不是一万匹马,不过,走到雕塑跟前,就知道,太厉害了。令人眼花缭乱。因为作业汉唐时期最大的宫殿要数长安。现在西安北的大明宫复古,雕塑处,为了展示丝绸之路意义,只有三匹骆驼。而我们这儿的,则远不止这些。我数了好几遍,总害怕数不对,又叫边上正在玩耍的四个学生熟了,即总共有十四匹白马,十七只黄骠马。我总认为,《八骏图》就是八匹马,三十六路绿林好汉就是三十六路,不知道这个马的数量是什么含义。但是,那种飞跃的阵势的确指明了沙漠的意义。再有万亩水枣园,就知道这儿有多么的神奇。</p> <p>  专家告诉我,这个门号称西北第一门,悬挑跨度特大,三十八米。你就知道这个标记的确很明显。它以半弧型高悬天际,展示了开发沙苑的勇气和实力。沙苑物产丰富,红枣、花生、红薯、黄花菜,沙苑子。在进入大沙苑后,到了官池韦林,又可以见到胡萝卜,沙苑的农作物都很干净,不像泥土会粘住,易于储藏运输。因为沙子,用手稍微一搓,就特别干净。</p><p> 下一次,再到大荔来,可以看看这个进入沙苑景区的大荔二大门。向东南方向有毕家村、清池村、羌白镇沙苑村,苏村镇旅游名村沙南村,如果你不知道沙南村,你一定知道金沙岛。对,就是沙漠旅游最火爆的地方。欢迎自驾来到大荔,赏万亩沙海,万亩槐林。从西边来,最近的入口就在万马奔腾处。当然,秋季时刻,蒲城白水阎良富平铜川一带,想要看风情杨树林,也走这个地方进入。不要导航,大荔县是乡村道路全国先进村。进入沙漠里边之后,条条大路连沙漠。不要忘记最好的时刻。</p> <p> 作者简介:王成,陕西省大荔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渭南市优秀英语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诗词协会会员。西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英语活动特邀嘉宾。陕西省外国专家局英语演讲特邀嘉宾。</p> <p>老西儿</p><p>文/拜都莲</p><p><br></p><p> 老西儿一词,在我,最早来源于戏曲《寇准》,剧中主角儿寇准,人称寇老西儿。因为是儿时的经历,模模糊糊中记得寇准生活在山西,山西人因为地域和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的不同,给外界的印象形象相对比较固定,于是老西儿就成了山西人的代称。老西儿外化为精明,内化为小气,外化为睿智,内化为抠门,外化为富于谋略,内化为谨小慎微。外化为陈醋的刺激劲,内化为生活的酸儒气。</p><p> 老西儿,老西儿。</p><p> 一个词语诞生之初,也许并没有歧义,只是在后人的使用过程中,人为的地添加了一些歧义进去,褒化甚少,贬化较多。以至于有时候我不得不怀疑,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p><p> 老西儿,一词,最早源于山西的醋,据说醋在山西方言里有一种称呼,原字我不会写,只知道读音为xi,醋xi,于是山西人得了这醋西的影响,被外人称为老西儿。再后来,山西人身上其他的特质在被戏谑化后,便被附在了由醋得来的这个绰号上了,山西人的智慧谋略被冠以精明,节俭被冠以吝啬,山西人善于经商,精打细算的优点被冠以抠门。</p><p> 再后来,老西儿不仅仅是山西人的代称,更是山西著名人物的戏称,例如称阎锡山为阎老西儿。</p><p> 山西真可谓地杰人灵,人物辈出。然而这个寇准他真不是山西人,而是地道陕西人。可是为什么戏剧戏曲文学作品中给寇准角色定位以山西口音呢?恐怕这里边有几点可供探究。</p><p> 第一,可能是角色塑造的需要。</p><p> 评书塑造人物,除了文学手法,声音造型也很重要。同一张嘴,不同音色,不同腔调,塑造不同角色,对于听书的,绝对是一种享受。</p><p> 第二,地缘关系导致的误会。</p><p> 寇准先祖曾居山西太原,后移居冯诩古郡,最后迁址华州,也就是说,寇准的先祖可能操一口山西话,但寇准确实是出生在今陕西渭南华县。</p><p> 山西陕西地缘相近,古代华州即今华县,与山西紧邻,寇准又曾在同州任知府,同州与山西一水(黄河)之隔,两地民风相似,口音近似也不无可能。今有很多地方的移民,迁至他乡几十年后,被当地方言同化,但后世子孙仍然保留着其祖籍的方言,与人对话时,完全是看人选方言,这实在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p><p> 寇准虽出生在陕西,但其祖上在家里一直用山西方言交流也无不可。</p><p> 第三,个人生活习性导致的误解。</p><p> 寇准爱吃醋,此吃醋非彼吃醋,人家腰里挂酒葫芦,他腰里挂醋葫芦,这些生活习性,再加上他的山西方言腔调,不能不让人把他同山西人之间划个等号。</p><p> 总之,寇老西儿与阎老西儿,一个是假老西儿,一个呀,是真老西儿。无论真假,山西人的精明,节俭,直爽,率真,却实实在在地透过这二位,表现了出来。</p><p><br></p> <p><br></p><p> 作者简介:拜都莲,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人,1974年生,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剪纸、摄影,文字。在文字中回味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生命,将生命累积成文字,以文字承载生命,愿不负生活不负卿。</p> <p>白居易留诗潘驿桥</p><p>文/王凌琴</p><p><br></p><p> 大荔县城西四十里处,有一个潘驿村(现为南潘驿、北潘驿两个村,隶属下寨镇管辖)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p><p> 早在秦朝,为了方便朝廷政令的传达,便修建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驿道。到了唐朝,这些驿道被再次拓展,并加以完善,驿道上每隔30里就建一座驿站,潘驿就是这条驿道上的驿站之一。</p><p> 潘驿什么时候建立的?《大荔县地名志》记载,唐贞观年间,此地为驿站,驿丞官姓潘,得名潘驿。我们认识了解潘驿,也是从唐代的典籍中知道的。</p><p> 《大荔县志》记载,唐文宗开成五年(840),日本著名的靖盖僧园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札记》一书中写道:“由同州西行十里渡洛河,再西行10里到安远村王明店,再西行十五里到潘驿店,再西行40里到固市店。”</p><p> 从园仁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驿道的大致方位,它和今天从同州到固市的线路相差无几。只是方位略略偏南,擦着沙苑边儿经过。园仁的记载中有“安远村王明店”,说明这个驿站的驿丞名叫王明。今天已经找不到安远村了,可是,紧贴沙苑边上,有一村名叫“王店”,这个村东距大荔县城也就二十里路,西距潘驿村也约有十五、六里,乾隆时《大荔县志.贺志》的地图,就标出了王店村、潘驿镇、羌白镇的方位。王店,它有可能就是园仁记载的安远村的王明店。</p> <p>  潘驿还出现在了唐诗中。</p><p> 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渭南下邽人,“下邽”在唐时属于同州府管辖,位置在潘驿西南二十里。从这个意义上讲,白居易当是同州乡党。他写了一首《别杨同州后却寄》诗云:</p><p>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p><p>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扬花扑面飞。</p><p> 《白居易年谱》记载,大和九年春,白居易“自洛阳西游,过稠桑、寿安、同州,回下邽村小住,三月底返回洛阳,九月,代杨汝士为同州刺史,不赴”。</p><p> 从以上记载看来,这首诗当写于大和九年(835年)春,诗中的“杨同州”,就是白居易的妻兄杨汝士,他于大和八年至大和九年任同州刺史,大和九年九月即被调离,到长安任户部侍郎,另调白居易任同州刺史,白诗人因疾“不赴”,后由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接了这个差事。</p><p> 诗人从洛阳一路行来,经过稠桑,寿安、来到同州,拜会妻兄杨汝士。杨汝士有弟兄四人,杨汝士、杨虞卿,杨汉公、杨鲁士。白居易与他们的感情都很好,与杨汝士(杨六)杨虞卿(杨八)尤甚。他们经常诗词唱和,书信往来,白居易写下了不少给他们的诗,这首《别杨同州后却寄》便是其中的一首。</p><p> 诗中写道:杨汝士为白居易饯别,他们都喝了酒,从同州府一路走来,(一定是骑马)这一送就是三四十里,来到潘驿,在潘驿桥边告别。白居易信马走去,二十里外就是下邽县义津乡金粟村,到村头时,他的酒才醒了。“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春风徐徐,万物争荣,榆叶新绿,杨花濛濛。“春风不解禁扬花,濛濛乱扑行人面,”诗情是轻快喜乐的。</p><p> 潘驿桥,现在早没有了。有桥就有水,现在的潘驿村,随着整个沙苑地下水位 的下降,早成了旱地。可是它以前不是这样的。</p> <p>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还说:“潘驿滩、潘驿滩、潘驿滩里蛤蟆乱叫唤。”那时,这里经常积水,淹没庄稼,然后长出一片片水草,白碱茫茫成了野滩,盐碱滩,蛤蟆水蛇出入其中。一九九一年开始,县水文站经过考察论证,根据这里的情况,通过县上决议,开始在这里挖鱼塘,工期三年,谁知到了九四年,鱼塘还没有全部挖成,地下水位以惊人的速度下降,挖出来的鱼塘全部没有了水,最后,不得不凿井抽水,注入鱼塘,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投入。后来因没有利润,鱼塘停止抽水养鱼,全部种上了庄稼。</p><p> 由此可知,唐时这里一定是水草丰茂,那么潘驿有水有桥,也就不稀奇了。</p><p> 到了明朝,这里设立了美阳乡,清代设立潘驿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潘驿小学的灶房门口,有一块石匾,上刻“美阳首镇”四字,左下首有“道光××年”的小字,后来这块匾就消失了。</p><p> 一座小小的驿站,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雨依然存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p> <p>沙苑民国旧事:华阴县苏村剿土匪</p><p>文/王凌琴</p><p><br></p><p> 民国十八年,(1929)河南安阳人王作舟任华阴县长,他一上任,就赶上了关中大旱,“年馑”下来了,华阴处于华山与渭河夹槽地带,地窄土瘠民穷,原本就是缺粮之地。传说华阴人家无余粮,吃粮论“合”,“合”是过去的计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每斗是三十斤,一合只有三两。说华阴人吃粮论合,虽属夸张,却从中可见生活之艰难。每到春上,渭河南岸的华阴人,往往挑了苦曲菜,过河到沙苑缠沙一带换馍馍。河北岸人由是看不起河南岸人,称他们为“华阴板板”,谓之“薄”也。平常年景尚且如此,何况眼下遭了大灾?王作舟来当县长,可谓“官不逢时”,正是哀鸿遍野盗贼蜂起之时。</p><p> 王作舟一上任,座儿还没暖热,便得到报告,五合村张财东家被抢,杀人三口。第二天又传来,桃下村李某的几头牲口被拉,不久又有消息,焦镇陈家儿子被绑票,一时县内人心惶惶,道路萧条。</p><p> 当时华阴地面上的土匪武装有四大股,县西的王大生,滩里的冯一安,班坊的姜生玉,敷水的杨俊杰,他们到处流窜,寻机作案。</p><p> 如此现状,县长真难当啊,十年中间,换了十一任县长。王作舟不失为一个有作为的县长,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他没有被吓倒,稀里糊涂混日子,而是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他的剿匪计划。先平静境内,再做其他打算。</p><p> 王作舟剿匪,有两个政策,一是招安收编,二是剿灭。他整顿了县警察局和保安队,然后亲自带领,下死劲剿匪。终于使土匪认了卯,然后使出软手段,通过熟人说和,首先收编了王大生。并委以警察局长的重任。王大生心服口服,欣然就职。</p><p> 王作舟有了王大生的辅佐,如虎添翼,他随即决定围剿冯一安。</p><p> 冯一安是渭河滩里人,一跨脚就是河北岸,所以他常常在渭河北岸一带作案。不久前他曾带兵血洗三里村,连杀十五人,回到山里休整,王作舟派人四处打探,大有一鼓作气剿灭之势。冯一安一看官军来势凶猛,遂避其锋芒,率部来到了蒲城地面荆姚镇驻扎,一二百号人马,要吃要喝,生活无着,就在周围村寨筹措,筹措不到,就开始抢劫,拉票勒索,直抢得周围村庄路断人稀,闭门锁户。</p><p> 到了七月十六日,冯玉祥派甘军乜旅长率部来到了蒲城,冯一安闻讯连夜从荆姚镇开拔,逃往石泉北刘村,北刘村养骡马的人比较多,冯军抢了骡马后马不停蹄向北疾驰,来到北山脚下的大孔寨,大孔寨依北山而建,地势险要,寨子南边有一个大涝池,是庇护寨子的一个屏障。冯一安征集民众,环池挖壕,准备依据地形,固守大孔寨。</p><p> 驻扎蒲城县城的乜旅跟踪而来,把大孔寨四面包围,在机枪火炮的威力下,南北二寨门均被攻破,冯部退到涝池西边的据点,凭借战壕负隅顽抗,两军对峙,冯部居高临下,射杀了乜旅的两个团长,十多名士兵。乜旅长大怒,亲自上阵,督军猛攻,在密集的炮火下,冯军渐渐乱了阵脚,部分阵地被攻破,守兵缴械投降。冯一安见败局已定,大势已去,遂带了数十骑从西门冲出重围去了。</p><p> 乜旅占领了大孔寨,这些胜利者趾高气扬,他们打扫战场,把投降的几百名俘虏,还有被冯军绑票的十多名村民,一齐驱赶到涝池旁边的打麦场里,对面架起了机枪,朝这些手无寸铁的人们疯狂扫射。一时,机枪声,惨叫声连成一片,血水在地上流成了小溪,流到旁边的涝池里,染红了涝池的水。</p><p> 《蒲城县志》记载:1930年7月初,华阴人冯一安聚众造反,至荆姚镇,16日,甘军乜旅长率军追剿,至大孔寨,射杀400余人。</p><p> 冯一安不敢回华阴,率部逃到了渭河北岸的沙苑,来到苏村,苏村民团团长是他的朋友,朋友接纳了这些从战场逃回狼狈不堪的人,冯部得以在此休养生息。</p><p> 华阴县长王作舟并没有消停,赶跑了冯一安,他又去围剿班坊村的姜生玉,姜生玉的根据地在南山里,一有事,他们就往山里跑。这次,官军和姜部遭遇,追到了南山根的鹞子岭,眼看就要全歼姜部,不料天色突变,浓雾弥漫,四野乌黑,姜部趁机遁逃。王作舟功亏一篑。</p><p> 此时他正坐在书房里叹息“时也运也命也”,警察局长王大生来报,冯一安从蒲城兵败逃回,此时正在苏村。</p><p> 王作舟大喜过望道:残兵败将,正好围剿。待我修书大荔县长告知,或可助一臂之力。你迅速安排,明天一早带领人马过河,兵发苏村。</p><p> 大荔县长接到华阴县公函,不敢怠慢,迅速命令警察局长,驰援苏村。</p><p> 第二天,王大生迅即率部过河,准备进苏村,来个瓮中捉鳖一举擒拿。不料苏村得到消息,早早关了城门,进不了城,王大生非常恼火。这时,大荔兵马到了。大家见面分头包围,华阴负责东、南方向,大荔负责西、北方向,把个苏村团团围住,然后鸣枪喊话,震慑冯军。</p><p> 半天,城上的人不开腔,8月初的天气,城下的人很快就口干舌燥,城上的人这才慢吞吞地开了腔:你们可能喊渴了,来来来,这儿有好茶,好一副油腔滑调。城下的人气得嗓子冒烟,架起了机关枪朝城楼扫射,城上的人趁机躲开。你白白的浪费子弹,他却毫无伤亡。待你停了,他却居高临下,朝你开了枪。就这样,“砰砰砰”的打了好一阵,各自停火。</p><p> 这样打了好几天,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城上的冯军得意洋洋,高兴了还吼上几句秦腔,戏谑官兵。城下的官兵垂头丧气,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扛着。</p><p> 几天过去了,城下的官兵整天野外宿营,吃不好睡不好,人困马乏。这天傍晚,天色阴沉,河滩里一片漆黑。王大生道:难怪曹操把口令叫做“鸡肋”,真是个“鸡肋”。退兵吧,太没面子了,今后土匪会更嚣张。不退吧,兵力不足,没有重武器,还真拿不下来。</p><p> 夜幕笼罩了河滩,忽然苏村城头四周挂起了一只只的灯笼,远远望去,像是天上的街市一般,煞是好看。大荔的警察局长过来找王大生,二人一番寒暄,话入正题,分析冯军的意图,猜不透冯一安的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二人最后决定,明天晚上后半夜,偷袭苏村。今天晚上让他先得意着。</p><p> 后半夜,城上灯火依旧,巡逻的士兵还在走动,隐约听得见说话的声音。天明时,守卫西边的大荔兵士发现城墙西北角上有个大洞,洞外有马蹄踩踏的痕迹直通路上,赶紧报告。这才知道,冯军从这个洞口早已逃离,不见了踪影。</p><p> 王大生大呼“上当了”,大荔警察局长则愤愤地说:“土匪出在二华县,这怂太狡猾了。”于是各自收兵。</p><p> 办公室里,王大生汇报后,王作舟非常恼火,论起拳头砸在了办公桌上,震得几个茶碗掉了下来,碎了。但他马上恢复了常态,淡淡地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王局长,辛苦了,歇歇气,随后再说,我就不信,把冯一安这个毛贼没办法。</p><p> 王大生深知冯一安的狡诈,打过多次交道,这一次又输了。</p> <p>作者简介</p><p>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p> <p>王天喜大夫</p><p><br></p><p> 结识王天喜大夫是1997年的事,那时我在县总工会负责省级劳模推荐工作,大荔有县医院王天喜、城关信用社张凡生、玻纤棉织公司胡俊玲、安仁龙门村王长江共四人获得殊荣。因了撰写先进事迹材料的缘故,我与王天喜大夫见面相识,并在深入的交流中获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爱国为民的炽热情怀。</p><p> 王天喜大夫是婆合平原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不恋省城回家乡,在长期的基层医疗实践中,他充分发挥通晓英、俄、阿拉伯三国外语和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技能的特长,起早睡晚、不辍笔耕,十年时间翻译心内学科外文资料120余册(件),撰写论文、专著20 篇(册),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报告》等四篇论文在《陕西新医药》、《陕西医学杂志》、《心功能杂志》等刊物发表;《人工心脏起搏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等两篇论文获得大荔县科技进步二等奖、渭南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永久性心脏起搏术9例临床分析》等五篇论文在全国心电图暨心电生理高级研讨报告会、全国体外反搏学木交流会、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心内科学术会议等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了大会交流;《内科诊疗学与进展》等五部著作已由吉林科技出版社等向社会公开发行。</p><p> 王天喜大夫精通内科业务,尤其擅长心血管专业。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扎根科研医疗第一线,孜孜不倦攻难关、攀高峰,先后主持研究攻克了人工心脏起搏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心导管检查术,经胸壁穿肺、纵肺活检术,肝脏、肾脏穿刺活检术,经皮穿胆道造影术和引流术,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插管肝癌、肺癌化疗术等18项县级医院不敢问津的高、新、难、险技术,填补了大荔县乃至渭南市医疗史多项空白。1986年至1997年他成功安置人工心脏临时起搏器127例、人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26例,技术操作创省内先进水平,医学成就多次获得北京医科大学郭继鸿教授及比利时国家级专家鲁塞尔・罗纳德教授等国际心血管学科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p><p> 1978年10月,已是心内学科权威的王天喜大夫受命加入我国政府援外医疗队,在为期一年的援助苏丹医疗活动中,他克服环境恶劣、语言不通、医疗设备欠缺等重重困难,时刻秉承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精神,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尽心尽职地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百姓就医看病困难的状况,为促进中非双边关系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大荔增添了光彩。赞誉归来后,援外期间罹患的重度糖尿病便一直困绕着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王大夫没有因病躺倒,而是拖着病体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所钟爱的教死扶伤事业。他与人民群众感情深厚,视患者如亲人,不分贫富贵贱平等相待,舍己救人,无私地付出了很多很多。</p> <p><br></p><p> 人民群众心里有一本账,清晰地记着那次黄河滩区突发恶性集体中毒事件,王大夫毅然抛下病危的母亲冒着瓢泼大雨赶往救治。五天后,73名中毒者转危为安,而母亲却带着遗憾辞别了人间。还记着那次家人急召他回家为大嫂诊病,正忙着抢救病人顾不得,待下班后心急火燎地赶回家已为时过晚,悲愤难当的大哥控制不住情绪一板凳将他狠狠砸倒在地。也记着妻子患食道癌住院救治,他支撑着虚弱的身躯,强压悲痛于心底,成功地为一名危重病人施行了手术,而此刻最亲的人却生命垂危,尚在紧急抢救之中。1995年,本已不堪重负的王大夫又患阵发性心房纤颤症,严重的病情必须卧床静养,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验。亲友劝不进去,他说:“我宁死在岗位上也不死在家中。”他还对组织派来探望的同志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为人民奉献一切终生不悔。”</p><p> 多年来,王天喜大夫努力克服年老体衰、行动困难等诸多不便,不避寒暑,坚持每天黎明时分即骑自行车或坐人力三轮车提早到岗,一年三百六十天坚持尽职尽责查房巡诊、接待门诊。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他一尘不染,十多次断然谢绝省内外医疗单位的高薪、高待遇聘请,乐为家乡做贡献,模范地为全县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王大夫始终旗帜鲜明地批评和反对医疗界所存在的诸如收红包等不正之风,坚持从自我做起,注意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1991年3月18日,台胞王成祥在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之际,上门送给2000美元酬谢,他不为金钱所动,让王收回了钱款。1993年7月23日,白水县农民张文化携带价值500余元的礼物找他疏通关节,亦被严正拒绝,像这种拒收红包的事情总在一二百件之多。</p><p> 王天喜大夫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的冷暖,在黄洛河泛滥群众生活困难之时,他带头向困难乡镇、困难职工群众捐款20余次,多次参加市县医疗队,深入敬老院、学校、移民乡镇义诊,诊治患者千余人。1992年大年初一,一患者因大便不畅而痛苦万分,此事惊动了已准备下班回家的王大夫。他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在医疗器械无法施用的情况下,不顾年迈之躯,俯下身来亲手为患者掏除了粪便,感动得患者及其家属热泪盈眶。1996年4月27日,108国道发生一起致七岁男孩重伤的恶性交通事故,当时围观者很多,但无人出手相助。此情此景被出差路过的王大夫发现后,立即抱起伤者送往医院教治,并垫付了1520元。1996年8月份,内科病房一位须每天全身涂擦药膏的患者受到慢待,正在接受输液治疗的王大夫知晓后,马上拔下针头,亲自承担起为患者涂擦的任务,直至患者康复。</p> <p><br></p><p> 有着长期一线工作经历和数载领导工作经验的王天喜大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医务工作者,他医术高明、医技精湛,多年来治愈的患者难以为计,仅经他修正起死回生的误诊患者每年多达30余人次。作为行政工作者,既是县人大委员更担任过县政协副主席,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对方方面面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了县上的建设和发展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万分遗憾的是,浑浑噩噩的我和王天喜大夫这二十多年来鲜有联系,这几天惊悉王大夫的情况竟是永别。感念王天喜大夫爱乡为民家国情怀,感念王天喜大夫德艺双馨高风亮节,感念王天喜大夫性情温和性格耿直,仅以此文纪念。</p><p><br></p><p>-作者-</p><p>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王小民</p> <p>惊闻医林巨擘王老先生(讳天喜)不幸离逝,余悲且歌,悲者,同州 痛失医坛泰斗,歌者,耄耋而终当鼓盆而歌。</p><p><br></p><p>祭王天喜老先生文</p><p>文/甜泉水</p><p><br></p><p>先生祖居,婆合平原。世代为耕,家境贫寒。</p><p>王讳天喜,于医结缘。从小励志,学优入院。(医学院)</p><p>五年辛苦,学业夺冠。本留都市,毅然回县。</p><p>济世之道,心系家园。业有专长,心脑血管。</p><p>医术精湛,赴苏支援。县城医院,捷报频传。</p><p>地区表彰,省级模范。救死扶伤,无论贫贱。</p><p>一心为民,忠义肝胆。七次援外,无私奉献。</p><p>德馨美誉,乡梓堪赞。作为院长,身先示范。</p><p>献策建言,谋求发展。睿智胆识,上级称赞。</p><p>惠及病痛,成千上万。一腔正气,余热尽燃。</p><p>乐在其中,怡然忘年。盈缩有定,天不假年。</p><p>一代名医,含笑九泉。亲朋好友,肝肠寸断。</p><p>捶胸顿足,情何以堪!峰峦失翠,愁云惨淡。</p><p>耄耋老人,何去不返?逝者已矣,高风长传。</p><p>凡身羽去,大德永鉴!红尘纷扰,明灯一盏。</p><p>人生当斯,名立德建。感召后昆,戒近怀远。</p><p>谆谆教诲,铭记心间。悠悠天地,永存风范。</p><p>心香一柱,昭告灵前。呜呼哀哉,尚飨品鲜。</p> <p>沙苑英才 款款而来</p><p>文/王成</p><p><br></p><p> 唐代诗人杜甫对于沙苑有精妙的描写。大作家鲁迅当年只从华县路过,远观渭河北面的沙苑一眼,就心馋的不行不行的。现代沙苑,风景优美之外,有出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更比一个强。有许多人很低调,总不大让人宣传他们,不过,对于他们既然我比较熟悉,就唠叨几句,也让沙苑的更小孩子们有个学习的榜样,知道努力的方向。况且有几个帅小伙都说,应该鼓励沙苑孩子们看到更多希望和美好前景,于是就记下了这个承诺。</p><p> 说几个学生之前,顺便介绍一位由学生走出去的老师。她就是刘青芳,大荔县苏村镇苏村村人。1994年7月从大荔中学考入兰州大学。她1998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器件与材料工程专业,1998年9月至2003年6月,用五年时间在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磁学与磁性材料、穆斯堡尔效应,2003年6月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主讲三门物理专业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校进步一等奖各一次,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项目的研究工作,入选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评为兰州大学巾帼标兵。刘青芳现在是国家双一流大学兰州大学的教授。在兰州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她上苏村初中时物理师从于学校物理教研组组长樊清泉老师和大学生刘建虎老师。这些都是乡村大地土生土长,真诚本分的物理研究人员。况且这两位教师都是来自于苏村镇苏村村的。所以,希望大家抓好时间学习,该成才的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p> <p> 下边几位都是我的学生,而且很熟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如今许多小学和初中的孩子,有理想没有奋斗,没有两下子实力是不行的。请看来自于苏村镇陈村村的李迎迎,2012年7月,初三毕业。担任九年级九班英语学科带头人,每次考练英语作文都受到严格检查,考后再提高完善,然后作为全班样品,她自己也珍惜机会,每次和官池镇石槽的街道的党祺带头认真学习。中考时英语117分。2012年9月考入大荔中学。2019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2019年3月都早已经被免试直升硕士。她所上的是西电的王牌专业,但在当年该院系毕业的三百多学生中唯一被保送,就知道一直优秀真的有多好,当其他人准备研究生考试。复试时她已经提前胜出。(党琪现在也在山东大学读研究生) 2020年春节阶段的电影贺岁大片《我和我的祖国》就有我的学生,我们沙苑的先进人物李迎迎上镜。</p><p> 高川,男。大荔县下寨镇张家村人。初三毕业班时在九年级二班,担任英语学科带头人。优异成绩考入大荔中学火箭班,然后三年后考取了设在四川的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从事飞机维修管理。大学毕业签到深圳南方航空公司。工作地点在南京市禄口机场,负责南方航空公司在南京的飞机维修工作。英文图纸、国际标准,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irbus),是他们经常打交道的地方。不过,这份工作不想大家想象的轻松,看看体能训练,就知道有多刻苦辛苦。初中学生一看照片,就说,真的,这一阶段的动画片里也有这种圆环训练设备。原来是真刀实枪的体能训练,超级棒的身体是干大事的本钱。</p><p> 李震武,春节后他突然联系上了。我问他在哪儿就业,他说他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读硕士研究生。上研一。这个学生出息才大,初三时是九年级七班英语学习组长。高中大荔中学,大学时西安一所普通大学。没想到2019年成功升级为成龙成凤的更厉害的大学,实现从西安市到首都北京的跨越,他的教育起点是大荔县下寨镇郑家村小学,如今到了人才济济的首都,跨越式发展就是好。我说我想让学生们看看,于是他平时随意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照片就发过来了。学习改变命运,实力书写青春。强者创造生活,弱者等待命运。</p><p> 帖红涛,男。官池镇帖家村是他的家乡。2004年、2005年我在官池初中任教时教过两年,他和现在在大荔县人民政府县政府办公室的刘康是同班同学。(年轻英俊事业有成的刘康是从教师行业成功进入政府单位的,以前我的亲密同事。)刘康同志给我说原来帖红涛和他是同班同学时真的没有看出来帖红涛是如此厉害。是的,帖红涛从官池初中升入大荔中学之后,凭借理科优秀,英语超前拉下许多学生一大街。然后,他光荣考入直辖市的重庆医科大学。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本硕连读后就职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工作两年,在全院三千多名员工里被选拔,公派出国留学读博士。如今,他在德国一所著名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博士阶段教学生活用英语。2019年圣诞节前夕给我悄悄报喜,他(和他女朋友)在德国读医学博士了。他是国家的公派留学。</p> <p>  江东才子多英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这一些随意的选取中,都能发现前进的步伐。举一漏万,家在下寨镇沙洼村的学生吝阳如今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读博士,也是原来我在官池初中时专门从城关初中转学而来的英语学科带头人。我们每个沙苑人,又怎么敢停滞不前呢。2020,奋力前行。</p><p><br></p><p> 作者简介:王成,陕西省大荔县人。渭南市优秀英语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大荔县诗词协会会员。热爱生活,追求真理。过有意义的人生,赏更伟大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