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阑珊

春暖花开

<p>今日谷雨,属于春季的节气就剩了这一个。</p><p>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p><p>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p><p>日子不经唱,这么一吟诵,今年的春季就过去了。</p><p><br></p> <p>今天上海的天气正应了谷雨的“雨"字,半夜里淅淅沥沥的雨声慢慢变大,早饭后天色更沉。我站在九楼的阳台上看向地面,翠翠的杨柳在风里起舞,小水塘旁边两棵樱花树上,密密实实,一串一串的深粉色花朵,正一片一片的飞落。</p><p>预报说,下午的风将有7至8级。果然,傍晚时,我再看,小水塘的水面上漂满了粉色的花朵,两棵树上的花已所剩无多。</p> <p>冬春之交时,寒气袭人,有一阵特别想找人说话,后来,又特别不想说话。</p><p>在某个凌晨醒了,再难入睡,拿起手机,找到白天才关注的一个叫“二湘"的微号,从此,开启了半夜读手机的模式。</p><p>又是一个凌晨,我打开每天在这个时候读的微号,“纪念纽约蓝蓝"跳入眼帘,两篇文章一一《哭兰兰by黄冰》《纽约再无兰兰by顾月华》。读完,心里特别空洞。悲伤也不是,哀叹也不是。</p><p>准确的说,纽约蓝蓝于我是个陌生人,对她的认知缘于我关注的微博“黄月亮红月亮",也缘于这场打击了全球的疫情。</p><p>“黄月亮红月亮"是一个年届80的贵州老人,住在M国女儿家里。她的微博内容丰富,情感朴实,感觉就是隔壁家的平和安祥的奶奶。</p><p>今年初春,疫情大爆发,她开始在微博里转发女儿“纽约蓝蓝"的系列博文一一"疫情下的纽约日记”。我大概读了七八篇吧,“纽约蓝蓝”的日记成了我看另一个社会的窗口。</p><p>纽约蓝蓝不是死于疫情,而是死于车祸。</p><p>“纽约蓝蓝"真名张兰,1969年生人。她的很多信息,我都是从悼念她的文章里得到的。</p><p>她的妈妈“黄月亮红月亮",一个年届80的老人,在异国他乡,在因疫情而全球闭关的时候,遭遇如此打击,会有怎样的痛苦怎样的无助啊。读“黄月亮红月亮”这些日子里的微博,读到的是字字渗血句句断肠。心里只默默的祈祷老人健康,能够早些走出如此疼痛的日子。</p><p>这个春季,莫不是日记作者的杀手?东西两个写日记的人一伤一死。伤者依旧在用疲惫不堪的肩膀扛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中伤或愚蠢指摘。死者长已矣,春天再绿的草再艳的花不再与她有关,妈妈再多的泪再多的痛亦不再与她有关。</p><p><br></p><p><br></p> <p>春已阑珊,夏未至。</p><p>这个春天,哀悼那些陌生的生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