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春色—(二)永安寺

长风

品皇家园林之美韵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永安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永安寺开门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一座藏传喇嘛教寺院。元、明时期,白塔山南麓即建有多处皇家殿宇。清初时,顺治皇帝在前代殿宇基址上建造了喇嘛寺院和山顶的白塔。清乾隆年间(1743年)重修后,更名永安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自此,永安寺院就与皇家殿宇庭阁融为一体,其殿顶均覆以黄绿两色琉璃瓦,殿脊上也雕龙形图案,寺中亭台山石,亦如皇宫御苑,尽显皇家气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北京的歇后语,平日里听得不少,其中有一句就是“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是说这儿的石狮子坐的方向与众不同,乍一看,可不是吗,它不是面向寺外,而是面向寺门。呵呵,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解,只要再细看两眼就明白了,这对儿狮子它不是守护永安寺的,而是守护永安桥的,它是在堆云牌坊前,由于离永安寺的山门很近,所以人们误认为它是永安寺的狮子了。</span></p> <p>  从这图一看便知,那对儿石狮的位置并不在永安寺门前。</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永安寺门两侧各卧一只像龟的兽,做咆吼壮,大有震慑四仪之势,似在彰显皇家寺院的威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实这兽的名字叫赑屃(也称霸下),是龙的第六子,善驮重物,常见的驮石碑的兽就是它了。这种用于侍持寺院且为铜铸的赑屃还真是罕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应当是一个三只鹤造型的铸铜香炉,三只鹤?那应当有六条腿呀?那三条呢?🙄原来都盘绕在鹤的身上,有意思,多巧妙的构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种精美的铜兽只有在皇宫御苑、皇家园林才能见到,但这是不是复制品呢?看不出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法轮殿——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永安寺的第一重殿堂,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文殊、普贤等佛,两侧则立有十八天尊罗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法轮”意为佛法就像车轮一样,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摧破众生的烦恼,辗转传人,不停滞于一人一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法轮殿”额匾下还有一幅横书匾额:“人天调御”,此乃佛教中用语,大致的含义是佛法无边,能教化调伏天下众生断恶修善,了生死,出三界。 🙏 阿弥陀佛,佛法高深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殿脊正中置一琉璃宝塔,塔两边殿脊上嵌有琉璃彩龙戏珠浮雕图,其造型独特,为一般寺庙所罕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东为钟楼,清晨时分,寺院必响起钟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西为鼓楼,夕阳西下,寺院却从不闻鼓声。按理说,晨钟暮鼓应是佛教寺院日常定制,但清朝皇帝忌讳暮鼓声寓意事之没落,于江山社稷不利,故命人将鼓楼封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龙光牌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出法轮殿后门,抬眼可见两组石阶,著名的“龙光”牌坊就矗立在两阶石梯中间的半山腰处,好生威风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牌坊的两侧,各建有一小亭,东称"引胜",西称"滌霭"。两亭对称呼应,显得匀称和谐,这些地方很能体现中国古人在园林设计、殿宇建造方面的审美追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引胜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位于龙光牌坊东侧,亭内立石碑一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刊刻乾隆写的《白塔山总记》,名石窗,祥记了此山的来去缘由及变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昆仑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昆仑"二字为乾隆所写,此石象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昆仑山,它后边的岩洞则是叠筑假山时所砌,名愣伽窟,象征神仙们所居的洞天福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滌霭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亭内有乾隆御制塔山四面记石幢,上面的文字介绍了这座小山的历史和山的东南西北几个方向的景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石阶两侧护栏上镶嵌的黄绿琉璃瓦格外引人瞩目,特别是那金黄色琉璃瓦,阳光一照,金光闪烁。这在一般的园林中绝对见不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因为在过去,金黄色是皇帝、皇室建筑和器物的专用色,一般老百姓、即便王公大臣也不敢随便僭越。谁敢乱用?!那还了得,欺君犯上,“大不敬” ,斩、绞重罪呀!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登上这组石阶,上面就是正觉殿。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正觉殿是永安寺的第二重殿,殿内供奉着大肚子弥勒佛,大家就喜欢他这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模样,人缘绝对好,您看吧,举凡佛教寺院大都供奉此佛,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能见到这尊笑佛的木雕、瓷雕艺术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实他的形象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豁达乐观,出家人每天孤影青灯、晨钟暮鼓,多清苦呀,可佛却能将此等细碎一概抛之脑后,所以要是让我给这佛取名的话,我就叫他“笑对人生佛”,多有档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云依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正觉殿两侧各有一个小亭子,东侧为"云依",西侧为"意远",都是纳凉观景的好去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意远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但登亭的楼梯应当是后加的,看那望柱、柱头、栏杆都是铁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从意远亭向西北望去,远处的建筑应当是庆霄楼,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乾隆皇帝会陪其母在那儿观看湖上的冰嬉盛会。</p> <p>  但庆霄楼目前没开放。</p> <p> 站在正觉殿前回头望去,牌坊上的“龙光”换成了“紫照”,嘻嘻,😀两边儿的字不一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两块牌坊呢。</p> <h3>  正觉殿的西侧,有个非常幽静的院落,正房名靜息轩,是皇帝到永安寺拈香时休息读书的地方。</h3> <h3>  靜息轩——</h3> <h3>  悦心殿——</h3><h3> 再往西还有个宽敞的院落,中间的大殿名悦心殿,是清代皇帝游幸宫苑时休息、议事或举行宴会的地方。</h3><h3> 目前殿门关着,没对外开放。</h3> <h3>  隔着玻璃往里看看吧,嚯!全是皇家御用品。</h3><h3> 没想到这张照片有多重曝光的效果,其实就是隔着玻璃一照,既能透过玻璃拍下室内景物,又能通过玻璃的折射拍下室外景物。 </h3> <h3>  从悦心殿向东去,就来到了普安殿的院子。</h3> <h3>  普安殿—— </h3><h3> 永安寺的第三重殿,内供奉藏传佛教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两侧为其两大弟子班禅喇嘛和达赖喇嘛坐像,东西两侧是密宗的八尊护法。</h3> <h3>  东侧为宗境殿。</h3> <h3>  西侧为胜果殿。</h3> <h3>  殿后影壁墙上的壁画,其色彩古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其题材内容应当是佛教的传说故事。这壁画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难得(即便修葺过),阿弥陀佛,幸甚,幸甚!</h3> <h3>  这是登塔的最后一组石阶,为了保护原来的台阶,上边加了角铁焊的梯子。</h3><h3> 白塔触手可及啦!</h3> <h3>  离白塔如此之近,已经找不到好的拍摄点,只能这样仰拍,变形是免不了的。</h3><h3> 这座塔是藏式喇嘛塔,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距今已近370年。其塔高35.9米,上圆下方,为须弥山座式。</h3><h3> 此塔历史不长却经历过多次地震灾难。清康熙、雍正年间各一次,据记载,损坏还挺严重,后修复;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毁,一年后修复。2005年,国家对白塔进行了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现在可以看到塔基座上把上了很多铁锔子,应能加强其抗震性能吧。</h3><h3> 穿过永安寺登上白塔后您会发现,琼华岛南麓的这组建筑群是以白塔和永安寺的三重主殿为中轴线的,而琼华岛又位于园林的核心位置,这就使白塔和永安寺具有了主宰全园的气势,这种布局应当算是彰显了皇家园林的特色吧。</h3> <h3>  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金字的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龛名"时轮金刚门" ,俗称"眼光门"。</h3><h3> </h3><h3> </h3> <h3>  塔顶有宝盖、宝顶,并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示"佛法"象日、月光芒四射,普照大地。 </h3> <h3>  这形象的兽头,我们在故宫、天坛等宫殿建筑基座的四角或一些排水口经常可以看到,寓意四方平安吧。</h3><h3></h3> <h3>  它的名字叫蚣蝮,俗称避水兽,是龙生九子之一 。其头部像龙,有一对犄角,嘴大,水性佳,有吞江吐雨之能。</h3><h3> 此等神兽与建筑物的结合,使其建筑既增加了灵动和趣感,也更显庄重。</h3> <h3> 云水柱头——</h3><h3> 有一部分应是新换的。</h3> <h3>  善因殿——</h3><h3> 殿内原供奉“大威德金刚佛”像,其造型为牛头人身,多手多眼,威武凶悍,极具镇妖慑邪之势,有人称其为北京的保护神。然如此宝贝却在“文革”中被毁,😢惨痛!</h3><h3> 善因殿是北海制高点,站在那儿,京城南侧美景可尽收眼底,但现在善因殿一层不让上了,是为保护也是为了安全吧。</h3><h3> </h3> <h3>  殿四周墙壁上镶有小琉璃佛像455尊。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