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天智星,其实是天痣,这颗「大福痣」可是吴老师脸上的“标志性建筑物”!没错了,这便是我的男神吴衍旭老师。</h3> <h3>没和吴老师搭班之前,他一直活在传闻中。某某老师说:“吴老师负责学校的研修,总是把工作做的妥妥帖帖,特别负责!”某某老师说:“吴老师写得一手好字,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全校练字,用的就是吴老师写的字帖!”某某老师说:“吴老师对学生特别上心,几乎整天都靠在班上……”某某老师说:“吴老师接手的总是最差的班,但每次总能把成绩提上去,化腐朽为神奇!”某某老师还说……某某老师不是同一个人,而是大家对吴老师的评价;某某老师也不是我不愿透露姓名,而是我真的忘了。甚至我姐得知我和吴老师教一个班时,立马问我要了微信,说这是她20多年前的班主任,可好了!我当时就想啊,能让一个学生时隔多年都不忘的老师,该是多么有魅力呀!<br></h3><h3><br></h3><h3></h3> <h3>当真正认识吴老师时,第一印象是很普通——相貌平平,没什么出奇的地方,甚至那颗耀眼的大福痣我也没注意到。心里暗暗地想,传闻果然是传闻,没那么玄乎。</h3><h3><br></h3> <h3>但后来一次学生写作文,班里几乎写的全是吴老师,外貌描写那一段清一色的“大福痣”,人物特点却是层出不穷:力大无穷、和蔼可亲、诙谐幽默、多才多艺……吴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朦胧的面纱一层一层地揭下,他就像一壶老酒,需要慢慢品味,且回味无穷。</h3> <h3>再次看吴老师时,形象陡然改变(当然也有可能是理发的缘故)——脸上总是笑吟吟,如山间清爽的风,又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如沐春风。那双本来就不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眯眯着,满是慈爱的目光。之前总听说爱笑的眼睛,当时还想,眼睛怎么会笑呢?现在看来,大抵就是这般光景。最最重点的那颗大福痣了,乖巧地躺在眉心左侧,不吵不闹,却占尽大半风光。吴老师的装束很简单,通常就是简单的黑色运动衣,男人嘛,要什么花架子,这样就已经很帅了!(拼命告诉自己这是在写文案,不能犯花痴……)</h3> <h3>吴老师从传说走进现实,却又在我的心目中被奉上神坛,我可以补充上更多细节:吴老师人缘特别好,走在校园里,总会微笑着和人打招呼;吴老师写字也真的很棒,班里板报的一角贴着他的作品,我悄悄地拿下来,偷偷回办公室印了一份收藏;吴老师确实对学生很上心,到什么地步呢?每天中午不休息,留在教室里给学生补课、批作业、讲练习题,累了就在讲台上眯一会儿。每天下午放学吴老师总会留下来继续辅导——一班车同学走了,他还在;二班车学生走了,他依旧在,只不过工作地点从教室搬回了办公室。我和吴老师媳妇辉姐一个办公室,好几次下班忘记拿东西折回办公室时,都看到辉姐一个人在办公室等。等谁?等吴老师。为什么不去他办公室陪他呢?我没问,但差不多也能猜出来,怕影响他。索性和辉姐聊一会儿,辉姐眼睛一乜斜:“他这个人啊,拿着班里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都要紧!”虽然在叹气,但我还是捕捉到她嘴角隐约泛起的的笑意。她那眼睛里流淌的,是爱、是理解、是尊重,是对教育事业无悔的付出!同时,对我来说,也是一把猝不及防的狗粮啊……</h3> <h3>不仅如此,学校例行家访,其他老师怎么样不敢说,但吴老师是亲力亲为,根据家庭住址划分片区,学生聚集的地方安排场所优先走访,剩余的“小鱼小虾”也不放过,把家访工作落实到底。而且吴老师并不宣扬,如果不是我在班级群里,看吴老师发的群通知,想必我也不会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吴老师这壶老酒却把香气隐进了巷子,深藏功与名。</h3> <h3>吴老师深得学生喜爱,原因很多,我大致总结了几点。</h3><h3>第一,吴老师的课堂是开放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每次从吴老师的课堂经过,只会有两种状态:要么是高高举起的双手,要么是端端正正的坐姿。偶尔夹杂着被吴老师逗起的银铃般的笑声,是校园最动听的音乐。</h3><h3>空中课堂期间我听过几次吴老师的直播,讲得很细致,重要的地方要重复好几遍。作业的批改是精益求精,对学生的进步是表扬赞赏,对学生的纠错是肯定鼓励。他总能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吝惜溢美之词,给学生足够的信心。</h3> <h3>第二,吴老师特别注重班集体的建设,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小到打扫卫生做值日,细到班级文化的方方面面。卫生工具的摆放务必整整齐齐,安装炉具合理分工,你来干这,你去干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班级一份子。他就像一根线,把学生们一颗一颗串连起来,串成一串名叫「五年四班」的美丽项链。</h3> <h3>第三,吴老师还跟学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魅力感染他们。比如一年级的小孩不会生炉子,吴老师就苦着脸对班里学生说:“你们也不积极一点,如果再不给一年级的生炉子,刘老师(辉姐)回家就不给我洗袜子了!”这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争着抢着去给低年级帮忙。</h3><h3>吴老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网课期间都见不着,偶尔直播连麦,看到学生们的新变化,吴老师就会在群里感慨:“看到孩子们,挺好!李翔同学头发长了,建祥和福泽还会盘腿坐,居然还有敢笑话我的……下次用视频会议形式,让大家都露露脸、见见面!”言语之间,就像一位老父亲,在谈论自己的子女。</h3><h3>以班为家,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吴老师的孩子呀!</h3> <h3>网课期间,我对吴老师的敬佩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学习安排细致入微,作业批改细中求细,经常“一言不合”就加课,而孩子们却也甘之如饴。课堂上,气氛是轻松的,但是对待作业,却是马虎不得。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语文作业有几个同学没交,我把名单截图发到群里,提醒他们及时提交,就去忙别的了。忙完之后看到吴老师发的群通知——刚刚几名没交语文作业的同学我已打电话逐一落实……心里说不出的感觉:有感动,有羞愧,但更多的,是尊敬与钦佩!</h3> <h3>今天吴老师情绪格外高涨,沉浸在同学们用努力营造的幸福感中,他多次发出感慨,这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赞叹,不仅感染了我,也传到了每位学生的心里。是啊,学生每次的进步,哪怕点滴,都能让老师开心好久——课堂表现积极了、作业书写进步了、课堂笔记认真了、录了个讲题的小视频表现自己了……<br></h3><h3>数学之美,美在思考,美在思维火花的碰撞,美在刹那而永恒的理性的闪光;语文之美,美在语言、美在表达、美在长年累月积累的文化底蕴,又美在厚积而薄发地绽放的灵光。</h3> <h3>正如吴老师所言,如果数学能留给孩子一些什么,我希望是认真、思考、自信——同样,语文也是如此。教育带给学生的,不是一道道数学题,也不是语文一篇篇文章。而是,通过课堂所得到的收获: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性格的塑造。不谈成绩太偏激,只谈成绩太片面,教育绝不只是简单的分数。教育很简单,或许是一次次小小的进步,又或许是每次的努力与坚持;教育又很难,需要所有师生共同努力,甚至家长的支持,社会的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一致向前!</h3><h3><br></h3> <h3>所以很喜欢学校的办学理念——童行,把脚步放慢一点,和孩子并肩行走;同行,把步伐迈齐一点,有领导、有同事、有家长,我们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前进!</h3><h3><br></h3><h3>吴老师的魅力,不接触是不知道的。我对吴老师的钦佩,始于书法才艺,陷于任劳任怨的付出,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但最吸引我的,可能是颜值吧!开个小玩笑……</h3>